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個腫瘤患者七個營養不良,危險的可不止是腫瘤本身—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提示:67%!這個數字,是我國住院的腫瘤患者中營養不良的比例。而肺癌,正是營養不良發生率最高的腫瘤之一,尤其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營養不良發生率可達30%以上。


1

為什麼癌症患者會營養不良


每個人活著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更何況是病人呢?

疾病的本身會增加人體能量的消耗,導致食慾減弱、體重下降等各種各樣營養不良的癥狀表現。加上腫瘤細胞在分化增殖要比正常細胞快很多,這也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從治療層面,腫瘤患者往往要同時接受多種治療方式,化療常常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味覺改變、食慾減退,放療常常導致食管出現炎症性改變、消化道攝入、吸收減少、患者營養狀況惡化。而其他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也都或多或少地有類似的副作用。


所以,腫瘤的治療影響了營養的攝入,同時患者還需要消耗比一般狀態更多的能量。如此高的營養不良比例也就不難理解了。


2

癌症患者營養不良的後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叢明華副主任醫師介紹,癌症患者營養不良會在細胞水準、生理水準、心理水準等多個方面帶來消極影響。營養不良加重了癌症患者應激性潰瘍的風險,削弱了機體的抗感染能力,而且嚴重營養不良的癌症患者更容易發生感染,威脅生命。營養不良的患者胃腸道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差,歡迎大家搜索 抗癌管家互助群,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術後傷口的癒合也會延遲。術後5年生存率更低,生活品質差。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對放、化療及手術的耐受性下降,對治療不敏感,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都會有所下降。接受化療患者的併發症或毒副作用增多,消化道反應更大,還更容易出現骨髓抑製等表現,而對於放療患者,營養不良更容易導致重度黏膜炎。覓友常常碰到類似問題。



同時,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還會給患者帶來一些心理問題,從而出現焦慮、抑鬱等表現。


3

如何判斷患者出現了營養不良


做出營養不良的判斷,首先需要醫生給患者做一個標準的營養篩查。這方面因為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標準不一。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目前採取的治療手段進行綜合評估給出結論。


其次,我們可以自己通過下面的四個指標進行初步判斷。


篩查標準在這裡:


1、3個月內非自主性體重下降3kg 或原來體重的 5%以上 。

2、進食和需要量比,減少1/3持續1周以上。

3、BMI<18.5 (BMI=體重kg/身高m2 )

4、化驗:血白蛋白(ALB)或血紅蛋白(HB)等指標低於正常值。


如果你符合上面四條中的一條或者多條,請儘快聯繫主治醫生,進行專業評估確定是否營養不良。


4

怎麼糾正營養不良


臨床上,患者發生營養不良,醫生會遵循五階梯治療模式(如圖)給予患者營養乾預。醫生營養支持應早期使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那麼在各個階段,家屬要怎麼進行配合呢?




第一階梯:飲食+營養教育


在這個階段,家屬需要遵循醫囑合理地為患者準備食物。

如何為患者準備合理的食物,這是大家非常糾結的一個點。


1、首先我們要明確,患者必須吃低脂(每天少於3杓油或40克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 糖類、穀物、水果、乾果類、乾豆類、根莖蔬菜類),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鈣:低脂牛奶、蝦皮等;鐵:牛肉、動物血、菠菜等)、少量優質蛋白(白色的雞肉、魚肉、雞蛋的蛋白部分)等。


2、根據這個總原則為患者烹飪食物,不建議在患者的飲食裡加入油炸食品,可以燉瘦飼料雞蛋湯、雞湯等,但是切記要少油。


食用包含豆類且豐盛的湯、吃全麥麵包、食用黃色稻米而非白米(或在白米中混入野生稻米)。八寶粥,薏米粥等,是很好的選擇。在果汁中添加蛋白質粉(大豆或乳清蛋白)也是很好的補充 蛋白質的方法。


同時補充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例如奇異果、芥藍等。適當攝入蛋白質:一副撲克牌大小的魚肉、瘦肉、家禽或一杯豆類大米混合半流質。


第二階梯 :飲食+口服營養補充


在這個階段,醫生會在為患者開腸道營養液的同時要求家屬給患者添加相應的食物。


我們需要做到的是


  • 按時為患者沖泡腸道營養液並進行餵食(病人可自行經口進食的前提下)

