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影片|拚手速!醫生5秒內給七旬老人換心臟「閥門」,看得我深吸一口氣

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手術。

無影燈旁,站著麻醉科、心內科、心外科、心兒科等學科醫生,手術室裡護士和工程師協助,體外循環團隊待命。這場「生命之戰」勝負的關鍵,在主刀醫生與死神「搏鬥」的珍貴5秒鐘。

5秒種內,醫生要為一位主動脈狹窄成縫隙的七旬老人,在心臟跳動的情況下,完成心臟人工瓣膜置換。

(↑影片:第一行綠色的是心跳,可以看到室顫波形效果;最下面一行紅色的是血壓,室顫之後變成直線。血壓變成直線的5秒,就是手術最關鍵的時間。)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發生在身邊。日前,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獲悉,該院近日多學科專家聯合突破,利用經導管人工生物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成功為一名74歲高齡的心臟瓣膜病患者植入人工瓣膜。

據悉,國內目前僅有少數心臟中心能開展這項手術,中山一院是華南地區最早開展經心尖TAVI手術的醫院之一。

老人心臟「閥門」如縫隙,隨時可能猝死

「之前根本吃不下飯,一個月都吃不了幾斤米。」74歲的梁婆婆近半年來老是胸口發悶,吐氣不順。不久前,她的病情突然加重,輾轉幾家醫院後來到中山一院治療。據該院心臟外科吳鍾凱主任介紹,梁婆婆入院時完全靠人攙扶,呼吸急促,雙肺都是囉音。

經心臟彩超檢查後顯示,梁婆婆的主動脈瓣重度鈣化性狹窄、並有重度關閉不全,代表心臟收縮功能的指標左心射血分數EF只有25%(正常為60%左右),主動脈瓣口面積僅有0.38平方厘米(正常為3-4平方厘米),基本只有一條縫隙大小。梁婆婆的代表心功能衰竭的指標BNP還高達19000ng/ml,超過正常值2000倍。她被明確診斷為心臟瓣膜病,且處於主動脈瓣病變晚期。

主動脈瓣是什麼?專家舉例,主動脈是心臟最重要的輸出管道,而主動脈瓣相當於連接左心室與主動脈間的「閥門」,閥門開關不靈(即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就會導致心臟工作失常,心肌勞損,造成胸悶、氣促等心功能衰竭的表現,也就是臨床上的心臟瓣膜病。

由於梁婆婆已七旬高齡,在患有心臟瓣膜病的同時,還有腎功能不全、反覆心衰肺水腫、雙側胸腔積液等,身體各方面的基礎情況都很差,醫生判斷她隨時有猝死可能。吳鍾凱首先對梁婆婆進行抗心衰治療,婆婆的病情稍有好轉,但仍反覆出現胸口發悶、吐氣不順、不能躺平休息等情況。

要徹底解決梁婆婆的問題,需要更換心臟的「閥門」。傳統外科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需要建立體外循環,醫生在心臟停跳時進行手術。但是梁婆婆年紀大、病情複雜,開胸手術死亡風險高,術後還有腎、肺及其他臟器的康復難關。

有沒有其他辦法?在全科病例討論上,中山一院重症主動脈瓣病變團隊提出了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的建議。TAVI術是在心臟正常跳動的狀態下,通過介入導管輸送人工瓣膜,瓣膜就位後釋放並膨脹張開,替換原來的主動脈瓣,從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復瓣膜功能。

「這個手術的思路很奇特,就像給心臟『換門』一樣。」吳鍾凱打了個比方,狹窄的主動脈瓣就像被擠壓得只剩一條縫隙的門,手術需要把如同「門框」的瓣環撐開,然後快速把人工主動脈瓣作為「新門」裝進去,原來的「舊門」則被緊貼在壁上。

由於此例病人瓣口極重度狹窄合併重度返流,冠脈開口低,為此專家們進行了充分論證,一致認為實施經心尖TAVI手術是挽救老人生命的唯一手段。

5秒鐘!醫生把瓣膜植入跳動的心臟

9月1日,梁婆婆被送進了手術室,該院TAVI團隊分工協作,麻醉科馮霞主任帶領醫生們進行麻醉,心內科李怡副主任建立心電監測及管道植入,心兒科及超聲科醫生進行術中超聲監測,心外科吳鍾凱主任、陳光獻教授、梁孟亞副教授實施手術,手術室護士和工程師配合協助,體外循環榮健主任率領團隊待命。

術中,多學科高品質無縫對接,心內科醫生用起搏器誘導心臟室顫,不讓其有效射血,為主刀醫生爭取到寶貴的5秒鐘。在這5秒鐘內,主刀醫生成功將人工瓣膜植入瓣膜口,植入後立即讓心臟恢復正常跳動。

「真的是爭分奪秒,一切都要在瞬時完成。」吳鍾凱說,獲得這珍貴的5秒鐘,全靠手術團隊的配合。手術不到2小時順利完成,術後梁婆婆很快就清醒了。檢查顯示,梁婆婆的心臟功能明顯改善,EF由原來25%上升至53%,BNP已由原來的19000下降至5000左右,循環越來越穩定。

7日,記者在病房見到梁婆婆時,她精神不錯,也能順利進食。「感謝醫生救了我的命!」梁婆婆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吳鍾凱介紹,經心尖TAVI手術是心血管領域的最新技術。「目前,約1/3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因為手術風險高或有禁忌症而無法接受傳統的外科開胸手術。經導管人工生物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則是這些患者的有效治療措施。原本像梁婆婆這樣難以承受傳統手術的高齡病人,有了新的希望。」

近年來,TAVI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全世界已有超過30多個國家開展了這種手術,近20000例患者接受了該介入技術治療。TAVI手術治療成為繼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藥物治療後的第三種治療模式,在歐美指南中,TAVI治療已被列為外科手術風險中高危患者的替代治療方案。

TAVI手術的操作非常複雜,需要心臟內科、心臟外科、醫學影像科、麻醉科、手術室和重症監護等多科室團結協作。近年來,中山一院心血管醫學部主任董籲鋼教授、心臟外科吳鍾凱主任牽頭,聯合心外科、心內科、心兒科、麻醉科、體外循環、手術室、心臟超聲、CT室多個學科資深專家成立TAVI團隊,對複雜高危主動脈瓣病變病人進行TAVI手術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據了解,自去年起,國產的TAVI產品獲國家葯監局審批,獲得生產及銷售許可。隨著科學的發展、醫療器械和操作技術的改進以及相關機制的深入研究,微創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將更好地應用於臨床,使更多瓣膜疾病患者獲益。

【記者】朱曉楓

【通訊員】彭福祥 梁嘉韻

【校對】楊遠雲

【作者】 朱曉楓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醫療~廣東健康頭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