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年普利茲克獎得主磯崎新在中國的9個代表作

台灣時間2019年3月5日晚11點,普利茲克獎宣布授予日本建築師磯崎新,他今年已是88歲高齡。這是自1979年第一屆普利茲克獎以來第46位獲獎者,也是第8位獲獎的日本建築師。

評委會的評審辭這樣寫道:“他兼具對建築歷史和理論的深刻了解,勇於擁抱前衛,從不滿足於複製現有;他對有意義建築的追求也反映在他的設計作品中,直至今日仍然不拘一格、不斷演進,其方式方法總有新奇之處。”

磯崎新的作品很難說屬於什麽風格,因為他總在保持著變化。磯崎新曾經這麽評價自己的作品:“我的建築概念是它看不見,它是無形的,但我相信通過五種感官可以感受到它。“

磯崎新在世界各地有100多個作品,可以說是相當高產。他在中國的作品也有很多。今天就為大家精選他在中國的九個代表作品,諸位有時間可以去看一看,用你的五種感官親自感受磯崎新的建築魅力。

01

深圳文化中心 | 2007年

深圳市福田區福中一路2001號

項目坐落於深圳市福田中心區北部,包括中心圖書館與音樂廳兩部分。基地佔據兩個街區,橫跨兩條街道,設計通過將音樂廳和圖書館的地下停車場和地上人行平台連接的方式,使深圳文化中心成為一個具有兩個獨立功能的建築整體,設計方案將整個文化中心看作一個城市大舞台。

公共文化廣場上寓意“文化森林”的4組“黃金樹”,構成了音樂廳和中心圖書館的進廳入口,極為耀眼。“黃金樹“是一項結構難度極大的鋼結構工程,是當時中國建築工程中的首次應用。

建築形體由五個主要元素構成:作為正立面的似豎琴琴弦般的玻璃幕牆,背立面的對應城市尺度的黑牆,入口大廳的黃金樹,葡萄園式的音樂大廳以及作為圖書館形象的“三本書”。

圖書館採用錯層結構嵌入大空間內,使每個樓層相互獨立又渾然一體。音樂廳為了保證每個觀賞席都有最佳音響效果,通過計算機反覆模擬計算,製作了1:10的模型進行實驗,最後才決定細部的設計,出現了斜面的碗狀空間。現場製作的鋼筋混凝土的緩曲面頂棚也具有音響的反射功能。同時,自然光可從正面管風琴的周圍照射進來,窗戶打開後,背後的空間加上大廳的氣壓,可調整余音時間。

02

北京中央美院現代美術館 | 2008年

中央美術學院花家地校區東北角

因為美術館用地呈弧形,磯崎新就以回旋鏢為靈感,將外形石材幕牆與屋頂曲線過渡,類似三個立體回旋鏢形成的外殼體。出入口和頂部有三個切面採用玻璃幕牆,不僅增加了建築的通透性,同時又滿足了采光的需要。

美術館外牆覆蓋灰綠色的水沉岩板,每一塊的色澤經過時間的沉積,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微妙變化,並隨著時間流逝繼續變化著。外牆的灰色與中央美院校園內其他建築的灰磚顏色相協調,統一中又富於變化。

建築內部錯層的樓梯與坡道相結合,既增加了垂直向視線交流的多樣性,又提供了動態體驗方式的可能性。

03

杭州中國濕地博物館 | 2009年

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402號

項目位於西溪濕地公園,在西溪濕地與燕山河之間,北面是西溪旅遊中心和購物區。

博物館坐落在一個綠色的山丘上,以“綠丘”作為表現載體。建築主體幾乎埋入山中,巧妙地與山丘融為一體。

建築造型獨樹一幟,有小的凹陷區域,將山丘表面的光線和空氣引入室內。博物館還有一座高達30米的觀光塔,隱喻大自然中迸出的新芽。通過一個高科技蛋形觀景平台,可俯瞰西溪濕地的全景。

