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中考衝刺:名師點撥作文複習四大要訣

2018年上海中考在即,考試將於6月16日和6月17日舉行。眼下考生們的複習到了最後關頭。語文作文最後階段如何複習?你知道中考作文的“中心詞”有哪些?上海升學今天邀請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的夏智老師為大家點撥中考臨場寫作要點。考生們趕緊看過來!

圖 / 視覺中國

好素材在於好的生活細節

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 夏智

中考前,應該是每個人都會準備好一些臨場作文的寫作素材,也許只有參加過中考的考生才知道,準備的所謂好的寫作素材,在中考中可能還是寫不出好的文章。在考場中的很多考生甚至面對著眾多的素材,在中考的作文題面前卻無法動筆。是什麽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呢?

一、好的作品中,真正打動人的可能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好的生活細節

我們閱讀散文(包括一般記敘文)和小說,我們的閱讀習慣是有差異的,小說容易讓我們關注整個故事的情節,而散文,則讓我們把關注點放到細節上去。從古至今,作家在散文創作上,也都會在散文中精心打磨細節,讓典型的細節感染讀者。因此,散文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典型的細節上,而並不在於轟轟烈烈的故事情節。

在我們初中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生活細節的描寫,這些描寫就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朱自清的《春》中對春雨的描寫:

“像牛毛,像花針,像雨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朱自清呈現在文中的細節,畫面感很強,讀著這樣的文字,像是在感受著一幅水墨畫,空靈而見詩意。

在張愛玲筆下,秋天的雨則是這樣的: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裡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裡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築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憂鬱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裡歎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黴氣薰薰的雨天。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作者獨特的想象,筆下的雨變成了一個文學的“象”,獨特的外形美,也給讀者帶來審美的愉悅。能把雨寫出“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的這般感覺,也就是張愛玲了。

這些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的“細節”,正是作家用心刻畫,才使它們成就了文學的“象”,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本來的樣子,具有了很高的審美價值。

圖 / 視覺中國

二、作家寫作往往有“觸發點”——生活中的某一個細節,某一個瞬間產生的現象感染了作家,激發了作家創作的靈感

作家寫作不是閉門造車,往往就是由生活中的細小的現象和細節觸發,產生了寫作的衝動,再經過醞釀加工才能形成文學作品。

看過林清玄的《買饅頭》,作者在行文中,兩次寫到掀開籠屜那個細節:

“就像饅頭攤的山東人,他在戰亂中度過半生,漂泊到這小島上賣饅頭,這種人生之旅並不是他少年時代的期望,其中有許多悲苦與無奈。可是看他經歷這麽多滄桑,每天開蒸籠時,卻有著歡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勢,像白色的煙霧,麥香四溢。

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開蒸籠時,我就看見了生命的慶喜與熱望。”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不僅要樂觀地對待生活,還要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活力和向上的精神,就如那打開籠屜時的蒸汽,總有讓人感到“歡喜的表情”和“有活力的姿勢”。不難發現,開籠屜時的蒸汽是誘發作者創作的動因,作者正是抓住了生活中的這個細節,並由這個細節派生出去,寫出了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

三、細節必須具象,而不能泛泛

細節的細處在於具體,具體到可視、可聽、可感、可觸摸的地步,我們從上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中,明顯可以感覺到“細節”的這些特點。

如方志敏的《清貧》中被捕的細節描寫:

“哪知道從我上身摸到下身,從襖領捏到襪底,除了一隻時表和一支自來水筆之外,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他們於是激怒起來了,猜疑我是把錢藏在那裡,不肯拿出來。他們之中有一個,左手拿著一個木柄榴彈,右手拉出榴彈中的引線,雙腳拉開一步,作出要拋擲的姿勢,用凶惡的眼光盯住我,威嚇地吼道:

‘趕快將錢拿出來,不然就是一炸彈,把你炸死去!’”

國民黨士兵裝模作樣的恐嚇和威脅,甚至帶著幾分滑稽可笑,方志敏烈士的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置生死於不顧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躍然於紙面。

又如寫母親端詳孩子睡覺:

母親愣愣地看著我,那是什麽樣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縷晨曦對嬌花的撫弄,那是三月裡的春風對碧水的溫柔,那是夏日晚霞對嫩柳的輝映,那是秋夜月色對修竹的依戀,那是冬日裡的朝霞與小草的交談!

這段描寫就把“母親愣愣地看著我”這個生活細節寫活了,具體可感,生動感人。

四、我們要學會給生活中的細節“穿衣戴帽”打扮一下

生活中的細節是需要打扮的。

我這裡說的“打扮”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們要能給生活中的“細節”創設一個生活情景,讓它有個落根的地方。沒有根,細節也就不存在了。

如朱自清寫父親買橘子的細節,我們今天要是單獨去讀這個細節,似乎讀不出能讓作者流淚的作者的五味雜陳的心理狀態,但如果我們聯繫上下文,尤其是作者關於“家道”的敘述:奶奶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丟了,家裡變得荒蕪。這種情況下,父親出場的細節和作者的感受才成為必然: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前面的“打扮”,成就了後面感人的細節。

“打扮”的另一層意思是,需要講究點修辭。

寫進作品中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的原型不同,往往是作家經過精心加工的產物,這個加工過程中,不僅有寫法上的選擇,也有詞語運用的選擇,有的地方還直接使用了修辭格。

林清玄的《麻雀的心》這篇散文中,作者寫小麻雀們觀摩母親登上芒草尖的細節描寫就很生動:

“我看見母麻雀一躍而起,向不遠的開滿管芒花的芒草地飛去,非常準確地停在一株芒草上,黃昏的秋風很強猛,使芒草搖來搖去,加上母麻雀的體重,晃得更厲害了,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則吱吱喳喳笑成一團,顯然是為母親歡呼,只差沒有鼓掌,有兩隻跳得快翻筋鬥了。”

這段話的傳神之處,不僅僅是因為作者擬人化的手法的運用,更在於作者選用的詞語能準確描摹出生活本來的樣子,又遠遠高於生活本來的樣子。

綜上所述,我們能感覺到生活的細節是成就一篇美文的關鍵,我們在考試中也要學會從生活中的細節出發去構思立意,而不能讓自己的作文寫作停留在生活的事件陳述上。且由於我們中學生生活太空和閱歷的局限,我們攫取的生活中的素材,往往是雷同的,這也是這些年在中考作文的選材上出現大量的雷同的材料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生活中的事件可以相同,但生活中的細節卻是千差萬別的,我們著眼於生活細節,就能盡量避免寫作素材的雷同。

圖 / 視覺中國

另外,夏老師也為同學們歸納整理了中考作文的“中心詞”,同學們不妨在最後階段根據自己積累的素材,做個全面的梳理,預祝寫作超常發揮!

寫作中心詞

1.中心詞:“記憶”——《藏在記憶深處(全命題或半命題)》

2.中心詞:“成長”——《走在路上》,《一路陽光(風雨)》

3.中心詞:“內心世界”——《那一刻,我____》,《 假如___ 》

4.中心詞:“讀書”——《讀書趣事》

5.中心詞:“想象”——《明天……》,《一杯水》,《最美的一朵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