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雷曼事件啟示錄:那一天,這十年

10年前,全球經濟陷入了一場金融恐慌,金融危機爆發的標誌性事件就是雷曼兄弟的破產,當時的市場崩跌迄今仍歷歷在目,讓曾經在光環照耀下的華爾街一潰千里。10年的時間過去了,金融市場和各國政府是否吸取了教訓?哪些金融領域值得高度關注?

那一天

雷曼兄弟算不上最大的銀行,但其倒台卻震動了全球金融體系,甚至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這一事件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於全球經濟的思辨。

雷曼兄弟破產的根源在於2007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房地產泡沫破滅,多個市場的資產價格暴跌,雷曼兄弟也未能幸免於難。2004至2007年,雷曼經歷了次貸的巔峰時刻,抵押貸款和商業地產被打包成數十億美元的債券。就在次貸危機蔓延之際,雷曼卻逆風而上,大量買進商業和住宅抵押貸款,投資了大量辦公樓和公寓樓項目。可以說,雷曼誤判了次貸危機的形勢。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公司根據聯邦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引發了一連串旗下子公司的破產官司和繁瑣的跨境訴訟。隨之美國政府陷入兩難賭局:一面是動用政府財政救助私企的道德風險,另一面則是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的系統性風險。兩難之中,美國政府冒險放棄救援雷曼,導致投資者信心徹底崩潰,全球股市連續暴跌,金融危機由此進入全面爆發階段。

巴菲特近日也親自講述當時的情景:當時接到一位銀行家的電話,對方打算收購瀕臨破產的雷曼兄弟,希望巴菲特提供擔保。巴菲特讓他發傳真,寫清楚詳細計劃,但最後巴菲特並沒有收到傳真,雷曼兄弟也破產了。到第二年夏天,巴菲特才在女兒的幫助下,在手機上看到那位銀行家當時發來的一些資訊。不過,巴菲特表示,即使自己當時看到了消息,雷曼兄弟未必能起死回生。

對於普通的金融從業者,雷曼事件也是一生難忘的經歷。周華於2007年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金融工程專業。畢業後,周華直接進入當時的雷曼兄弟,成了一名讓人羨慕的金融交易員。“剛入職的時候我和同事們其實都覺得雷曼岌岌可危,但畢竟雷曼是金融巨頭而且經歷了百年風雨,應該還是能挺過這一關。”周華回憶,“直到2008年9月14日晚上,雷曼兄弟公司門口人來人往,不少公司員工攜帶著紙盒甚至拉杆箱走出大樓,更有一些人低聲哭泣,相互擁抱道別。”

幾經波折,巴克萊集團隨後收購雷曼兄弟的核心業務。周華清晰地記得巴克萊收購雷曼後的情形:雷曼原來的地毯是綠色,後來變成了巴克萊的藍色。電腦桌面也換成了巴克萊的桌面。許多原來雷曼的員工都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如果你想留下來,請回復。

這十年

10年過去了,這期間全球經濟經歷了許多重大事件。美國財政部頒布金融業救助標準,美國國會還通過大蕭條以來最嚴厲金融監管法案,特別是針對“大而不能倒”的現象。但10年之後,全球大規模銀行業者的資產變得更大,而不是縮水,而且美國更傳來放鬆金融監管的信號。

對於經濟,當時的奧巴馬政府還頒布了總額達2750億美元的拯救樓市計劃。2009年,美聯儲頒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隨後更推出了多輪量化寬鬆計劃以刺激經濟。除了美國,世界範圍內超低利率一度盛行。

隨後,杜拜危機引發對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擔憂,希臘爆發的債務危機更引爆了歐債危機。儘管希臘等“歐豬國家”已經逐步走出危機,但歐元區經濟仍在低速復甦。

可以說,在雷曼危機爆發10年後的今天,美國經濟表現強勁,歐元區復甦態勢明顯,中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中步入新常態,世界經濟整體上進入復甦通道。不過,世界經濟前景仍然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

的確,發達國家央行實行了多年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後,多國經濟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增長,因此投資者很容易認為諸如量化寬鬆和超低利率等非常規貨幣政策是成功的決定。不過,如今美聯儲已經走上了加息和“退出”之路,強勢美元的背景下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再現動蕩。對於流動性怎麽“收”,何時“收”,成為再次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問題。

就在今年,阿根廷和土耳其的貨幣危機席卷新興市場,全球貿易戰陰雲籠罩……或許,這正是各界趁著“雷曼事件10周年”的當口紛紛展望引發下一場衰退或危機的導火索。

吸教訓

那麽,“我們準備好迎接下一次危機了嗎?”近日,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前財政部長蓋特納和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聯合撰文,提出了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文章回應說:“在某些方面是的。金融監管改革幫助提高了金融體系的彈性,降低了危機發生的可能。銀行和其他主要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更為強勁……我們主要擔心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防禦性特質將逐漸消失。在金融體系中不太受監管約束的角落,冒險行為將再度出現。”

