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宮舊藏的成化鬥彩杯,底部為何被磨去了款識?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件清宮舊藏的成化鬥彩杯。

明成化鬥彩折枝花紋淺杯-北京故宮

高3.4cm,口徑7.4cm,足徑4.8cm。

杯敞口,淺弧腹,平底,圈足,亦可稱作小洗。

內底繪青花十字寶杵,交叉處書一梵文。

十字寶杵圍以8個變形蓮瓣紋,蓮瓣內均書一梵文。

外壁鬥彩繪折枝花4組。細沙底,無款識。

外底釉及年款被後人磨去。

這個成化杯有講究。

我們知道成化年間的瓷器以小杯為著。

各種各樣的杯子,小巧精致,極為雅麗,絕非永宣那種丈夫氣可擬。

也就因如此,後世好事者傳言,成化鬥彩都是皇帝為了自己寵幸的妃子萬貞兒所製,所以才這麽女性化。

或者此說謬矣。

萬貴妃當時確實權傾朝野,但她比成化皇帝大十幾歲,本是成化帝小時候落難時的貼身侍女,

後來成化帝因父皇朱祁鈺複辟又得回太子位,乃至登基,不忘舊事,攫為貴妃。

別的不說,從這點來看,成化皇帝不忘舊事,還是值得點個讚的。

成化皇帝行樂圖(局部)

但成化帝自幼幽禁,飽受風雨,也就因此養成了宅男性格。

反觀萬氏,因為是皇帝的保護者(皇帝是被她抱在懷裡長大的),後來卻成了貴妃。

史料記載皇帝出行,萬氏戎裝配劍騎馬護衛於左右,儼然一副花木蘭形象。

再加上萬氏本出身低賤,非為貴戚,並未受過什麽太多文化教育,

從一個普通宮女升為貴妃,可謂脫胎換骨,平步青雲,

但這文化素養卻很難提升。

說清新淡雅的成化鬥彩乃萬氏喜好,有點太抬舉她了。

明 成化帝《達摩一葦渡江圖》

再看看成化帝,史料記載他雅好書畫,自己也有畫作傳世。

當然帝王之作不可能是什麽風雲巨製,一般也就是些花木小品。

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量成化文物小器,都是可供把玩之物,絕非廟堂之器。

可以想見,幼年頗受驚嚇的成化帝在即位之後,早已沒有了太多雄才大略,安於閨閣之樂,做個守成君主,已經是極好的了。

這樣就是坊間所謂成化無大器的根本原因。

成化皇帝朱見深親筆《一團和氣圖》

成化文物雖少大器,但成化開創的鬥彩瓷器清新淡雅的風格卻影響了後世。

到了清代,又出了一個宅男皇帝雍正。

也是極喜歡瓷器,甚至親自設計款式,過問燒瓷之事。

以此推斷,成化鬥彩文物的很多器型和款識,或許出自成化皇帝親自設計的紋樣,也不無可能性。

成化鬥彩文物的鑒定,關鍵是看釉。

明瓷,論釉質,有成化第一,洪武次之之說。

歷朝歷代的白釉,雖然以永樂甜白為最,但論玉質感則成化獨佔鼇頭。

明成化鬥彩折枝花紋淺杯局部

這個胎和釉,是瓷器製作的根本。

今天採用的球磨機能夠把製瓷原料粉碎到古代完全做不到的目數,但也因此失去了古瓷瓷胎的古拙感。

今天的化工原料使得瓷釉瓷彩配方精確,卻失去了古代瓷釉,彩料中天然礦物的多樣性,變得單一而純粹。

顏色之辯,千差萬別,使用天然礦物配釉,自古以來工匠各有秘方。

例如均窯釉屬於乳濁分相釉,釉裡含有五氧化二磷。

所以古代有殉窯才能燒成一說,也是有其科學性的。

因為人類骨骸含有五氧化二磷,所以殉窯或能燒成均窯的紅色乳濁釉,則均窯古代配方中或含有動物骨骸成分。

所以,成化瓷文物鑒定,無論鬥彩還是青花,最難仿的是釉。

古代的成化瓷釉,不但是精煉,而且陳腐經年。

就好像我們今天喝的老母雞湯一樣,沒有養過2年的老母雞,這湯再怎麽燉也寡然無味。

養雞場裡4個多月就出場的小母雞,其肉質是催肥的,看似一模一樣,一燉湯就原形畢露了。

所以,成化瓷,胎體的麻倉土現在已經絕跡,

麻倉土裡的氧化鉀是使瓷胎肉紅色半透明的要素,

但這種天然氧化鉀氧化鈉的配比配方,今天已經無法用現在的原料還原。

所以,鑒定成化瓷器文物,關鍵看胎釉,因為這是無法模仿的特徵。

故宮收藏的這個杯子,很奇怪。

一看就是典型的成化器。

但為何底部被後人磨去了釉和款呢?

一般而言,磨款是為了掩飾或作偽,

比如把嘉靖鬥彩款磨掉重新填上成化款,以冒充成化器。

但這件本就定為成化,為何磨掉款識?

或者這件本就是嘉靖所仿,而不是成化本朝?再者,此器是一直從明朝傳到清朝還是中間流落民間後被清宮收藏的呢?

這些問題已經成了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於古玩百老匯 若有侵權請聯繫典藏君 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