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十年,雷軍的答卷還OK嗎?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文 | 陳昭彤

編輯 | 黃臻曜

特約觀察員 秋源俊二、蘇立峰

本期嘉賓:

秋源俊二:洞見數據研究院創始人兼研究總監

蘇立峰:創合匯資本/創合匯創業服務中心合夥人

蘇立峰:8月11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小米北京總部舉行了一場主題為《一往無前》的小米十周年演講。我看完這個演講,有兩個比較關注的點。首先,雷總為小米十年定的主題是“一往無前”,我其實馬上就想到了下一句:乘風破浪。雷總帶著一群工程師,在小米十年的時候做這樣一個“重新出發”的演講,整個場面是非常燃的。

第二個點,雷總正式向所有人宣誓小米永遠不變的三個宗旨: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性價比邏輯一直是小米很有特色的標簽,它說要做讓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這點也沒有變。也因為投過一些小米生態鏈的企業,包括跟小米也有一些溝通,性價比邏輯,是小米一直很特色的標簽。然後做最酷的產品,原來小米定位就說要做讓所有人都能夠享受科技的樂趣,這個我覺得也沒有變。但這次把技術為本放在了最前面,我認為這可能是雷總和小米對未來十年的想法和實踐。

秋源俊二:蘇老師聊到研發和技術,其實我作為一個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在過去幾年裡,能明顯看出來他們研發費率的提高。比如在剛上市的時候,大概也就2.5個點,到現在大概4.5個點,增長了很多。但它的銷售費用一直控制在4到5個點,所以我們能明顯感覺出來小米提出的“技術為本”不是說說而已。

我看完雷總的演講,感觸最深的是他聊到了2016年的危機,他說遇到這個危機能再次起來的手機企業,可能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從另一個維度說,我作為一個二級投資者,其實小米Q1和Q2的財報預期都不是特別好。但這也反應出另外一個問題,今天這樣一個4G轉5G的時代,是一個爬坡的階段。我覺得跟2016年的時候很相似,那個時候是3G轉4G,所以這個增長是很可能能夠得到果實的。同時也可以看到他在面對這個行業技術周期的時候,有了更強大的抗挫折能力,所以小米在5G初期還是比較受認可的。

從“極致性價比”到“性價比為綱”

秋源俊二:蘇老師也說性價比一直是小米的特色標簽,那我們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小米所採用這樣一個低利潤的策劃,是否會限制小米的想象空間?畢竟小米所在的行業是一個高技術驅動、高人力資本密集的行業,如果過度講求所謂的極致性價比,有沒有可能會降低員工的積極性?另外研發有沒有可能會跟不上,錯過現在5G或者之後6G時代呢?

蘇立峰:從手機產品的角度看小米,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因為小米最開始就是做所謂“屌絲機”起家的,定位是比較低端的手機。在當時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下,小米手機很大程度上驅逐了市場上的“劣幣”,讓大家享受了性價比高的產品,這應該算是個小小的貢獻。

那麽極致性價比會不會影響到到創新,包括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我發現小米現在也有調整它的策略,從最開始提的“極致性價比”,到現在講的是“性價比為綱”。我的理解是這樣,雷總演講時也說了,小米起步的時候是零費用積累了“米粉”,從用戶思維的角度去做產品,所以小米和同行PK的時候一直在降維打擊其他競爭對手,極致性價比確實成就了小米的快速成長。

但現在小米不再強調極致性價比,我覺得確實存在你剛才說的那些問題。如果按照“極致性價比”這個邏輯的話,就沒有太多的利潤去完成下一個更好的產品和做一些技術創新。最開始提的“極致性價比”不是一個長期策略,但是“性價比為綱”是小米一個標簽式的特徵。大部分的競爭者或者叫同行,其實還是傳統的運營模式,就是大部分還是用經銷商,用這個路子在做銷售。那一定在中間是有渠道背書的,需要一層一層加價,最後出來的產品價格。

但這兩年大家都在以用戶思維,通過網上渠道來直接觸達消費者,那你就會發現:好東西不一定貴,但是這個不代表不貴的東西就好。小米之前那句話更能體現“極致性價比”的邏輯,叫做:厚道的價格,感動人心的產品。這就是用戶思維,用戶就是要拿到一個超預期的產品,同時又認可它的價格。手機這種東西兩年一換代,你看大家追蘋果產品,追其他新出來的東西,它不是一個大眾消費品的概念。我認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性價比會是一個更長期的策略,而且基於小米現在的優勢,會體現得更加充分。