作為雷曼破產的見證人和金融危機的親歷者,雷曼前全球首席經濟學家Paul Sheard撰文寫下了自己學到的教訓:從最初開始就盡一切努力阻止金融危機進一步演變,因為危機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由於金融危機的潛在性是現代金融體系設計中所固有的特點,不可能永久地摒棄掉,因而應該設計好“最後貸款人”的功能角色,以快速應對和解決危機。

近年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創新方興未艾,但這種基於科技的金融創新對很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對於當下的中國金融市場,金融科技正迅速興起且方興未艾,而中國在金融科技的市場規模和創新深度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證券時報記者回復的材料中,IMF總裁拉加德表示,“我們不知道下一次危機將因何爆發,所以要時刻保持警惕,特別是影子銀行系統以及金融科技在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在鼓勵創新的時候也要確保市場穩定。”

“當前傳統的經濟體系比危機發生前更強大,資本化程度更高,流動性更強。同時,全球各監管機構的監管職能和監管能力也更強,管理措施更完善,對於危機的認知水準也更高。”對於可能引爆下一次危機的原因,拉加德也提到,當前有些國家增加通過增加關稅、限制國外投資來提高貿易壁壘,也會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必須對此保持高度關注。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谘詢主管合夥人張立鈞表示,2008年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是銀行、金融控股公司的“大而不倒”,還有影子銀行等問題,到了2018年“大而不倒”逐漸演變成為網貸、線上消費金融等“多而不倒”的問題。展望未來,人工智能、雲等金融基礎設施和區塊鏈、量子計算等領域將成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領域。

其實,經濟金融體系中的繁榮——危機——繁榮類似於自然界的四季更替。吸取危機教訓、厘清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的邊界,或許才是正視金融危機之道。

一夜破產的情景歷歷在目

近期熱播的港劇《再創世紀》裡,購買了雷曼MINI債的市民在中環舉牌聲討賠償的情景,讓人們都回憶起2008年那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在香港登陸的場面。而一晃十年已過去,維多利亞港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形形色色的人群,仍舊來來往往穿梭在中環皇后大道。但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2008年發生的事情猶如昨天,腦海中仍是那抹不去的記憶。

老劉喝了一口咖啡,點燃手中的煙,回憶起2008年的時候,他搖著頭用一句“太慘了”來形容,“我那時候差點就破產了,當時準備結婚買房,壓力比較大,就想著在股市博一把,壓上全部身家放了10倍杠杆買了股票,知道美國那邊已經有次貸危機了,琢磨著就算是真的來了香港,也就是大不了賠一點,但不好彩,莊家出逃,最低時候股票大跌了99%,幾乎就是一分不值,本金全賠還倒欠了一屁股債。沒有辦法,只能把在何文田的幾個車位,以不到8000港元的價格全部賤賣給抵押的公司,如果這些車位拿到現在,少說也要幾十萬一個。”如今的他頻繁來往於內地和香港,香港股市的失利讓他花了更多心思在內地業務開拓上面,“如果沒有金融風暴,我可能還能成為個大老闆過過舒服日子,也不會像現在這樣仍舊勞碌奔波。後來在A股開了戶,在洋河股份和華蘭生物上面又賺回來幾十萬。”

而他還不算最慘的,時至今日在中環很多上班的人中,都能長年看到在中環星展銀行門口討說法的老人,舉著“銀行騙阿婆阿公棺材本,還我養老錢”的牌子,還有一些則在灣仔拉著橫幅打著“弱勢群體,有誰過問,雷曼苦主,討回公道”的字樣。

類似這樣的人,被稱為香港雷曼迷債苦主。“當年花300萬港元買了雷曼迷你債,而且是2008年4月最後一批買入的投資者,以為是債券再怎麽樣,都會要保本的。”說到這件事,阿MAY都不願回憶,“根本不知道是什麽結構性的產品,要被迫贖回,一夜間血本無歸。”

記者了解到,當年很多香港銀行的銷售人員本身學歷就很低,並沒有什麽金融知識,自己都弄不清楚雷曼發行的是什麽產品,為了傭金當做理財產品推銷,由於最低購買額僅需要4萬港元,購買者中不乏低教育水準的投資者,老人、計程車司機都有,而據港媒報導,就連著名歌星張學友、演員曾志偉,也買入了雷曼迷債損失慘重。

直到2008年9月15日,知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直接導致了與雷曼相關的結構性理財產品被提早贖回,產品中包含的金融資產、抵押品被迫在次貸危機的惶恐市場中低價拋售。香港的投資者才知道自己買的產品是風險最高的衍生產品,根據香港證監會的公開數據顯示,香港市場上與雷曼有關的金融衍生品金額高達156億港元,當中約125.7億港元為“迷你債”,後者的持有者超過3萬人。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後,香港證監會和金管局接到了投資者超過27000件投訴。儘管後來有和分銷銀行達成一定比例的賠償條款,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拿到了補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