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宮二號已“回家”!2分鐘獨家回顧她的燦爛一生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文字部分由中國科普博覽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製作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在軌運行1036天后,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征程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在九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景海鵬和陳冬入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始了為期33天的太空駐留生活。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4月27日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了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在太空實現在軌推進劑補加的國家。

2017年6月19號,天舟一號以高難度動作順利完成了與天宮二號的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鞏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間交會技術。

使命

天宮二號是中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在軌工作的1000多天裡,支持開展了4大領域8個主題14項高水準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領域最廣、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天宮二號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科學成果。

空間基礎物理學前沿取得重大突破,重點領域方向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例如,超高精度空間冷原子鍾實驗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在軌運行。根據在軌測試結果推算,冷原子鍾日穩定度達到了7.2×10^-16(誤差僅為3000萬年一秒),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世界上首台大面積、大視場、高精度伽馬暴偏振探測儀,開辟了伽馬暴偏振探測新窗口,共計探測到了55個伽馬暴。同時,國內首次實現了利用觀測到的蟹狀星雲脈衝星信號進行定軌;成功探測到了若乾太陽X射線暴。

地球科學觀測和應用新技術領域實現了技術體制創新發展,取得顯著的應用效益

多角度寬波段成像光譜儀、三維微波成像高度計、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對陸地、海洋和大氣進行觀測和遙感應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而且相關技術體制已經應用到海洋動力衛星等國家重點任務中。

多個空間科學領域發現新現象 獲得特色鮮明的科學成果

在長周期空間高等植物培養實驗中,擬南芥和水稻幸運地當選“植物宇航員”,6個月便完成了我國首次“從種子到種子”高等植物全周期培養實驗,為人類長期探索空間提供重要保障。

微重力流體物理、材料科學實驗在寶貴的微重力環境下,也發現了一批新的科學現象,對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都有重要價值。

突破並在軌驗證多項核心關鍵技術

除了空間科學實驗,天宮二號還突破並在軌驗證了數十項戰略性空間應用新技術和核心關鍵技術,自研多個核心探測器件和部組件,驗證了多項新型技術體制,實現十餘項技術轉移轉化,顯著提高了我國空間科學與應用自主可控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

除此之外,超期服役的天宮二號還拓展進行了多項試驗,獲得了一批寶貴的科學數據。

總得來說,通過實施天宮二號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為我國空間站中大規模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歸來

天宮二號原設計壽命為兩年左右,現在已經是超期服役的第三年,在此期間,她狀態良好,超出預期地完成工作,又在今天謝幕,把留戀留在心底,把舞台交給了未來空間站,也將中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的接力棒成功交接到下一站。

成文前,我們曾有幸拜訪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這裡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部門,天宮二號的14項科學實驗全部由這裡統籌、支撐。與外界沸騰的聲音和我們略感焦灼的心情不同,中心的氣氛顯得忙碌卻平靜,科學家們手頭的工作一刻未停。天宮二號的謝幕,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上一段征程的結束,但不意味著休息,他們已經投入到未來空間站的總體技術支持工作,踏上新的征途。

在此,讓我們致敬天宮二號,致敬所有的科學家和航天人。中國航天,未來可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