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如何能快速入睡?失眠的中醫思考

失眠解-陰陽盛衰

(失眠一般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入睡困難,多是因為心火亢盛;第二種是多夢失眠,睡眠質量差,多是因為心肝血虛;第三種是易驚醒,醒後難以入睡,多是因為腎精虧虛。)這點是我補過來的,內容觀點來自筆者的《零起點學中醫》。希望你看了下面的內容,能夠對失眠的病因病機有個大概的認識。下面進入正文:

飲食與睡眠,是生活中最為基本的兩件大事。一個人心情舒暢,身體健康時,得到的評語常常是「吃得飽,睡得著」;反過來,憂心忡忡,身感不適時,評價就成了「寢食難安」。不僅如此,當整日整夜忙碌過後,精神倦怠,同時又飢腸轆轆時,大多數人做出的選擇,往往不是先飽餐一頓,而是先蒙頭大睡一場。睡眠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機會,讓我們與甜美的睡夢話別。下周就期末考試了,功課溫習的還是一團糟,怎麼辦?非常努力工作,成績也相當突出,老闆卻還是欣賞那個只會溜須拍馬的同事,太不公平了!又吵架了,又分手了,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房價堅挺在三萬紋絲不動,我的收入三千,哎!每每經此,輾轉反側的夜晚就會如影隨形般出現。失眠究竟從何而來?又該如何化解呢?

《零起點》中,對神、精血與睡眠的關係作了一些講述。這裡,嘗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認識失眠:陰陽。觀察世界的角度沒有窮盡,被局限的只是自己的心。

白天與黑夜相對,白天屬陽,黑夜屬陰;睡眠與覺醒相對,睡眠屬陰,覺醒屬陽。常態下,陽與陽應,陰與陰合,故白天清醒,黑夜入眠。在《內經》中,這兩種狀態被更加形象的描述為一個過程,即衛氣出入的過程。白天,衛氣會運行到體表,人開始工作、學習、生活;黑夜,衛氣回歸到體內,人開始休息。表與裡相對,表為陽,裡為陰。衛氣行於體表時,則體表之陽氣壯盛,陽氣盛則覺醒;行於體內時,則體內的陰氣壯盛,陰氣盛則昏睡。在這個陰陽消長平衡的理論模型中,失眠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

首先,失眠的問題發生在黑夜,屬於陰分的病。是陰分怎樣的異常呢?肯定不是平,陰陽平和便無病可言。也不是有餘,陽衰陰盛,睡眠會增多而非減少。答案只剩下一個:陰氣虛。從臨床實際來看,失眠更多發生於勞心者,思慮者;而用腦費神的結果,首先就是對陰血的消耗。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生命總表現出一種趨勢--求生。如果把「失眠」也當作一個生命來看待,那麼由陰氣虛導致的失眠一旦形成,就會影響晚間睡眠的數量和質量,進一步妨礙陰氣的休養生息,從而使失眠的癥狀得以持續,乃至加重。

除了陰氣不足,陽氣太過也是失眠的重要原因。現代文明催生出一大堆現代化的病態現象,晚上該睡不睡就是其中之一。深夜的大學寢室裡,燈火闌珊的簋街上,子時,真的只是生活的起點。陽氣亢盛如此,衛氣於是只得羈留體表,無法回歸體內休息。一段時間下來,陽氣盛,心火亢,甚至是越到夜裡,陽氣越是亢盛,也便成了失眠。與上面陰氣虛的道理一樣,負反饋一旦形成,「失眠」就堅強的活下去了。

有朋友說,講了半天,道理其實很簡單啊,不過是陰氣虛,陽氣盛。實際上,真正複雜的問題還在後面:陰陽轉樞。

陰陽並非靜態,從陽入陰,從陰出陽,周運不息。卯時(早上5-7點)日出,氣象從陰出陽;戌時(晚上7-9點)日暮,氣象從陽入陰。常態下,人在晚上7點至9點時,也會經歷從陽入陰的過程。直至亥時(晚上9-11點)人定,氣行至陰,人即安睡。一旦氣的運行不利,日暮黃昏時,當入不入,滯留陽分,就會出現失眠。那麼,運行不利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還是以河流為喻。氣在體內的運行,即如水在河道中流動。河水無法正常流動,常見的原因有二:一是河道受阻,二是河水不足。前者很好理解,有石塊、堤壩阻礙,河水便無法流動如常。後者相對難一些,試想河水充盈,長江大河,一瀉千里之時,什麼泥沙碎石,全會淹沒在滔滔江水中,裹挾而下。然而,一旦河水不足,水勢必然減緩,原來挾帶水中的細小泥沙便逐漸沉積,變成淤泥,從而淤塞河床,令水流遲緩。