  • 繼續為患者提供我們上文提到的第一階段的食物,不過要注意此時的食物要更加軟爛,最好以流質和半流質為主。


第三階梯:全腸內營養


如果前兩個階段的營養治療都已不再能滿足腫瘤患者的營養需求,如一些腫瘤患者的病情十分惡劣已完全沒有進食條件,這時候只能採用全腸內營養。


一般護士會遵醫囑為患者留置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或鼻空腸管。家屬要安撫患者情緒,努力讓患者早些適應鼻飼管。


第四階梯 :部分腸外營養


在這一階段中,家屬應根據腫瘤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醫師積極溝通。以便於醫生根據患者腸內營養的耐受情況適量的補充腸外營養,完全飲食或者全腸內營養是理想方法,所以在這一階段中家屬和患者一定要及時關注自己的飲食情況,腸內營養耐受情況,並積極和醫師進行溝通交流。


第五階梯:全腸外營養


對於前四階段都不能達到預期的營養治療目的時,尤其是在腸道完全不能使用的情況下,全腸外營養是維持患者生存的唯一營養來源。


化療期間飲食


叢明華副主任醫師說:化療期間,患者一般會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對於原本沒有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的患者而言,如果消化道反應2~3天,可以喝水、米湯、菜湯等,不必勉強患者進食,在化療周期結束後可以「吃回來」,只要保證一個周期內的體重穩定即可。如果消化道反應持續4~7天,則需要適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或是直接補充電解質水。


如果無法自行補充電解質水,則需要前往醫院進行點滴治療,切不可一味強忍,否則容易導致脫水休克。


叢明華醫生補充道,如果持續在7天以上,就要進行靜脈營養支持,需要輸入含有脂肪酸、氨基酸等的營養製劑。


超過4天以上的消化道反應,患者的體重會下降。因此,在消化道反應過後,要加強口服補充營養,要補充超過正常量的營養。對於嚴重的情況,除了通過飲食調整,需要在整個化療期口服營養製劑補充,以增加能量的攝入量。


5

營養不良的誤區



1、 吃太好會強化腫瘤細胞的增殖,餓肚子可以餓死腫瘤細胞?


腫瘤的飢餓療法,這種「飢餓」的含義是切斷腫瘤的血管,飢餓療法餓的是腫瘤細胞,而不是患者的胃。癌症的治療和康復需要營養支持,甚至有一種腫瘤治療方式就叫「營養治療」。


道理很簡單,營養跟得上,身體才能有足夠的力量跟腫瘤抗衡,才能承受得住放化療等各種治療及其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因此,腫瘤患者不但不能不吃、少吃,反而要吃得好,吃得合理、有營養。



2、腫瘤患者最好吃全素、不能吃「發物」,紅肉等?


這些民間說法,暫時沒有得到科學的依據和支持。全素食營養不均衡,搭配不當易導致營養不良。「發物」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說法,其科學性還有待考證,或許對於過敏性疾病或某些瘡瘍來說,具有一定的意義,然其是否能引起腫瘤的複發,還缺乏足夠的證據,至少到目前為止未見明確因食用發物而導致腫瘤複發的病例。歡迎大家搜索 抗癌管家互助群,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相反,有些所謂「發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適量食用反而有利於腫瘤患者的康復,例如,中醫認為魚類產品是發物,手術後患者不能吃,但是深海魚中所含有的魚油,恰恰又具有抑製炎症發作的作用。因此,患者及其家屬不能盲目的偏聽偏信民間說法、民間秘方。腫瘤的治療沒有秘方,腫瘤患者的飲食需做到多樣性、雜食性。蔬菜、水果、魚、肉、蛋、奶的攝入可以保證機體的正常功能,對患者抗癌有作用。



3、保健食品可以代替營養治療?


保健食品並不能供給營養,但是可能存在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於腫瘤來說,杯水車薪。只有把體重、體質維持好,增強營養,才能繼續抗癌。

本文轉自肺癌康復圈,由抗癌管家編輯整理。

抗癌管家是專門幫助廣大癌症患者提供前沿抗癌資訊的互助平台,現已開通患者交流群,歡迎大家搜索抗癌管家互助群,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祝願每個患者和家屬都健康平安。抗癌管家-你身邊的抗癌專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