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個人征信報告被查詢過多會影響貸款?

  國是幫你問丨個人征信報告被查詢過多會影響貸款?

  來源: 國是直通車

  近日有網友反應,銀行拒絕了其貸款,原因竟然是征信報告查詢的次數太多。

  自從在網上可以自行查詢信用報告之後,很多人都定期會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難道這樣做反而會影響自己申請銀行貸款?

  查詢次數不宜過多

  正常情況下,居民個人可以隨時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到自己的征信報告,征信報告中包含了信貸記錄、公共記錄、查詢記錄等資訊。

  需要明確的是,對個人征信報告查詢的次數確實不宜過多,但也並非是所有的查詢記錄都會影響貸款。

  目前,居民個人查詢征信報告的記錄,對申請貸款尚且不會產生影響。真正影響個人貸款的是過多的“硬查詢”記錄。

  據了解,凡是涉及貸款的業務,例如申請房貸、車貸、申辦信用卡、申請商業貸款等,銀行及相關機構都會在得到個人授權的情況下,對客戶的個人信用進行查詢,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查詢記錄,被稱為“硬查詢”。

  具體來講,居民在申請信用卡、房貸、車貸時,銀行需要查詢個人征信記錄,如果居民自身信用以及資金狀況良好,大部分申請都通過了審批,那麽這些查詢記錄並不會對其造成負面影響;

  反之,如果居民的信用以及資金狀況較差,那麽銀行為了慎重考慮對其的融資申請,就會頻繁查詢居民的個人征信報告,這些查詢記錄就將會對其的信用造成負面影響。

  除卻這些確實需要查詢個人征信記錄的情況外,如果發現征信報告被越權查詢時,居民可以向查詢機構質詢,也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反映。

  當然,查詢記錄並非硬指標,只是一個參考因素。查詢記錄多少才算多,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家銀行對於查詢征信的頻次要求並不一致。

  查個人征信小心陷阱

  個人信用被稱為是居民的第二張“身份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需要提醒的是,央行目前並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應用程式提供個人征信的查詢服務。

  在央行征信中心網站就掛有提醒:“征信中心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應用程式(APP)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敬請廣大用戶注意。”

  根據央行征信中心數據,目前,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只是接入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信託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放貸機構。

  也就是說,網上流傳的所謂可以“直鏈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24小時快速查詢”或者號稱“無需銀行排隊,足不出戶就可以查到個人征信記錄”的APP,實際均非官方授權認可。

  國是君調查發現,這種APP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僅要通過手機號獲取驗證碼,填寫真實姓名等資訊,部分APP還要求用戶輸入身份證、銀行卡號、開戶行等個人資訊。對於使用這種APP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的用戶來說,很可能不僅無法獲取正確的查詢結果,還有可能泄露個人資訊。

  實際上,目前想要查詢個人征信情況,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現場查詢,居民可以前往央行各地的征信分中心或指定分支機構,進行櫃台查詢或自助查詢。想要獲取所在地具體的分中心和查詢點聯繫方式,可以在央行征信中心官網的公告中進行查詢。

  第二種是進行互聯網查詢,通過官方征信中心提交查詢申請,並在第二天可以獲得信用報告。個人有權每年有2次免費查詢本人征信報告機會,其余查詢每次將收費10元。

責任編輯:劉萬裡 SF0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