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蔡徐坤、華晨宇的經歷看,娛樂圈到底有多難混

沒有偏見的人生不值得一過。2018 年 5 月 13 日晚,首屆《十三邀·偏見小會》舉行,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的 young thinker ——許知遠、葉三、尚雯婕、王博、吳虹飛、李翔,通過演講表達了他們各自的“偏見”。

在這次偏見小會上,歌手尚雯婕從自己的經歷出發,身處娛樂圈的她坦承“娛樂圈比我們想象當中還要難混得多”,如果不能潛下心來打磨自己,總有人設崩掉那天。對比之下,她高度讚揚了蔡徐坤:“他已經擁有了成為舞台之王的基礎……因為他經歷了足夠長的技藝和心智上的磨煉。”

作為“黑金娛樂”聯合創始人之一,在對“快”的追求中,尚雯婕認識到“高概念互聯網、資本市場的金句,一旦沿用到娛樂產品時,就會讓一些人亂了陣腳,急功近利。”於是她再次慢下來,潛心打磨,並總結出她對這個娛樂時代的偏見:所有不具備“匠人精神”的“造星”都是“造假”。

尚雯婕在十三邀·偏見小會上演講

造星與匠心,從來不是反義詞

尚雯婕

我身上的偏見挺多的。

比如好多人說我怎麽不寫中文歌,都是用英文創作,崇洋媚外。這就是個偏見,我不用中文寫歌是因為我語文太差。別人覺得我在複旦大學讀書,應該是個學霸,肯定語文很好,就是不願意寫。其實不是,我語文都不及格,所以最後逼著自己用自己能寫的語言去寫歌。

這是很簡單的一回事,你能幹什麽就先乾著,不擅長的事就找能比你做得更好的人來做。

尚雯婕在十三邀·偏見小會演講現場

1.這個時代,越來越崇尚“速成”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與我有關,也從我身上延伸出去。

我首先問大家幾個問題,各位從事自己的行業有多久了?做得好不好?熱愛不熱愛?很多人都會想這些問題,尤其是在工作了十年的坎上,我自己就會。大家可以先把答案放在心裡,看看演講結束以後,會不會對這個問題有別的理解。

現在這個時代,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崇尚“速成”。很多公司創業講究速成,搞科研也可以速成,甚至有的人談戀愛結婚都講究速成。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的功效,是人之共性,人的欲望總是很強烈。

拿娛樂圈作比方,現在有兩個話題非常火熱,一個是《創造 101》和《偶像練習生》這種養成類節目,還有一個是十年來超女冠軍們都去哪兒了。

《創造 101》是騰訊影片推出的中國首部女團青春成長節目

我看到有些媒體開始做表格,分析這些人這麽些年都簽了哪些公司、發了多少唱片、開了多少次演唱會,然後這個話題就慢慢延伸為探討明星產業的流水線問題。

正好我有一個師妹,2011 年的超女冠軍段林希,她最近上了一期《奇葩大會》。她在節目中非常勇敢地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成為冠軍之後做過計程車司機、微商,開過公司,但就是不敢再把音樂撿起來的起伏經歷。當然她現在已經拋卻了冠軍的包袱,重新以一個普通音樂人的身份回來了。

2011 年超女冠軍段林希在《奇葩大會》上分享自己成為冠軍後的起伏經歷

有些人就從中得出了結論,後選秀時代超女的路徑是光速上升、聲速下降、出道即巔峰。還有一種說法,有些男團或女團“解散即巔峰”,因為解散那天會有個新聞,然後就沒他們什麽事了。

2. 