04

上海證大喜瑪拉雅中心 | 2010年

上海市浦東新區芳甸路1188弄1-4號

項目坐落於上海浦東新區。巨大的體量包含了眾多功能:兩家五星級酒店,一個大型購物中心,一個藝術劇院,辦公空間和喜瑪拉雅美術館。

不均衡的充滿雕塑感的外立面,光滑多變的紋理類似太湖石的形狀。

建築的概念源自森林。森林裡不規則多孔的自然狀態,呈現在建築內部,形成了一種洞穴般的氛圍,供遊人漫步、進入和通過。

建築醒目外觀旁邊的部分,被包裹在中國風的網格之下,自然、建築和商業形成一種奇特的融合。

05

南京佛手湖國際會展中心 | 2011年

南京市浦口區珍珠泉管委會珍七路9號

項目位於南京浦口的四方藝術園區內。建築根據地形特徵,布置在自然環抱的山谷之中,通過將兩棟細長條的主體建築,與山谷軸線正交布置,確保了建築內部向山谷軸線方向的視線暢通。

兩棟主體建築之間設置了中庭,並配置了大面積的水池以提高景觀效應。它們在端部的半地下層連接,那裡設有多功能廳,屋頂則作為露天平台使用。

建築整體由一面低曲率的弧形牆圍起,建築周圍和上方均可通過步道連接,既可以加強和周圍建築的往來聯繫,又為屋頂展陳的開設以及休閑散步提供了可能。

06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 2014年

上海市徐匯區複興中路1380號

項目坐落於曾經的法租界的核心區,外形像一個游泳池或者馬鞍。因為這裡曾經是徐匯的調水池,建築本身就坐落在巨大的泉水上,以抵消地下三條地鐵線的震動對音樂廳的影響。

建築內有兩個大廳,分別可容納1200和400名賓客。每個大廳通過使用最新技術和敏感材料,為使用者實現了完美的聽覺平衡。

內部採用竹編編織的反射板和由北海道柏木製成的舞台地板,工藝極具匠心。建築外部的陶土磚和傳統花園則突出了中國的特色。

07

成都日本侵華罪行館 | 2015年

成都安仁鎮大新路建川博物館聚落旅遊區

項目坐落於成都建川博物館聚落,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頂部設計宛如波浪。灰色的外牆,入口是一條曲折逼仄的坡道。

整個建築採用當地的磚料與混凝土混合,呈現出歷史滄桑的氣息。從這項目中國可以看到磯崎新對待歷史的觀點。他曾說過:“設計建築的目的比建築本身更重要。“

作為一個日本人,他不但自己直面那段黑暗的歷史,還頂著日本巨大的輿論壓力,通過接下這個項目讓更多的日本人去認清那段真實的歷史。磯崎新一直以“國際人“的身份去設計,這點很值得人尊敬。

08

哈爾濱音樂廳 | 2015年

哈爾濱市道裡區群力大道1號

項目位於哈爾濱群力金河公園,整體造型採用“浮遊冰晶”的設計,猶如一顆璀璨的鑽石,既與哈爾濱的冰雕藝術相協調,也和新區打造冰雪文化的理念相融合。

建築外部採用鋼結構配合玻璃幕牆,屋頂設計為大跨度鋼結構的龍骨梁,建築內部基座等均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給人感覺通透又不乏硬朗。

09

湖南省博物館改擴建 | 2017年

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50號

這是一個歷時5年的改造擴建項目。設計的靈感來自“水汽”,因為長沙在洞庭湖的南面,擁有山、湖之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關係,同時湘江蜿蜒穿過長沙城,呈現出一種浮現、融合的狀態。

建築沒有完全沉到地裡,而是有著某種輕盈的漂浮感。磯崎新通過大型結構體來進行架構,呈現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馬王堆墓坑。人流進來後先到複原墓坑最上方,然後圍繞著墓坑一圈一圈往下看展,再進到其他的展廳裡。

建築外立面引入外掛石材的風格,使用了一些民間傳統的夯土建築形式,很有視覺衝擊力。建築內部既保留了老博物館的柱廊,又具有新的設計體系,體現了新與舊、當代與傳統的對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