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然氣產業補短板: 儲氣調峰能力建設 已提上日程

  天然氣產業補短板: 儲氣調峰能力建設 已提上日程

  董鑫

  2017年冬季的天然氣“氣荒”問題,在今後的供暖季或將無法重演。

  公開報導顯示,國家發改委近日就儲氣能力建設發布征求意見稿,對上遊氣源企業、城市燃氣企業等提出儲氣要求,並督促各省(區、市)政府力爭在2019年供暖季前,形成不低於保障本區域全年日均3天需求量的應急調峰能力。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上述檔案落地,上遊液廠會提高自身的儲氣能力,部分液廠的庫容應該會有擴容建設,儲氣調峰建設市場潛力巨大。

  業內人士還表示,上述檔案是發改委發給主要利益相關方征求意見的通知,預計之後會公布相關目標。各省市如何達標還將取決於地質條件、資金、規劃等多個方面。

  天然氣消費量增長快速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征求意見稿名為《加快儲氣能力建設責任書》,意見稿要求2020年底前,上遊氣源企業要形成不低於年合約銷量10%的儲氣能力;城市燃氣企業和不可中斷大用戶則要形成不低於年用氣量5%的應急儲氣能力。

  卓創資訊分析師國建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國家對儲氣庫、儲氣調峰特別重視,與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持續快速增長有直接關係。

  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攀升至23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增量超過340億立方米,刷新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量歷史紀錄。另據多家分析機構預計,2018年我國天然氣供應預期增量大概在300億~320億立方米。

  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具有明顯的同步性和季節性特點,因此,儲氣調峰是天然氣安全有效供應不可或缺的環節,調峰能力也是天然氣產業發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標誌。

  我國近年來大力推動天然氣開發利用,儲氣調峰能力建設也日益受到重視。中石化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儲氣庫規模達到100億立方米,比2015年增長了45億立方米,調峰能力約佔全年消費總量的4.1%,但是從國際看,目前北美和歐洲天然氣利用程度較高的國家,儲氣庫調峰能力佔年消費量的20%,世界平均水準超過10%。由此可見,我國在儲氣調峰能力方面的建設有待加強。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就曾表示,我國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穩步推進儲、供氣能力和管網建設。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委去年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已提出,支持承擔儲氣調峰責任的企業自建、合建、租賃儲氣設施,鼓勵企業從第三方購買儲氣調峰服務,放開儲氣地質構造的使用權,鼓勵各方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2018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也提出,要有序推進天然氣利用,推動建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加快國內天然氣增儲上產,全力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天然氣儲備調峰體系。有序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氣調峰電站。

  儲氣庫建設面臨挑戰

  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嘗試地下儲氣庫建設,1999年建成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商業調峰儲氣庫——天津大港大張坨地下儲氣庫。

  中石化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與歐美和俄羅斯相比,我國的儲氣庫建設起步晚,並且面臨著諸多挑戰。

  “首先是受硬體設施限制,中國的地質條件整體構造環境複雜,很難找到優質的淺層枯竭氣田作為建庫載體,含水層條件也劣於歐美;另一方面,中國的優質、大型建庫資源主要位於東北、西南和西北,離消費區較遠,且相關的管道系統尚不完善,即使建了地下儲氣庫也很難發揮調峰作用。”該人士說。

  他還表示,其次是相關政策措施缺乏可執行性規定,雖然已頒布了一系列與儲氣庫相關的政策措施,但不夠明確,未對儲氣庫融資、價格調節和運營補貼做出具體可執行的規定。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孔凡群對第一財經表示,加強儲氣調峰能力建設非常緊迫,建議細化落實有關激勵政策,促進商業儲氣庫加快發展。

  “目前儲氣庫建設運營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少數國企承擔,同時還存在儲氣庫墊底氣進項稅難以抵扣等現實問題,增加了儲氣企業的經營負擔。”孔凡群說,他建議進一步細化財稅優惠、土地使用、儲氣價格等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商業儲氣設施建設運營,加快商業儲氣設施發展。

  此外,要解決天然氣季節性供需不足問題,除了儲備之外,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馬永生給出的“藥方”是,建設多元供應管道,實現資源來源多樣化,做到自產氣、進口氣,管道氣、液化氣(LNG),煤層氣、頁岩氣等多氣源互補供應,擺脫依賴某一地區單一氣源供應的困境;統籌規劃消費側,調整結構,合理布局;還有要盡力“減煤、增油、發展氣”,終端消費宜氣則氣,宜油則油,宜電則電,不要一刀切,同時要發展其他清潔能源。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