人設和真實相差甚遠的話,最後會變成一具空殼

那麽造星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我現在半隻腳踏在造星的行業裡,只能說半隻腳,因為我還乾著唱歌的活。我覺得造星是個很玄幻的詞。表面上看你去參加一檔火爆的節目,短短三個月時間裡就能上幾十、幾百次的熱搜,整個娛樂圈都開始關注你,然後你就變成了一顆明星嗎?其實對我來說不是,那只是半成品,所有的人氣、曝光對一個半成品來說,是可以從外部施加光環的。

那這些東西到底好不好呢?我經歷過很多外在內在的東西把一個人推到一個位置上,沒有辦法想象的注意力聚焦在身上。因為聚焦了沒有辦法想象的注意力,所以這個人的一切都一覽無余,甚至被放大。在這樣的狀況下,有的人會選擇得瑟,先享受光環;有的人會算計自己的付出和所得到底劃不劃算;有的人會覺得,反正現在紅了,也不知道以後想要什麽,公司要求做什麽就做什麽。我暫且不評論哪種做法更好。

有一點是肯定的,娛樂圈比我們想象當中還要難混得多。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堅定、不夠豐富,如果你不能夠不斷地學習的話,你的位置很快就會被替代。如果你不能潛下心來,不斷地打磨、精進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發光體的話,那你就會被踢出頭部陣營,這是很殘酷的。

這些年我經常被一些選秀節目邀請去做評委或者導師。2013 年我在《快樂男聲》裡發現了一個人才,華晨宇,後來在《星動亞洲》裡,我又發現了一個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叫蔡徐坤。但是蔡徐坤並沒有因為《星動亞洲》大紅大火,甚至在這個節目之後,他陷入了沉寂期,很痛苦。但是在我看來,蔡徐坤個人才華、心智的爆發式成長恰恰得益於這個階段,沒有那段時間的沉浮,蔡徐坤不是今天的蔡徐坤。

蔡徐坤在《偶像練習生》中獲得人氣排行榜第一名。(圖片來源 @FLAWLESS0802_蔡徐坤)

 

我在微博上寫過一句話,“這些人選出來要麽是偶像,要麽是練習生,但絕對不可能是超級偶像”。大家看了這麽多年選秀,也都明白了,對百分之九十幾的人來說,節目結束就是 game over。只有對少數幾個幸運兒來說,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啟。但是像蔡徐坤這樣的年輕人,他已經擁有了成為舞台之王的基礎,我非常看好他。

大家會問,為什麽是蔡徐坤而不是別人呢?大家所說的“一夜成名”的“夜”其實是很長的。蔡徐坤已經經歷了足夠長時間的技藝和心智上的磨煉,所以當《偶像練習生》這個節目需要一個實力很強的人站在 C 位時,大家環顧四周,發現只有蔡徐坤滿足所有的條件。是蔡徐坤個人的努力和堅持讓他成為了在機遇到來時準備好了的那個年輕人,這點非常重要。是他自己成就了自己。

12 年前,超女比賽結束的時候,我猜想大部分人還在等待命運的安排,而我已經開始了一段冒險旅程。我的思維是偏理性的,不感性,很麻木,但是比較喜歡冒險。得了冠軍沒得瑟多久,我就開始想,以後的路要怎麽走?因為離開了平台給你的主角光環以後,你就會立馬被扔進一個競爭壓力極大的環境。在那個環境裡面,有的是比你優秀、比你有天賦、比你準備更充分、比你人脈資源更廣、比你還有錢有勢的同業者。離開了素人選秀的舞台,你立馬被丟進去的是專業較量的舞台,而且因為你是冠軍,所以跟你較量的都是超一線的人。那時候我心裡只有三個字,太難了。

大部分藝人的人設和本人的距離挺遠的,也就是市場和公司要什麽,他就去做什麽。我現在可以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這是錯誤的,尤其是在音樂領域。音樂畢竟是發心的,如果這個人設和你自己相差甚遠的話,最後你會變成一具空殼。所以我最後決定去做一件比較貼近我個性的事——做一名電子音樂創作人。為什麽呢?很簡單,十年前,我縱覽了一下,華語流行樂壇沒有一個主流歌手去觸碰電子樂市場,所以那對我來說是一大片藍海。

