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請回答2018,國產劇和國產片誰更爛一點?

講個鬼故事——

距離2019年,還剩不到10天。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十點君也是時候該進行一次影視圈的年度盤點了。

走起!

回首2018,吃瓜群眾們怎麽也不會想到:

瘋狂轉發錦鯉沒能幫到自己逆天改命;

但卻無形中助得一位20歲的平凡姑娘“得道升仙”。

前幾天,由《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影響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盛典”在北京釣魚台舉行。

楊超越作為“年度演藝人物”,與王貽芳、單霽翔、劉國梁等多個領域的大佬同台領獎,成為了2018影響中國的代表人物之一。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許多網友紛紛質疑楊超越是否擔得起“影響中國”的名號。

可是仔細一想——

單論影響力,楊超越得到這個獎並不奇怪。

先別急著反駁。

來看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在20日發布的“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錦鯉、杠精、skr、佛系、確認過眼神、官方宣傳、C位、土味情話、皮一下、燃燒我的卡路裡。

10個全網流行的用語,熱度全部起始於娛樂話題

其中,楊超越一個人承包了2.5個

這意味著什麽呢?

意味著即使你不是楊超越的粉絲,你也極大概率地沒有辦法避免和她產生關聯。

在這55GB、包含了約46萬個帖子的原始數據中,網友們不僅每天在瀏覽大量的影視資訊和娛樂話題。

甚至還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頻繁地使用著各種衍生於人設行銷和飯圈罵戰的話語體系。

過去的一年裡普通網友都在關心什麽、討論什麽,數據可比人要耿直敢說多了。

所以,與其說這次獲獎是楊超越錦鯉體質的再次勝利;

不如說這是一個年度獎項對公眾生活的理解與尊重。

就像《中國新聞周刊》給楊超越的頒獎詞:

這個年輕女孩身上,折射出一個時代普通人的奇跡與夢想。

十點君覺得,這句話其實也道出了今年選秀節目再次爆紅的原因。

時間退回到上半年的4月。

彼時《創造101》剛剛開播。

看著這群動作各異、腮紅矚目的女孩滿屏跳躍。

沒有人相信這個“土味十足”的翻版節目能打造出中國第一偶像女團。

可是轉眼到了年底,論起今年真正“出圈”、進入公共輿論層面的綜藝節目,還是非《創造101》莫屬。

它和飽受抄襲詬病的《偶像練習生》橫空出世,讓今年成為了“偶像元年”

根據骨朵數據發布的《2018上半年網綜報告》顯示——

上半年度《創造101》的前台播放量為49.58億,《偶像練習生》為33.59億,分列所有上半年網綜播放量的一位、二位。

加上對王菊的“菊言菊語”、楊超越的階級跨越、男愛豆被罵“娘炮”等話題的深度探討。

使得關於節目的討論從娛樂話題裡延伸出來,拓展到了更多社會議題中。

許多媒體在報導今年的偶像選拔節目盛況時,會拿2005年那場全民狂歡、顛覆了中國娛樂行業的《超級女聲》來進行對比。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選秀盛典中,看似資本、平台、練習生、粉絲和路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皆大歡喜

但其實,這只是個開始:

看,迎面向我們走來的是偶練方隊和101方隊。

他們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英姿颯爽、鬥志昂揚,時刻準備著爭分奪秒地投身於娛樂行業當中......

回想起前兩年大小螢幕被小鮮肉們支配的恐懼,十點君瑟瑟發抖。

不過觀眾們也不用太過擔心,畢竟他們的前輩——現任流量們今年的影視劇都撲街了。

楊冪的《扶搖》、楊洋的《武動乾坤》、吳磊的《鬥破蒼穹》、鄭爽的《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

同樣的經典IP改編、流量明星主演,這樣的配置往年即便再粗製濫造,也絕對是熱搜扛把子。

可是今年,這些劇都爛得悄無聲息。

以至於十點君在看到今年的劇集列表時,經常會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啊?鹿晗和關曉彤的《甜蜜暴擊》竟然是7月底播的?不是去年的嗎?

拋開IP爛劇不談,今年國產影視劇的整體品質嚴重下滑

用編劇宋方金的話來說,2018年是中國電視劇集體啞火的一年。

2017年,豆瓣8分以上的國產劇有15部,年底想要排個十佳榜單都排不出來(好劇太多難以抉擇)。

可到了2018,拚死拚活能擠上8分的,也只有3部。

十佳榜單依舊排不出來(根本湊不齊)。

不僅佳作零星,爆款劇題材單一,也是今年國產劇的一大問題。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兩部清宮劇從戲裡鬥到了戲外,乾隆爺撐起了這個夏天國產劇集的半壁江山;

