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主打“真人”的《奇遇人生》,不需要“秀”

從春夏、毛不易到逃不過“真香”定律的樸樹,並非流量掛藝人近期卻頻頻登上熱搜,全都源於一檔騰訊影片獨播的“紀錄片+真人秀”式原創綜藝《奇遇人生》。

 

40歲的阿雅重新出發,與明星好友共赴各種“奇遇”旅行,節目中,他們各有所得——“四十歲就是新的二十歲”、“我無法為你製造龍卷風,只能帶你感受大自然”、“母親永遠不會覺得孩子是個不成功的人”。

 

節目外的觀眾,也深有感觸。大概,探索世界就是探索自己,與世界相遇,即與自己相遇。

 

俘獲人心的節目背後,是紀錄片製作團隊近乎“不打擾”,“零台本”的紀實拍攝。總導演趙琦已經收獲包括艾美獎、伊文思獎、金馬獎、聖丹斯獎在內的紀錄片獎項大滿貫。

 

他自信“人生沒有白過的”,不管明星還是普通人,都是一座豐富的待挖掘的寶藏。

▲趙琦 《奇遇人生》總導演

拍攝過程:靈活+未知

任何矛盾都是機會

春夏追風、毛不易探訪老人院、樸樹騎摩托車,節目最後,他們不同程度地找到人生平衡,收獲了自我認知。在觀眾看來,《奇遇人生》的嘉賓都選得很對,整體文藝,“符合預期”。

 

阿雅也介紹說,“參加這個節目一定需要他本身的感知力和思考能力很強,因為這樣我們進到一個環境的時候,他才能獲得,自己有反饋。”

 

所以阿雅從身邊朋友開始,邀請他們一起參加節目。

在趙琦看來,紀錄片鏡頭下,任何一個人都有他的可貴之處,有他表現之下值得人思考的東西。

 

第五集中,不在狀態的樸樹對著鏡頭展現了長達兩分鐘的拘謹和焦慮,“你們找錯人了,我真不愛錄這節目”、“我一個人呆著,我才能自在,現在我沒法自在”。後來,樸樹通過自我和解,改變自己融入環境,終於內心圓滿,“不後悔”地走完了這趟旅程。

 

趙琦說,樸樹不想騎摩托車,那就不騎;後來說為了阿雅騎,那就騎。樸樹甚至也可以把門一關,不想騎車直接不錄了,即便做到那一步,鏡頭下,那也是人對於環境的一種狀態反饋。

 

第一集中,因為兩頭小象失蹤,阿雅和小S臨時決定改變行程加入到搜象隊伍。第三集,竇驍的登山計劃也因為下雨影響了大半,而他呈現出的從容和自如也讓大批觀眾圈粉。

趙琦認為,紀錄片沒有台本,反倒有很大的內容太空,包括節目組與藝人的整個溝通都是“戲內”,而這種溝通“本身就是戲”,從紀錄片的角度看,其實任何矛盾都是機會。

 

所以,趙琦不擔心嘉賓與行程能否擦出火花,他甚至認為,這些目的地和嘉賓打亂次序重新匹配,春夏去登山,樸樹去追風,節目也是好看的。

 

“這種路途中隨機未知的東西都可以探索個人內在的變化,你只要相信人在外界事件影響的前提下都會發生反應,就不太擔心這個人與行程是否合適,那個人是否合適。”趙琦說。

素材選取:真實+展現

不刻意放大某些糗事

沒有眼花繚亂的花字特效,重複閃回和慢鏡頭,高級、安靜、真實、自然,是觀眾給予《奇遇人生》最多的評價。

 

趙琦介紹,有紀實的基因打底,用環境來參與和推動敘事的《奇遇人生》不存在要拍到某種東西,不拍到某種東西的選擇,希望整體給觀眾呈現平和,舒緩的感覺。

 

節目對素材的選擇上,趙琦認為素材首先為“有電影感”的故事服務,通過故事展現人物特徵,至於其他東西就拿掉了。比如,嘉賓講了一個跟故事無關的八卦,這種素材就不會在節目中呈現,但從一般真人秀的角度來說,它就是一個容易被放大的點,因為二者的價值取向不一樣。

 

他繼續說,《奇遇人生》更多講述一個起承轉合的故事,並不刻意放大期間發生的某些糗事、片段,這個就決定節目到底是以綜藝娛樂為主還是電影故事為主的走向。

 

厭煩了“真人秀”中的“秀”,觀眾第一次看到如此“真人”的綜藝,這種真實帶來的衝擊無疑是有力量的。

 

身為母親的小S和阿雅,看到丟失的小象和被獵殺的大象聯想到自己的孩子,動情之處,被帶動感染而流淚,是他們在其他節目裡不曾有過的樣子。春夏在追風過程中真實的情緒波動,都被節目組原原本本地記錄和呈現了出來,觀眾感受直觀且真實。

問到節目被喜歡的原因,趙琦沉思一會,引用了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一切的本質就在於實事求是”。他說,因為《奇遇人生》相對真實地展現了一種狀態:你是什麽,你就誠實地對自己;這是我的人生,我能不能跟自己相處。而每個人走到某種階段,你,我,樸樹,范曉萱,小S,都會有這種追問的需要。

 

趙琦認為:“擁戴真實是時代所需。《奇遇人生》恰好在這個時間節點,(受歡迎)不一定在於它多深的藝術造詣,更在於它基本的價值取向,能真誠溝通的態度,沒有刻意去營造或掌控什麽。”

定位立意:世界與自己

改變狹窄的世界觀

《奇遇人生》主張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當我們凝視世界時,世界也在凝視我們,當我們遇見他們時,我們也遇見了自己”。觀眾在笑淚之間,節目立意也逐漸延伸。

 

當觀眾看到被狩獵的大象倒在血泊裡,了解到這樣的事情可能每天會發生100起,還有一群志願者遠離家人,默默守護他們,於是對保護大象,尊重生命有了更切實的體會。

 

就像小S在節目中說的,千萬不要覺得,好像我們只是一點點小力量,做了真的能改變世界嗎?不管力量有多小,你就去做,就像你改變了我,我可以再用我微小的力量改變其他人。

 

春夏幾次追風而不得,向導告訴他們:在追風的背後,也有美麗的風景和別樣的樂趣,享受整個過程就好。

 

看世界,觀自己,這種精神力量和人文思考通過節目傳遞,內心也得到思考和升華。

 

趙琦說,《奇遇人生》展現了不同人生活的風貌,讓你完善對世界的認知,從而可能改變狹窄的世界觀。

 

而生活中這種狹窄世界觀的表現之一就是,我們太多人由於過分在乎“成功”二字,太容易不快樂,為生活所累,被外界挾持左右,更無法去探索遼闊世界。

 

趙琦說,在《奇遇人生》第9集,趙立新和白舉綱都不約而同談到了快樂從何而來的問題。如果按照世俗標準看來,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不成功的,那我們自己在哪裡?要如何自處?能不能自得其所?怎麽終其一生?“而如果你意識到快樂來自於內在,你就不一定會以要住多大房子,開什麽車作為一個比較,心態會因此開闊很多。”

 

他繼續說,現當代所有成功的標準都太單一,幾套房、幾輛車、還有多少股票存款,每個人都覺得這才算成功。所以自覺我們都不太有趣,不太能產生非常有創造力的想法,也不太會思考這個世界需要我做什麽,“而我們會不會期望有一天,不僅讓自己有一個Better life,更讓周圍變成一個Better world”。

 

而這,正是趙琦希望《奇遇人生》,留給社會的一點思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