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想往生彌陀淨土,這三種正因你有嗎?

善導大師認為往生彌陀淨土

必具三種正因

——長安香積寺監院兼首座慧超法師

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之巨集文,對創立淨土宗,有“集大成於前,開先河於後”的美譽;不僅對淨土宗有“開宗立教”的創立之功,而且對淨土法門的實踐也有非凡的指導意義。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對往生彌陀淨土的人來說,可以奉為修行淨土法門的“金科玉律”,並且要崇敬如經。

善導大師特別倡導彌陀大悲願力,偏救生死苦海中的凡夫眾生,才建立西方淨土,至於聖賢之輩,已得不退轉之位,大可不必擔憂他們再受生死之苦。例如:溺水之人,非急救不可以脫險;而本在岸邊的聖者,何須去救濟?

生死凡夫的往生,所依仗的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力”的攝受,但往生的淨土是彌陀的“報土”,而非是“化土”;所謂往生“九品”,並無聖賢之份,全是凡夫。換言之,只有凡夫往生彌陀淨土才有九品的差別。

雖然彌陀所發“四十八願”願願不捨眾生,但在凡夫往生之前,則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亦即具有往生的正因,所謂: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之間,彼此相資。否則,“因地不正,果遭迂曲”也。那麽,只有建立正確的因地修行要素,才能乘著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往生淨土。善導大師對於往生的正因,在《往生禮讚偈》《觀經四帖疏》等注疏中,敘述了很多指導性的往生方法。總括而言,可以歸納為:安心、起行與作業三種因行。

第一、安心。安心即往生者必須具備三種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一)至誠心。至,是“專”之義;誠,是“實”之義。我們娑婆世界的凡夫眾生,欲生彌陀淨土者,應當要發專至誠實的心,依憑“持名念佛”之心,必須真實不二,猶如通途教所說“正念真如”一般,而以虛偽心稱名作善是絕對不能往生的。必須依靠他力彌陀本願力,結合自力即自身所具的求願往生之心,所以名為至誠心。據《觀經疏》而言,至誠心即是真實心,亦即真實求願往生彌陀淨土之心。在《往生禮讚偈》中,善導大師解釋至誠心說,“所謂身業禮拜彼佛,口業讚歎稱揚彼佛,意業專念觀察彼佛;凡起三業(身口意),必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二)深心。據《觀經疏》所釋,深心是真實信心。修行者必須具有真實地深信阿彌陀佛本願之心,而能做到毫不懷疑。深心,又開分為二種深信:1、信機,2、信法。

1、信機。此即相信自身現在是罪惡生死凡夫,具足煩惱,善根薄少,所謂“業不重不生娑婆,念不專不生淨土”。所以,久遠劫以來,在娑婆穢土中,生死不已,流轉三界,而不得要法,出離六道“火宅”。

2、信法。此即相信並知道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攝取眾生,以及執持彌陀聖號,即便是下至十聲、一聲等,決定能得往生。無論信機還是信法,修行者都要做到無有半點疑心;而信機與信法,實為一體,才可以稱為深心。

(三)回向發願心。此即要把自己修行中所作一切善根,都要回向發願往生淨土,或者回施一切眾生,同發願心而往生淨土;在往生淨土之後,還要不捨眾生,回入穢土教化與救度眾生。如是“具足三心必得往生”。

因此,往生淨土者,必須是三心具足,缺一不可。

第二、起行。簡單來說,起行即起身口意三業之行。身業是禮拜阿彌陀佛。口業是稱讚阿彌陀佛及一切聖眾的身相光明及淨土莊嚴。意業是專念觀察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的身相光明及淨土莊嚴等。

善導大師把往生淨土的修行分為兩種:正行與雜行。

所謂正行,就是專門依據淨土經典所說的修行方法而修行,一共有五種,分別是:1、讀誦正行,2、觀察正行,3、禮拜正行,4、稱名正行,5、讚歎供養正行。

1、讀誦正行:專門讀誦淨土法門的根本經典:側重於信的《阿彌陀經》,側重於願的《無量壽經》和側重於行的《觀無量壽經》。當然,也可以讀誦《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和《普賢菩薩行願品》二經。

