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暑:長夏草木深,煙雨入夢來

7月23日,大暑至。

古語有雲:「大者,乃炎熱之極也。」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夏季裡最浪漫的日子。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每每此時,螢火蟲紛紛從枯草間卵化而出,點亮夏夜。日薄西山,土地氤氳潮濕,氣象悶熱難耐,如臨蒸籠。陣雨雷雨,倏忽而至,總是打人措手不及。

大暑,對農民來說,意味著的收穫,也醞釀著新生。夏天是成長的季節,「禾到大暑日夜黃」,似乎一夜之間農田裡便青黃相接。早稻待收,晚稻待種。對我國種植雙季稻的地區來說,一年中最緊張、最艱苦、頂烈日戰高溫的「雙搶」戰鬥已拉開了序幕。「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籮」,適時收穫早稻,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更可使晚稻適時播種,爭取足夠的生長期。

在湯溪鎮白鶴殿口村口,成片的金色麥浪在陽光下,散發著成熟的谷香。夏季多風雨,為確保顆粒歸倉,村民們正加緊收割進程。

而另一旁,插秧機正播種下青嫩的秧苗,農機犁地,水花飛濺,魚蝦貝類,無處遁形,吸引一群白鷺從天而降。

剛好在農田邊除草的陳大爺告訴記者,這些白鷺不怕生、不擾人,喜歡趁著土地翻種,找些魚蝦吃食。似乎有了它們的陪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也變得格外生動有趣。

民諺稱「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意指氣象太熱了,人變得散漫,連三餐都懶得準備。因此,人們通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

於是,許多消暑佳品,佔據了金華人的大半個夏天。水晶糕、青草腐、綠豆湯、冷淘......這些街頭巷尾的傳統小吃治癒了許多金華人悶熱的身心。

金華冷淘,始於唐代的「槐葉冷淘」,歷史由來已久。明代徐渭的《春興》中便有提到:「柳色未黃寒食過,槐芽初綠冷淘香。」而作為製作冷淘的原材料——水索粉,也成為夏季暢銷品。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湯溪鎮白鶴殿口村的水索粉可謂遠近聞名,村書記陳定糧回憶道:「那時候我還很小,家家戶戶都會做水索粉,除了自己吃,還會挑出去賣。聽父輩們說,大家凡是聽說是白鶴殿口村的水索粉,不消多時便能銷售一空。」

隨著時代的更迭,手工水索粉因為耗時耗力,逐漸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這門老手藝也慢慢被人遺忘。72歲的陳志巨集,是村裡最後一批老手藝的繼承人:「原先我們村有一處三間房大小的水碓,早稻收割後,就統一拿到那兒,取其部分用以製作水索粉。去殼、洗凈、浸泡、磨粉等等30幾道工序全是純手工,全部完成需要7、8個青壯年勞動力。雖辛苦,卻樂此不疲。」可惜的是,1975年的那一場颱風,將水碓沖毀,只剩下唯一的石臼。如今,當時的三間小屋早已不見蹤影,老人帶我們重回遺址,滿眼都是嘆息。

幸運地是,白鶴殿口村正在積極籌備恢復水碓原貌,希望能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現如今,只要家裡有人一饞,白鶴殿口村的煮婦們依舊能巧借食材,搞定一大份冷淘,輕鬆滿足全家人的胃。

田田荷葉,青翠欲滴,亭亭荷花,晨開暮斂。農婦唐瑞和丈夫承包了村裡五、六十畝的池塘,和心愛的人一同守著這片荷塘,這位川妹子有著道不盡的幸福。

一早,唐瑞便和丈夫忙活著採挖蓮藕,趁著勞作間隙,她還順手摘回一大捧蓮花和蓮蓬,除了分享給鄰裡鄉親外,這位賢淑的妻子還打算回家,用此為愛人準備清涼消暑的夏日美食。

新鮮蓮子去殼不去芯,洗凈放入鍋內,舀上兩碗米、四碗水,待大火煮熟,自然放涼後,入口即化的軟糯蓮子粥,便可出鍋了。

酷熱難耐的夏日,一壺荷葉茶、一杯荷花水果茶,便是招待來賓的最佳飲品。農閑時光裡,唐瑞最喜如此泡上一壺,靜候好友上門來。一簞食,一瓢飲,養心順氣,心柔意軟。這或許就是夏天最美的滋味了。

大暑至,萬物旱,再過一月,便可相逢玉露金風了。

記者 蔣曉珊 余琛 實習生 張涵濤

責編 鄒紫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