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寧的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

開年第一周,大公司們迫不及待地展開了身手。

蘇寧接連宣布收購萬達百貨、成立快消集團,身段加重;萬達為了轉型“輕資產”,不得已割肉瘦身。

輕與重之間,兩個老牌巨頭實力交接更替。對蘇寧來說,打響2019年零售第一槍似乎頗具宣示意義。然而光鮮之下業務羸弱累積的巨虧和激進目標,或將蘇寧拖進更大的困局。

下一盤很大的棋

也許是傳統家電賣場的色彩過於濃重,做電商、開小店,蘇寧一直在努力跳出這個框。

新年剛收工,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就在內部新春團拜會上透露,要將37家萬達百貨收入麾下。緊接著,快消集團也宣布成立。

蘇寧在零售棋局連拱兩卒,野心早已掩蓋不住。近幾年電商巨頭調轉方向,加緊線下布局,蘇寧的盟友阿里收購銀泰百貨、控股三江購物,宿敵京東也聯手了步步高,展開數字化探索。按照蘇寧時尚百貨集團總裁龔震宇的說法,收購萬達百貨後將通過輸出智慧零售CPU的能力,打造全新的百貨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品類布局。這意味著,萬達百貨將成為蘇寧對百貨行業進行智慧零售輸出的樣本。

萬達百貨因長期虧損被剝離出集團財報,成為拖累萬達業績的包袱。轉型“輕資產”後王健林開始大手筆“賣賣賣”,早期酒店和文旅項目打折售給富力和融創。按本次交易的雙方資產預計,金額將不超過79億元,對蘇寧來說很是劃算。更重要的是借此掌握優質線下資源,萬達百貨依托於萬達廣場,大都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的成熟商圈,客流穩定。

包含時尚百貨、快消、國際、家電、消費電子在內的“五大商品集團”是蘇寧2019年的新提法,靠家電3C起家的傳統零售商正發力向全品類拓展。從當前架構中可以看出,幾個新集團已經與傳統優勢部門站上了同樣的戰略地位。

蘇寧不做大哥好多年,但當大哥的野心依然在。十年前電商興起,已經稱霸線下的蘇寧遭遇新秀京東,被價格惡戰逼著轉向線上。如今互聯網流量增速放緩風頭減弱,線上線下的概念被全管道替代,蘇寧顯然也有自己的考量:它與阿里結盟,但又不是從屬關係,張近東更傾向蘇寧成為整個零售領域內的“第三極”。

縱使英雄,也怕遲暮。90年代,蘇寧就是靠著雷厲風行的拓店節奏打破封閉市場,稱霸全國。2017年張近東手筆一揮,制定了未來3年落地20000家互聯網門市和2000多萬平方米商業實體的目標。

在傳統零售商被來自線上的對手們衝擊凋零後,蘇寧用高舉高打的姿態逆勢返場,要實現線上線下、從城市到縣鎮全場景覆蓋的目標。

布下的子怎麽樣了

比起別人小步試錯,蘇寧的“狂奔”引人側目。

通過戰略合作、並購和自營方式,蘇寧在百貨、商超、生鮮甚至便利店盡數落子,實現了零售業態的全面卡位。“兩大(蘇寧廣場、蘇寧易購生活廣場)、兩小(蘇寧小店、零售雲店)、多專(蘇寧易購雲店、蘇寧極物、蘇鮮生、蘇寧紅孩子、蘇寧影城、蘇寧體育、蘇寧汽車超市等)”的店面業態全面開花,已有近10000家門市。

數據出自:蘇寧易購2018年Q3財報

增長最亮眼的要屬蘇寧小店,它靠近社區,是選址非常靈活的便利店形式。

蘇寧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只有732家蘇寧小店,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達4119家,不到半年就開出3400余家,加上4月份收購了289家迪亞天天,一年淨增4408家。

比起“輕資產”的天貓和京東用投資收編的方式擴張,給自已省下資源和投入,蘇寧似乎還離不開多年前就在使的老套路:選擇最重的自營模式,短時間內急速鋪開,拖累账面虧損數字也一並猛增。

截至去年7月底,蘇寧小店全國878家門市實現營收1.4億,淨虧損2.96億,債務高達6.53億,算下來平均每家店每月就近乎要虧掉5萬。

介於此,蘇寧調整隻通過蘇寧國際間接持有蘇寧小店35%的股權,後者被剔除上市公司合並財報。

要做好一家便利店,不僅需要建立強大的供應鏈,也依賴高效的物流建設,這些都出自實打實的資金投入。比起7-11、全家等成熟的便利店運營商,蘇寧小店看起來更像傳統社區超市,在經營上似乎缺乏精細化管理,一味隻追求店鋪數量,物業和人員方面都需要承擔巨額成本,即便選址在蘇寧易購附近的門市,互相間也基本達不到有效的協同。

大量開店成本攀升,新店尚無盈利能力,蘇寧小店的虧損和負債或將繼續擴大。即便如此蘇寧仍未有放緩的意思,今年1月,張近東將年內開店目標加碼至15000家,做法如此激進,蘇寧的錢包撐得住嗎?

按單個蘇寧小店成本100萬元估算,蘇寧已投入將近13億元。按照其2018年4.02億元淨利潤來看,要實現開店目標首先必須有大把的現金流支持,而從財務報表來看情況並不樂觀。

蘇寧自09年轉型,起初幾年業績急轉直下,近4,5年內實際上也並未扭轉。2014年起,蘇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因素後淨利潤大多為負,從2015年開始的三年裡,蘇寧僅靠拋售手中的阿里股票來彌補孱弱的現金流。

2017年蘇寧易購利潤總額為43.32億元,其中投資收益43億元,佔總利潤的比例高達99.27%,若扣除投資收益,則淨利潤為負。這樣的情況延續到2018年,在第三季度,扣除出售阿里股票獲得的收益,蘇寧淨利潤也僅有4.02億元。

2018年底,蘇寧易購再度發公告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清倉後蘇寧靠賣股票拉高利潤的操作將徹底終結。新業務模式與盈利能力的探索,意味長期耐心試錯,大力出不了奇跡。所以,在蘇寧這場即將到來的店面“大躍進”中,其財務狀況將受到空前考驗。

按2018年家電市場管道佔比來看,蘇寧依舊站位第一,除去基本盤,蘇寧如今更像一家四面出擊的互聯網公司,插足影片、數字應用、音樂、遊戲、谘詢、金融、虛擬運營商等多個領域,每一個互聯網風口下都閃爍其身影。2016年蘇寧斥巨資收購國際米蘭股權,“鋪攤子”式的生態打造方式備受市場質疑。

作為本身缺乏互聯網基因的零售巨頭,這幾年蘇寧不斷在線上緊追慢趕,但從其一系列動向來看,經營思路還是沒有擺脫傳統零售商的窠臼,過於強調店面和實體的單一目標。而當前零售變革的根本是在擁有足夠強大的線上實力後,對線下資源進行全方位整合、改造和賦能,絕不只局限於其一直強調的線上線下同價。

抓住新趨勢只是一種眼光正確,當謹慎保守成為行業布局調整的普遍選擇,蘇寧這一步邁出去是不是邁得太大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