《香蜜沉沉燼如霜》和《鎮魂》因為年輕觀眾的喜愛在網絡上收割了一波流量。

但依舊沒能走出“圈地自萌 ”的狀態,難以擁有國民熱度。

遙想2017年,電視有《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網端有《白夜追凶》、《你好,舊時光》。

各種題材類型遍地開花,口碑和數據齊飛。

即使像《人民的名義》這樣中老年群體最愛的嚴肅正劇,也憑借高能刺激的劇情和老戲骨們炸裂的演技,在年輕觀眾中引起了熱烈討論。

而今年唯一一部引起了不同年齡層觀眾探討,成功實現村村通、網網通的電視劇——是豆瓣評分2.5的《娘道》。

一個剛體現了全年齡群體對優秀現實主義作品的普遍認可;

一個又揭示了不同代際觀眾在價值觀、審美上的深層分野。

個中差異,大家自行體會。

總體來說,今年國產劇的表現實在是槽多無口。

不過流量失靈,爛劇不再會被越罵越紅。

或許是為數不多值得欣慰的轉變之一。

這種趨勢也給現任流量明星們敲了警鍾——

新一代愛豆已經上路,有演技的好演員也逐漸成為了受觀眾認可的“市場硬通貨”。

留給你們的時間不多了。

其實更早些時候,電影已經先於影視劇,開始棄用“流量吸睛”的套路了。

2017年8月,劉亦菲、楊洋主演的電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上映。

粉絲鎖場,也隻換來了5億票房。

在經歷了前兩年小鮮肉扎堆的爛片轟炸後,觀眾已經醒過味兒來了:

再花錢看這種大爛片,老子就是傻X!

截至12月21日,2018年的全國電影票房總額已經達到588.74億

票房前十的國產影片裡,沒有一部是流量明星主演

相反,流量明星主演的電影,哪怕是品質不錯的轉型之作,票房也都撲街了。

(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票房5億

還不夠回本)

沒辦法,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流量爛片沒人買账了,好演員、好作品的“黃金時代”就開始了。

風水輪流轉,2018年的國產電影宛如“錦鯉”附體,全年的表現都十分爭氣!

2018年票房前十的電影中,國產片佔了6部

排名前四的國產片,更是罕見地都過了豆瓣評分及格線

年初,主旋律大片《紅海行動》迎戰春節檔,最終斬獲36.51億的年度最高票房。

為全年好電影能靠口碑低開高走的大勢開了個好頭。

暑期檔,向來不被市場看好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大爆。

不僅票房破了30億、創造了近15年來國產電影的最高分數(9.0)。

甚至還推動了抗癌藥品降價的進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改變國家的電影

《超時空同居》、《快把我哥帶走》、《無雙》等國產商業電影,在自身題材屬於“爛片集中營”的情況下,依舊做到了品質過硬、驚豔觀眾。

《找到你》、《無名之輩》、《狗十三》的院線上映及話題發酵,更是使得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正式進入主流觀眾的視野。

打破了許多觀眾及電影從業人員對這類電影“票房毒藥”的刻板印象。

這些電影讓整個行業和市場看到——

拋棄流量的好電影,並沒有因為圈不住粉絲、帶不動話題而被觀眾拋棄。

堅持良心創作,學會站著掙錢,才是王道。

隨著國產電影的集中爆發,好演員也逐漸擺脫了“戲好但沒人知道”的尷尬處境。

章宇、王硯輝、任素汐等低調多年、踏實演戲的真·實力派演員,被更多觀眾所熟知。

王傳君、彭昱暢、劉昊然等有大眾知名度的年輕演員。

也主動選擇了在好作品裡打磨演技,成為真正靠實力說話的新生代演員

(彭昱暢憑借《大象席地而坐》

成功入圍金馬影帝)

就像徐崢在《我就是演員》裡所說的:

「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觀眾是有眼睛的。

作品不行,再怎麽強捧也沒用。

情況呢,就是這麽個情況。

流量明星在影視劇中的接連失利,並沒能阻止浩浩湯湯的練習生大軍往這條路上趕來。

相反,他們還加快了腳步,妄想成為最後一波收割“粉絲紅利”的人。

想的挺美,但是粉絲和觀眾答應嗎?

今年幾大IP劇的集體撲街已經證明,觀眾對爛劇(爛片)的忍耐度正在下降。

明星與其行銷人設,不如經營好自身的作品口碑。

畢竟在觀眾心裡——

只有好內容才是剛需,其他的都是扯淡。

說了這麽一大堆,主要還是希望國產影視綜2019年能再接再厲,繼續給觀眾帶來好的作品!

不過近期十點君看到了一堆經典偶像劇即將回爐翻拍的消息......

算了,不說多了。

各家製作部門,你們的錢已經沒有往年抗造了

之後還是長點心吧。

觀眾朋友們也是,來年讓我們繼續睜大眼睛。

不要錯過任何一部好片,也絕不容忍任何一部爛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