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年薑文,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邪不壓正》注定是一部評價分裂的電影,愛的人如癡如醉,恨的人歎“薑郎才盡”。當薑文攜《邪不壓正》而來,他已名譽等身,成為資本熱捧的寵兒,但他似乎不得不做出讓步,依然表達自我,兼顧給觀眾的按摩。薑文始終在做一件事——討好所有人,又戲弄所有人,讓觀眾買账,也讓自己很爽,好站著把錢掙。

薑文對俠不感興趣

一把槍對準你,一把槍頂在我頭上。這是《讓子彈飛》裡的一個畫面,張麻子發動群眾在鵝城翻身做主,但他擔心,自己的手下甚至自己,在革命成功後會成為第二個黃四郎。於是槍對準你我,意在警示你我。到了《邪不壓正》,熟悉的槍再次出現,李天然用槍完成了最後的復仇。

可復仇已經不再是電影最重要的主題了,戲謔的語言、薑文式的隱喻和那個如夢似幻的北平都吞沒了李天然的復仇,當我們看完電影,我們感受到了是撲面而來的浪漫、是漫畫式的人物面孔及對話,而幾乎沒有一般復仇電影的苦大仇深。

《邪不壓正》中的北平,顯得旖旎浪漫。(網絡圖)

在原著《俠隱》裡,作者張北海寫武俠的隱沒、北平的逝去。他在一部武俠小說裡事無巨細地描繪北平的風物,乃至主角李天然的衣食住行。影壁、垂花門、老槐樹、小四合院兒、朱紅的回廊走道......張北海寫的不是一個美好的北平,而是一個折疊的北平,用他的話說,“老北平這‘金粉十年’,是有關有錢人的樂園,老百姓的清平世界”。

這樣一部作品,落在薑文的鏡頭裡,注定要被顛覆。那個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甚至一度要拍《毛澤東傳》的薑文,那個欣賞曹操、毛澤東,把紅色美學發揮到極致的薑文,絕不會隻呈現一個詩意的、閑散的俠客故事,薑文在採訪時就挑明了,他對“俠不俠”的實在不感興趣。

從李天然的身上就能看出改變。《俠隱》是一個千古文人俠客夢,原著裡的李天然話不多,有任俠氣質。他接觸西洋教育,但骨子裡是中國傳統的俠,所以他以師訓“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不為非作歹,不投靠官府”為宗旨,堅持君子有所不為。但與金庸筆下的武俠不同的是,李天然是一個普通人,沒有怪力亂神,沒有掉下山谷,學不到絕世武功,就連復仇,也要和半官方的藍青峰合作。

比起金庸筆下的大俠,李天然更像是一個普通人,復仇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非有如神助。(網絡圖)

這是一個1996-2000年寫成的故事,卻暗合了近年來武俠作品的趨勢——武俠被人情世故纏繞,所思所想常常反映出個體的局限性,他們從家國敘事中退場,轉而關注自身與雞毛瑣事。而在電影《邪不壓正》裡,李天然成為一個話癆、一個有革命者潛質的大男孩、一個被成熟女性牽引成長的勇士,他象徵了薑文眼中的革命者——那打破陳舊世界的一縷光。

利用李天然復仇這個故事,《邪不壓正》要把《讓子彈飛》《一步之遙》的事繼續講下去。“北洋三部曲”都披著商業片外殼,有賺錢的訴求,薑文不能表達地過於顯露,所以他借用隱喻,三部電影都有大量隱喻。

舉個例子:《讓子彈飛》裡,張麻子對老百姓說:“槍在手,跟我走。”而整部片子,張麻子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發動群眾,槍斃“群眾心裡的黃四郎”。

《讓子彈飛》中的張麻子是一個有勇有謀有情有義的亂世豪俠。(網絡圖)

又如《一步之遙》裡,薑文拍馬走日逃跑,馬走日一跑,涉及他的事就說不清了,原本子虛烏有的汙蔑他的事情,被一遍遍重複,反而被群眾相信了。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細節,供讀者聯想。

片段一:廖凡演的朱潛龍說:“從今天起我不要再跟師父姓了,我要改回自己的姓。”於是他殺死師父,成為警察局長,他供起師父的像,自稱繼承了師父的衣缽,同時栽贓嫁禍,說是小師弟殺了師父;

片段二:朱潛龍種植鴉片,討好洋人,和日本人合作,讓美國人三分;

片段三:藍青峰收李天然為義子,表面上和朱潛龍、根本一郎笑笑呵呵,背地裡琢磨著利用李天然消滅那倆。

薑文飾演藍青峰。(網絡圖)

這些都是隱喻,指向了那個薑文欲說還休的潛故事——他眼中的歷史的進程。一句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在《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中,薑文已經講了一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子彈飛》講的是群眾參與。要殺死一個人,殺死他的肉身是不夠的,必須殺死活在群眾心裡的他。所以,重要的不是開槍的瞬間,而是子彈飛的過程,是怎麽讓群眾參與到槍殺中,讓群眾意識到革命是在為自己,是要拿回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到《一步之遙》,就是怎麽教育群眾的問題,講的是掌握文化話語權的人,如何誘導群眾,就如同《1984》那句名言:“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現在。誰掌握了現在,誰就掌握了未來。”

到了《邪不壓正》,煽動、欺騙群眾的情節同樣不少。比如朱潛龍利用輿論把自己塑造為大英雄,把李天然扭曲為殺死師父的凶手。又例如根本一郎,殺死三個車夫,輕而易舉地利用媒體把他們汙蔑為漢奸。而藍司機之所以囑咐李天然不要急著殺死根本一郎,就是怕給日本人留下把柄,讓他們有入侵北平的理由。“北洋三部曲”,爭取群眾都成為一個重要環節。

薑文骨子裡是一個很理想主義也很精英的人,他是自上而下來看人的,但他意識到,少部分精英要發動變革,不得不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持,借助群眾的力量。精英引導著群眾,但群眾反過來又決定著精英,因為精英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如果精英背棄了大多數,他就會被推倒,也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古往今來的規律,也是薑文反覆念叨的事兒。

所以,《邪不壓正》骨子裡是一部政治片、歷史片,但薑文要把這個藏起來,他喜歡大家以為“這是在追憶逝去的北平、終結的武俠”,就像他會特地在電影裡嘲弄一下影評人,這種點到為止的戲弄、亦真亦假的微笑,是薑文電影真正孩子氣的地方。

《讓子彈飛》劇照。(網絡圖)

他始終在做一件事——討好所有人,又戲弄所有人,讓觀眾買账,也讓自己很爽,好站著把錢掙。於是,《邪不壓正》成為一部具有多重文本解讀的電影,絞盡腦汁追憶北平的人,會想起李天然說:“不管日本人什麽時候給趕走,北平是再也回不來了”;感慨武俠逝去的人,會看到李天然這個俠客的笨拙、平凡,捕捉到俠與時代的格格不入……

責任編輯:張榕

69聖戰、小月月、寧財神、明朝那些事兒、天下霸唱……這些對新生代網民或熟悉或陌生的詞,都源自天涯。但天涯為什麽不行了?

有人說是低品質用戶的大量湧入,如今網民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認為是天涯跟不上時代,微博微信先進得多,網文也是唐家三少的好看……

你怎麽看?

歡迎你掃碼進入【Vista杠精聯盟】,分享你的看法、天涯往事。我們採訪了數位天涯紅人,聽他們回憶天涯,記者、編輯都會來參與討論,各種猛料直接放送。

明晚(周四)19:00準時開始。

群內更有神秘驚喜,等你來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