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宮二號飛行千日 完成三大突破“光榮退休”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趙竹青)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升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經在軌運行了1036天。今天,它結束了忙碌的工作生涯,光榮“退休”。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天宮二號受控再入任務的圓滿完成,為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有力助推中國邁入空間站時代。”

貨運系統,準備好了!

“貨物運輸系統是建造空間站必須解決的問題,現在已經基本具有將來建造空間站使用的條件了。”周建平說。

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是天宮二號實驗室設計之初的三大任務之一。作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備份,天宮二號在天宮一號的基礎上改裝研製而成。特別為了滿足推進劑補加驗證試驗的需要,天宮二號對推進帳系統進行了適應性改造。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首次與貨運飛船進行交會對接。5天后,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在接下來的5個月內,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進行了繞飛和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第三次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試驗。

通過三次試驗驗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器推進劑在軌補加,全面突破和掌握了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系統性能指標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對後續空間站階段的推進劑補加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建成“貨物運輸系統”外,天宮二號還考核了空間站建造中許多關鍵的技術。“比如空間實驗室四次任務,交會對接就是在將來空間站軌道高度上進行的,在393,接近400公里軌道進行交會對接、貨物補給、推進劑補加和在軌維修,這些關鍵技術都是建造空間站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周建平說。

航天員長駐,實現了!

天宮二號的第二大任務,就是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神舟十一號飛船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中飛行了33天,這33天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

通過這次飛行,我國對航天員在軌生活、工作、健康狀態以及整個系統的維護、支持、保障等一系列技術都得到了驗證,也為後續空間站進行更長時間的飛行奠定了基礎。

在太空期間,兩位航天員不僅要做各項實驗,還結合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開展了科普活動,向大眾傳播科學知識。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任務期間,科普工作一直在持續。航天員在軌的時候,一邊做試驗,一邊拍攝視頻、圖片等資料,還專門為全國青少年小朋友錄製了一堂“太空科普課”,在他們“回家”的前一天上線播出。課堂的主題是“太空一日”,虛擬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上完整的一天,講述了航天員在太空中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

此外,天宮二號搭載的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獲獎的3個實驗項目:太空養蠶、“雙擺實驗”,以及“水膜反應”,也成為中小學生認識了解微重力環境的鮮活科普素材。

科學實驗,突破了!

作為“空間實驗室”的“本職工作”,天宮二號共執行了6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科學研究和一些技術試驗。

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介紹,在軌正常運行近3年來,在空間基礎物理學、地球科學觀測、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空間材料科學實驗、微重力流體物理實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豐碩的成果。

其中,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鍾是國際上首台在軌運行的冷原子鍾,根據在軌測試結果推算冷原子鍾日穩定度達到7.2E-16,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中歐聯合研製的伽瑪暴偏振探測儀(POLAR)作為國際首台寬視場、高效率的專用宇宙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儀器,成功探測到55個宇宙伽瑪暴事例,為國際伽瑪暴聯合探測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探測能力與國際天文衛星相當。

在天宮二號上,搭載有一個溫度適宜、光照可控的迷你培養箱。以往的太空植物培養實驗周期都不超過20天,只能展開幼苗階段的實驗,而這次是我國首次在空間完成“從種子到種子”全過程的空間植物培養實驗。

周建平說,天宮二號取得的許多成果都是國際前沿的。“這代表中國載人航天進入了一個應用的新階段,為空間站將來有人參與的實驗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如今,隨著天宮二號任務的結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工程也將全面展開,中國也由此正式邁進“空間站時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