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京報:細致通報“搶孩子”案情及時消除公眾疑慮

面對複雜的時代與社會互動,以往簡單的公文披露,已遠遠不夠。

文|斯遠

近日,“北京豐台商場搶孩子”事件持續發酵。10月6日,北京市警察局通報稱,李某及老伴因兒子與媳婦關係不和,一直見不到孫子,和朋友訴說情況後,便想一同前往北京討要孫子。因幾乎沒見過兒媳幾面,李某將張某誤認為自己的兒媳,將張某的孩子誤認為自己的孫子,這才發生了搶孩子的案件。

光天化日之下,公共場所公開搶奪孩子,事件一經披露,迅速引發輿論譴責。而此前警方做出的“不立案”決定,更是刺激了公眾的情緒。

這並非難以理解。不管出於什麽原因,抑或是有著什麽樣的誤會,大庭廣眾之下公然搶奪孩子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所引起的社會恐慌,也是真實的。對此行為,理應嚴肅查處,絕不姑息遷就。

當這種行為與“不立案”的結果放置在一起時,中間既缺乏必要的情節過渡,也沒有充分的細節披露,必然形成強烈的反差。有鑒於此,在其後的處置中,北京警方的“快速反應”可圈可點,較好地回應了社會關切。

從時間節奏上看,行動迅速,披露及時。10月4日,社交媒體開始質疑“不予立案”“行政拘留5日”處置過輕,輿情開始發酵;10月5日,北京市警察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即發布通告稱,市警察局已組成工作專班對案件開展覆核;10月6日,北京市警察局就通報了案件偵辦情況。

從已披露的內容看,也較為詳盡,邏輯鏈也相對完整。一件看似離奇的“搶奪案”背後,牽扯著家事糾紛的連環套;一個孩子,也成為眼下這個流動時代各種力量角逐的焦點。令人稱奇,讓人歎息。當然,也消除了一些疑慮。

同時,這一事件也暴露出時代的骨感與無奈,諸如日漸稀缺的代際交流,隔代之間親情的阻隔,以及基於自力救濟的種種極端行為等等。所有這些因素,輻輳一起,既削弱了這一事件的“離奇”程度,部分實現了邏輯自洽;也提醒有關方面,面對複雜的時代與社會互動,以往簡單的公文披露,已遠遠不夠。

在拐賣兒童行為仍未完全絕跡的語境下,任何“搶孩子”的新聞,都會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也因此,不能孤立地理解“豐台商場搶孩子事件”,而是要充分考慮到新聞背後的現實與情緒。

複雜時代,紛紜世事,有關部門就該多一些複雜的處置思維,釋放出更大的誠意。當輿情沸沸揚揚的時候,惟有以更及時的回應、更公開的資訊披露,才能徹底消弭公眾疑慮。

□斯遠(媒體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