包括生態鏈也是一樣,雷總提到了“互聯網+製造”,小米的生態鏈在消費者領域完成了很多智能化的升級,這也讓中國的一些傳統製造業開始往智能化方向在走,我覺得這也是小米十年以來在社會效益方面的一個貢獻。

雷軍演講

秋源俊二:蘇老師畢竟是做過實業的人,我是看報表、看數據,看公司的,我們比較關心低利潤是不是會限制他的想象空間,這裡面還包含後續的一個發展潛力。追求極致性價對於投資者來說更像是一個企業的策略行為,也不是單純的宣傳行為,或者長期的堅持。像小米在早期要去取得一個市場的分量,當然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採用性價比策略,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當初策略提出來,那個叫極致性價比,說白了就是把利讓給消費者。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我們當然非常受益,我本人也是資深“米粉”。但換個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我可能會有質疑,小米之所以采取這樣的策略是因為你沒有辦法提價,所以只能低價。沒有辦法提價就會讓我覺得你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或者在市場是一個價格的追隨者的姿態。反映在我們的行業裡,就是競爭力不夠。

作為投資者,我們肯定希望買一個具有強大的定價權的公司,然後強調企業的護城河。所以從這個維度來說,性價比的策略,不是我們非常認可的一個策略。特別是因為小米的產品不是高周轉的行業,例如那種電商、零售,是可以通過規模來增加利潤。小米作為一個創新性的高技術產業去談性價比,會讓我感覺是不是意味著你的創新能力還不夠。

但是這兩年我們也看到了財務報表數據上的一個變化,在演講上雷總有聊到,要投100億這個資金做研發,其實我個人感覺還是很有魄力的。小米2019年大概是1700多億的收入,然後100億研發資金的話,基本上是能達到一個5%的比例,這個比例是比之前的歷次都要高的。所以我認為這個公司,的確在現階段的競爭力有受一些質疑的,但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那我們就要持續動態的去追蹤這家公司,它的研發實際究竟投了多少錢,這是我的需要關注的,而不是聽他說什麽。

互聯網基因就是要有用戶思維,並用用戶口碑實現產品銷售

秋源俊二:小米現在也有多元的銷售體系,針對線上線下不同渠道會有不同價格和利潤的區分定位。您認為小米現階段究竟是互聯網企業,還是硬體企業呢?因為其中涉及企業估值等問題。

蘇立峰:小米是從2014年開始做生態鏈,當時就提出“鐵人三項”(硬體+軟體+互聯網),這也是小米一直以來沒有改變的商業模式。最終你需要在報表上體現你的IoT產品,如果沒有數據,別人也很難認可你。

所以我覺得這其實是你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還是因為數據,所以相信的問題。這不需要用你的價值觀或者模式來說服別人,你要用數據說話。

秋源俊二:市場上有很多人認為小米就是行銷為王。雖然它們行銷費用投入不太高,但像這樣一個製造業企業能夠控制在4-5個點,甚至2-3個點,還是非常厲害的。小米能夠把行銷做到極致,有人認為是它們的研發做的不夠踏實,你怎麽看?

蘇立峰:我覺得是要看小米為什麽行銷費用會低。之前它是用米粉、互聯網的方式在行銷,到現在有了小米之家。所以本質上還是同樣的問題,互聯網企業到底是什麽?我覺得互聯網基因就是要有用戶思維,並且用用戶的口碑來實現產品的銷售。

秋源俊二:我覺得這就是對“互聯網+”的理解。像我作為一個二級投資者,我認為互聯網企業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效應,一定要有邊界成本趨向為零的趨勢。

小米未來十年的核心是在生態鏈和產業鏈

秋源俊二:那我們來探討一下小米未來十年會是怎麽樣的一個世界,你認為它高速增長的邏輯還在嗎?它是否會越來越像一家傳統企業?