2、觀察正行:即觀想念佛,修行者意業做到時刻觀想西方淨土的依正不二:國土清淨莊嚴和佛、菩薩清淨莊嚴。

3、禮拜正行:修行者身業要做到專心禮拜阿彌陀佛。

4、稱名正行:修行者口業做到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據《念佛圓通章》而言,要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程度是再好不過了。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5、讚歎供養正行:修行者專門讚歎阿彌陀佛的功德及極樂世界的莊嚴,供養阿彌陀佛及西方淨土的莊嚴。例如:平時在佛前可以香花燈燭果做供養,也可以在“西方變相圖”下設齋供養等。

在以上所列的五種正行中,持名(稱名)正行叫做“正業”,其他四種正行叫“助業”。除此之外,善導大師還提到,雜行便是五種正行以外的諸善萬行。

善導大師主張,修行者應當捨棄雜行而歸於正行;在正行中,又要專門修行正業,停止修行助業。於是,只有稱名念佛為正行正業,其他修行方法都是助業或雜行。淨土宗的持名念佛的特色,由此而確立,並盛行於後世。

善導大師所倡導的稱名念佛(持名念佛),乃是一脈相承自曇鸞大師與道綽大師曇鸞的口念稱名的方法。在曇鸞大師的淨土思想中,便已把“稱名”變為獨立的念佛方法,並且明確地提倡“口念”聖號的重要性。而在道綽大師的淨土思想中,專門把修行彌陀淨土的方法分為正學與兼學二種,以稱名念佛為正學,其他諸法為兼學。

善導大師繼承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的淨土思想,並提出正雜二行和正助二業的說法,以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為正行正業,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而清晰的淨土宗修行體系。

另外,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偈》中,引用天親《淨土論》雲:“若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五念門是:一、身業“禮拜門”,二、口業“讚歎門”,三、意業“憶念觀察門”,四、作願門,五、回向門。大師特別強調說,“五門若具,定得往生。”而且做到每一門都要與上面所說的三種心契合,隨起業行,不問多少,皆可名為往生淨土的真實業。

第三、作業。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偈》中,強調依“四修法”策勵日常的實踐。四修法是:恭敬修、無余修、無間修、長時修。

(一)恭敬修:就是以恭敬之心,專門禮拜彌陀聖像或口稱彌陀聖號,及彼一切聖眾等;所以名為恭敬修。

(二)無余修:專門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或憶念阿彌陀佛及淨土聖眾,乃至觀察、禮拜、讚歎阿彌陀佛的功德皆可,例如:觀察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但不可雜修余業;如果修行者禮拜、稱名、讚歎、憶念、觀察其他諸佛及功德,乃至回向其他勝處、淨土、福報、善果,皆為其余雜行。

(三)無間修:所謂相續不斷地修行身口意三業,恭敬禮拜,稱名讚歎,憶念觀察,回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其余諸業來間雜;換句話說,禮拜、稱名、讚歎、憶念、觀察乃至回向發願,心心相續,無有間斷。又在身口意三業的修行中,不以貪瞋煩惱來間雜,隨有犯戒則隨其懺悔,不令隔念、隔時、隔日,經常使自心保持清淨,亦可以名為無間修。

(四)長時修:修行者要以一生為期,心行相續,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誠如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偈》中所說,如果修行者能夠按照四修法所說的實踐,做到至誠懇切地持名念佛,則念念相續,等無間斷,能夠做到以一生為修行淨土的期限者,有十人修持,就有十人可以決定往生;有百人修持,則有百人可以絕對往生。這就是因為專修念佛者摒棄外面雜緣的干擾,就能獲得正念的緣故,與阿彌陀佛本願能相應的緣故,不違背如來教敕的緣故,隨順佛語的緣故。

反之,如果想要捨棄專修而修雜業者,那麽結果會是,一百個人中難得一二人往生,一千人中難得三五人往生。為什麽呢?這是由於雜緣亂動而失去念佛正念的緣故,與阿彌陀佛本願而不相應的緣故,與如來教敕而相違背的緣故,不隨順佛語的緣故,系念佛號而不相續的緣故,憶佛念佛而常常間斷的緣故,回向發願而不殷重不真實的緣故,貪瞋諸見煩惱而未間斷的緣故,無有慚愧懺悔心的緣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