同樣的,在人體內,氣從陽入陰的過程受阻,常見的原因也是兩個:氣機不暢,氣血不充。《內經》中對這兩點均有論述。先看這一段:

「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靈樞·營衛生會》)

這裡討論的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青少年白天精力充沛,晚上酣然入睡;而老年人白天容易精神萎頓,夜裡又無法安睡。實際上,今天又何止老年人,多少青壯年也是如此。究竟原因何在呢?

年輕人氣血充盛,氣道暢通,故氣血運行如常,當出則出,當入則入。氣出於陽,就會精力充沛;氣入於陰,就會安然入睡。而老年人的氣血衰少,氣道失去氣血的滋養,也變得不夠暢通,所以氣血運行出現明顯異常,當出不出,當入不入。氣無法正常的從陰出陽,白天的精力就會不足;氣從陽入陰難以實現,晚上就無法安睡了。這個從氣血陰陽角度作出的對失眠的解釋,在今天有著很強的指導價值。

相比氣血不足,氣機不暢是導致失眠更為常見的原因。但凡有形的邪氣,如積食、瘀血、痰濕等,都會阻礙氣的運行。

食積的存在,很容易影響睡眠,這一點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晚上一頓大餐,腹中儘是留待消化的蝦蟹雞鴨豬牛羊。滿滿當當,站立端坐還覺不適,更不用說躺下了。氣機從而受阻,無法順利的從陽入陰,於是出現失眠。這種失眠並不複雜,食消積化,甚至無須治療,癥狀很快就會緩解。不過,瘀血、痰濕所致的失眠,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這裡所講的瘀血,與外傷形成的瘀血有些區別。跑步時不小心跌倒,頭部四肢碰撞出現幾個烏黑青紫的血塊,通常並不會影響到睡眠。因為這種瘀血出現在肢體,於體內氣機的升降出入並無大礙。另一種情況下,因為寒、熱、氣鬱等,體內氣血運行不暢,也會導致血凝為瘀。關於血瘀,這裡不妨多說兩句。寒主凝滯,血遇寒凝;氣行血行,氣鬱血閉,都不難理解。熱邪如何也會阻礙體內氣血運行呢?

打個比喻,大樓內失火,烈焰騰騰,黑煙滾滾。人群在一片驚慌中亂作一團,人頭湧動,齊奔向大門。這樣的場面,不可謂不火熱;但出現的局勢,不能說不擁堵。當體內出現顯著的熱邪,氣血翻湧,常規的秩序被打亂,氣血運行反而變得不再順暢。更為嚴重的後果是,當擁擠的人群出現踩踏事故,釀成流血悲劇,結局便無可挽回。那個倒在地上一動不動的身形,就是瘀血。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因火熱致瘀的情況。這種火並非如前面的熊熊烈焰,而是揮之不去,惱人不倦的心火。再進一步,就是各種慾望、嫉妒、憤怒、怨恨、鬱悶等等。每一次情志變化的起與落,都象一團火焰,煎熬著心血。等心血的損耗達到一定程度,上文中提到的因氣血不充而致運行不暢的情形就有可能出現。而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就是血瘀。

瘀血的出現,對睡眠的影響並非必然,與瘀血停留的位置有關。這個關鍵的位置,是心。這裡仍須強調,中西醫學有別。瘀血停留在西醫心中,出現的是心梗、心絞痛;在中醫心中,則更多的表現為失眠與心慌。譬如家中有一位中風後遺症患者,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作為家屬,勞動量陡然增加不說,勞心費神,乃至憂心忡忡,終是難免。現在,神的家(心)裡就躺著這樣一位親人(瘀血),神無法安寢,常常半夜突然驚醒,也就情有可原了。當失眠癥狀經久不愈,屢治不效時,便要考慮是否有瘀血存在了。

