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3年成空,千餘篇論文作廢?抑鬱症遺傳研究「翻車了」

作者 | 李晨陽

最近,《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評估了數十萬人的遺傳基因後指出,18個曾被廣泛研究的「抑鬱症基因」,可能跟抑鬱症沒什麼關係

而過去20多年來,涉及這18個基因的抑鬱症相關論文超過了1000篇

人們花了20年,不計其數的人力和財力,研究的可能是不存在的東西。」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心理與神經科學系副教授Matthew Keller也對這個結果感到驚訝。

在所有關於抑鬱癥候選基因研究的論文中,有超過38%的文章提到了一個叫做SLC6A4的基因

1996年,一個研究團隊宣稱,SLC6A4基因可能與患抑鬱症的風險相關。這個基因能編碼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調控蛋白——5-羥色胺轉運蛋白。

而在之後的20多年間,至少450篇論文都在探討SLC6A4基因和抑鬱症的關係

當然,也不是沒人提出過質疑。

2005年,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Marcus Munafo等人開展了一項大型研究,重複了1996年的實驗。

不同的是,該研究的參與者有10萬人,而不是當時的1000人。此次結果顯示,SLC6A4和抑鬱症沒有任何聯繫。

Munafo本以為這項成果會讓人們對這個基因的研究熱情有所冷卻,誰料2005年後,SLC6A4和抑鬱症相關的研究急劇增長,發表的論文數量在之後的十年增長了3倍。

這些負面結果不是人們想聽到的。」Munafo說。

現在,更不想聽到的消息來了。

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的這篇最新論文裡,不光是SLC6A4BDNFCOMTHTR2A等抑鬱症領域的「明星基因」都被證明和抑鬱症沒有明確的關係。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這並不能說明抑鬱症就不可遺傳。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條新聞有點似曾相識。

去年10月,哈佛大學以「包含偽造和篡改的數據」為由,一次性要求撤稿31篇。

這些論文的作者是心血管領域「大牛」、前哈佛醫學院教授Piero Anversa。論文內容全部圍繞一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如火如荼的領域:心臟乾細胞研究。

《科學》雜誌將其稱為「本世紀最臭名昭著的科學欺詐案件之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對後續研究的誤導難以估量。

即便不涉及學術造假,類似這種「一把推倒紙牌屋」的事情也數見不鮮。

儘管科學研究註定是一個黑暗中探索、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但生命醫學領域屢次出現這樣的「翻車事故」,背後有沒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共性呢?

「喜陽惡陰」擾亂了客觀的天平

排除少數居心叵測的造假者,多數科研論文中的數據是真實的。但不得不說,很多科研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編輯,都更喜歡追逐「陽性結果」。

當研究人員為了發表更「好」的論文,而有意識地挑出陽性結果,挑出符合自己預期的數據時,科學研究客觀、公正的天平就已發生了傾斜。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史上很多顛覆式的重要發現,正是孕育於陰性結果之中。

跟風熱潮下,膚淺論文大行其道

「不同凡響的發現需要不同凡響的證據」,是學術界的一句名言。

然而,遺憾的是,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湧現後,部分研究者更擅長追逐熱點、迅速響應,在此基礎上開展下遊研究;卻不願從頭出發,再好好驗證一下這些成果的可重複性。

實證精神的缺失,跟風和低端重複的研究泛濫,造就了大量「沙子上的高樓」,甚至「空中樓閣」。

對於「被研究了23年的抑鬱基因和抑鬱症並無關聯,千餘篇論文可能作廢」,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176/appi.ajp.2018.18070881

合作事宜:[email protected]

投稿事宜:[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