蘇立峰:我覺得小米未來十年的核心肯定是在生態鏈和產業鏈上,而不在手機上。這是我的個人觀點。雷總是在2010前後切入手機行業,實際上也是看中了移動互聯網這個機會。在手機的基礎上,雷總在2014年做了生態鏈,那些生態鏈企業也在逐步成長。你剛剛也提高了技術周期,5G現在也正處於布局的階段,可能有3-5年到加一個爆發期,那你需要投入100億做“5G+AI+IoT”來為這個事情做準備。同時,小米的這個未來大家認同它是一個互聯網企業,在你做好生態鏈的布局、產品規則後,你的IOT基於5G已經可以商用的情況下,你能夠把IOT做起來,IOT也相應的產生一些其他的價值,比如說數據價值。

秋源俊二:但是我有一個疑問,比如說我作為一個投資者,我覺得如果你沒有手機業務部門,你的IoT就魂散了。比如我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你手機業務不行,那你用蘋果手機去控制小米的空調、小米音箱等,那你始終缺少一個能夠把它們控制住的東西。甚至說5G,還是靠手機控制。所以我會理解IoT這些硬體設施,可以把它理解成這是一個管道,然後核心還是掌握在手機裡。比如說到了5G之後,小米成了硬體管道,小米手機在這個市場的份額不如其他更厲害的手機廠商,那這個時候利潤大頭被別人攫取了,你這是為別人做了嫁衣,我會擔心這個問題,你是怎麽理解的?

蘇立峰:原來的前十年,肯定是手機帶生態鏈,手機積累的所有的米粉、渠道、供應鏈,這個品牌所有的這些東西,給到了生態鏈,把它們養大。養大了之後,那再過幾年進入這個5G和IoT時代,如果將來的生態鏈的布局和IoT的布局,已經比較完整,甚至小米就是全球第一,那這個情況下,就等於我的米家的APP,我裡面的產品已經足夠到說你應該買我的5G手機,是不是反過來是對5G手機有一個促進?

秋源俊二:我覺得可以換個概念,過去大家是APP的應用,或者是小程序的應用,然後到了5G、後5G時代,那可能是智能硬體的應用,然後他是通過手機去掌控這些應用的。

蘇力峰:對,可以這麽理解,因為小米很早就提出手機叫遙控器,但現在還做不到。只能說部分的產品智能化到那個程度以後,會很方便。但是到以後可能真的,甚至再遠一點,那個汽車可能就是那個移動的手機。

秋源俊二:另外一個點,我感覺目前IoT、5G這些東西的護城河還不夠高,暫時沒有感覺這個所謂技術的壁壘有多麽高。比如百度做了小度音響,阿里做了天貓精靈,這些企業也有硬體的布局,所以小米可能是吃了市場的紅利。

蘇立峰:是,無論是上述的互聯網巨頭也好,還是像小米這樣一個由硬體切入的企業也好,未來的生態之爭一定是整個企業生態。所以小米之後要通吃5G和IoT市場是不現實的。

但是論生態之爭,小米已經比別人早走了起碼五年。華為包括其他企業的IoT也是在模仿小米的這個模式,那就說明小米的“5G+AI+IoT”的模式大家還是認同的。將來的競爭就是看誰能更貼近用戶,誰更能解決用戶的痛點,把產品賣到用戶的家裡。

滿足80%的人的80%需求

秋源俊二:我看到網友有個問題,說雷總發布了一款售價快5萬的透明電視,這個產品究竟是一個噱頭“秀肌肉”,還是代表著所謂的產品未來的方向?你在小米的產業鏈裡是有投資的,對小米整個生態鏈也比較熟悉。你能從一個技術發展演變的角度,回答網友的疑問嗎?

蘇立峰:我也覺得挺驚豔的。他一直在提“技術為本”,他確實做了很多儲備。這款產品,我不是特別了解它的背景,因為他把它放在了一個“最酷的產品”行列,也就是說他要讓消費者享受科技的樂趣。但是產品本身肯定有不同的定位,哪些是主打的,哪些是儲備的,哪些是一些偏概念和未來的。其實你說秀肌肉,我感覺也有那麽一點意思。

秋源俊二:但是我比較擔心的這個東西買不到,別跟我說三年、五年之後再去買。所以我不知道這個產品究竟能不能量產、它已經進行到什麽樣的地步。從目前的技術趨勢角度來說的話,我覺得更像一個概念電視。

蘇立峰:對,我覺得比較超前的一些硬體產品,其實一方面當然體現科技趨勢,像每年的科技展,會讓大家覺得科技特別美好。另一方面,我印象裡前兩天小米把MIX一款手機暫停生產了了,就是因為技術難度已經超過了可以去量產的要求。所以我覺得這個硬體產品本身試錯成本蠻高的,還是要回到最核心的,就是小米提的“滿足80%的人的80%需求”,就是要滿足大眾消費者的需求,但是你也得有高端產品的儲備和技術能力。

“超級觀點”欄目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踐行者,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