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不是藥神》的五個教育視角,你知道嗎?

上映首日,票房3.8億,《我不是藥神》的這一票房紀錄,已超過去年《戰狼2》首日票房紀錄。光明網評價這部電影的時候說:它擁有了一些近年國產片早已丟失的硬度。

電影切中了一個敏感而飽受關注的題材,在它強烈現實意義的背後,我們還想為教育者提供五點不一樣的視角。

1、教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全劇從沒離開過“錢”這個字,但解讀它的關鍵詞卻是“良心”。500元的印度神藥,可以賣兩萬,可以賣五千,也可以選擇隻救命、不賺錢。教育者應該思考,這背後蘊含的金錢觀與人性該如何傳達?

2、活著既是富有

電影中一位慢粒白血病老人對追查假藥的警察說:我想活著。因為高考失利、同學矛盾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就選擇輕生的學生每年都有,對於生命這一課的缺失,教育應該做出反思。尊重生命,才應該是最大的善良。

3、不要看不起小人物

徐崢扮演的主人公程勇算是個正經的中年油膩男,他後來的親密戰友“黃毛”,也只是個離家出走的城市打工者。但在電影裡,他們最終都是實現自我救贖的人。所以,通過電影要讓孩子看到小人物內心美好和善良的一面。

4、信用是無形的力量

常說“人無信不立”,劇中打通銷售管道的劉思惠很快成為了銷售藥品的關鍵,程勇和呂受益一對一的推銷卻毫無效果。誰能贏得更多人的信任,就能擁有成功的資本。

5、強者才能贏得尊重

醫藥企業,是劇中的反面角色。但研製一款藥,的確往往需要數十年以及數十億資金投入。雖然劇中政府積極構建了醫保體系並且與醫藥公司反覆交涉,但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推動科技醫藥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才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如果你也看過了這部電影,歡迎與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感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