痰濕引起失眠,同樣是一個會引起爭議的話題。在中醫視角裡,具有痰濕體質的人,通常白白胖胖,好吃好睡,見人就笑。這樣的人,怎會失眠呢?不錯的,痰濕體質往往伴隨陽氣不足。如前陰陽盛衰一節所講,與陽氣不足相伴隨的,往往是睡眠過多,而非失眠。不過,這裡討論的,並非痰濕體質,而是痰濕。更確切的說,是痰。

痰在人體內的存在,相當普遍。一次外感咳嗽,一頓油膩的晚餐,一盒透心涼的冰淇淋,一場磨人的情感糾葛,一團熾熱的慾望之火,都可以影響到體內水液的輸布,進而聚水為痰。無須痰濕體質。實際上,因痰所致的失眠,更多的是發生在痰與火相結合之後,即出現所謂的「痰火擾心」。單純因為痰引起的失眠,情形與上面講到的瘀血相似。只不過痰從水化,瘀從血化。失眠既久,又無瘀象,最需要留意的,就只是痰了。

除了這三種有形之邪可能阻礙氣機,一些無形之邪,也會對氣機產生重要影響,比如氣滯。質疑又來了,氣機不暢本身不就是氣滯嗎?哪裡又出來個因氣滯導致的氣機不暢呢?繞在這個理論陷阱裡,很容易迷失,不妨先跳出來看一看五臟和氣。

五臟肝心脾肺腎中,肝主疏泄,肺主氣司呼吸,與氣的運行關係最是緊密。其餘三臟,心主血,腎藏精,與氣的關係均屬間接;脾臟雖與氣血有關,但更多的是氣的生成,而非運行。所以,氣滯的發生,主要與肝、肺二臟有關。

經脈-臟腑相應和子午流注,都是中醫理論中不大容易通過理性思考來理解的部分。無疾這裡也不準備踩響這兩顆**,姑且將二者拿來一用。

與肝臟相合的經脈是足厥陰,與肺臟相合者是手太陰。十二時辰中,與足厥陰相應的時辰是醜時(1:00am-3:00am),與手太陰相應者為寅時(3:00am-5:00am)。而這兩個時辰,通常是人睡的最熟的時候。問題來了,如果每天都在醜時或者寅時醒來,醒來後再入睡很困難,用中醫理論解釋,原因何在呢?

前不久就有這樣一則案例,女,40歲。失眠。入睡可,但每天夜裡睡到3點,總會無故醒來,醒來後無法安睡。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2-3年。精神萎頓,痛苦不堪。同時,近半年來出現聲音嘶啞,胸部時覺憋悶疼痛。懷疑心臟出了問題,但兩次胸痛發作時作心電圖檢查,均未發現明顯心絞痛跡象。時按手太陰經肘以下段,尺澤穴下方及孔最穴下方,均可及大結節,不甚堅硬。以針刺此四結,重手法通散,留針約五分鐘。兩天后複診時患者訴,針刺當天,早醒時間已推遲到四點半,且聲音嘶啞癥狀消失。

反思此例,手太陰經上存在的四個結節,從形態質地看,顯然非寒非濕非痰非瘀,唯一的可能就是氣鬱。肺氣之鬱從何而來,這裡不便深究。但從效果看,此肺氣之滯,確實是引起早醒的關鍵因素。更進一步推究,體內氣的運行有其一定之規。當行至某處,氣無法運行如常時,便會展開一場行氣與滯氣之間的爭奪。這種衝突終會影響到神,令其從酣睡中驚醒。當滯氣之勢漸弱,這種衝突的規模減小,彼此關係融洽了許多,直等到最後時刻,其行確實受阻無法通行時,方才醒來。若病勢進一步緩解,氣可通行該部,早醒現象也就可以終結了。肝氣之鬱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再贅述。


溫馨提示:本文由北京福壽堂魯旭東整理髮布,如有疑問請聯繫微信(13341123716),您的健康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