2013 年,尚雯婕參加了《我是歌手》第一季

有的人會說,那太需要勇氣了,怎麽可能一個選秀冠軍突然選擇進入一個非主流市場呢?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偏見,選秀冠軍為什麽不能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路線去嘗試呢?關鍵是我知道我要什麽,而且我對自己的能力有判斷。後來經過很長時間我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我終於又回到了大眾的視野,大家又開始關注我現在在幹什麽,去聽我的歌。有很多朋友看了《我是歌手》這個節目開始感歎,尚雯婕的音樂審美和水準已經是這樣啦!但其實大家沒看到的是,從決定做電子樂起,我們已經打拚了七八年的時間,非常努力地打拚,才等到了《我是歌手》這個機會來證明我們自己。

做音樂沒有捷徑可以走,你要做好的音樂,做得比別人好,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磨你的作品,讓作品盡量變得豐富、多元化、多維度,在各個層次上展現你對音樂的審美和你的記憶。只有付出大量的精力,才有可能把音樂做好。

此外,公司和藝人一旦確定了定位和方向,就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往下走,不要左顧右盼。還有,假的人設是不能持久的,如果你的才華不足以支撐你的人設,你的人設和你本人實在差得太遠的話,最後,所有的一切都會崩潰。

以上這些是我作為一個在這個行業親身體驗了十幾年的人所得出的一些感悟。當然其它的一些經驗教訓我也很願意總結出來,和更多的人分享。

3. 

內容生產和明星製造,同樣需要敬畏之心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開頭的主題“速成”的故事,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2014 年,我和我的合夥人成立了公司“黑金經紀”,不久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和小米雷軍見面的機會。在那個會面中,雷總和我們分享了他做互聯網產品的秘訣——“專注、極致、口碑、快”,然後我們就回去了。但是我們覺得如獲至寶,好像看到了成功秘鑰,於是我們就關起門來開始研究,怎麽非常快速地打造一個非常極致的有口碑的爆款。

這時大家的記憶中應該會飄過幾個字——“尚老闆的練習生”。當時我們推出了這個項目,選拔偶像男團。我們還聯合了幾家電視、線上媒體一起來進行招募活動。三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得到了六萬份申請,郵箱都被擠爆了。最後我們通過層層篩選留下了五個男孩,非常快速地推出了“fresh 極客少年團”。

fresh 極客少年團

2014 年我們就已經推出了智能互聯網時代下極客少年一族這樣的高概念,那會可得瑟了。我們還花重金讓他們去法國、日本拍攝,為他們接了不少代言,讓他們去了很多時裝周,拿了很多頒獎禮的獎。那時候很瘋狂,我們所有人都相信,這些男孩要一夜成名啦!我們要賺錢啦!但等到正式出道、正式演出時,我們就傻了。

我們發現這幾個都是半成品,環顧一下,有的唱歌不行,有的跳舞不行,有的說話都不行,有的啥都不行。我們猶豫了,是繼續重金砸下去,砸行銷,砸粉絲經濟,猛推他們上位呢,還是暫停腳步,補充他們的技能?當時正好是公司成立快兩年、男團推出一年的時間點,我們做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把男團解散。為什麽?我們的目標是做到世界領先,那男團成員就必須是五個頂尖的超級新人。最後我們留下了一些有潛力的新人,一個一個地去培養。

之後我們關起門來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經過一段時間的複盤後,我們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我們的產品策略和經營理念出現了偏差。“專注、極致、口碑、快”適合互聯網產品,這幾個字對高概念互聯網、資本市場來說是金句中的金句,但一旦沿用到娛樂產品時,就會讓一些人亂了陣腳,急功近利。

所以後來“黑金經紀”專門針對藝人經紀領域提出了 2.0 版產品策略,那就是“專注、極致、口碑、慢”。做好的內容產品真的要慢,你可以在模式、系統上去改善、加速,但研發過程還是要慢,你越快,後面被人詬病的幾率就越高。一個人或者一部戲,不是電腦可以算出來的大數據,絕對不是。更不可以被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倒逼著去研發產品,這是野蠻的資本運作,我們是拒絕的。

黑金經紀的簽約藝人迪瑪希參加了《歌手》第一季

所以從 2015 年底開始,我們就決定以一年推一個的速度慢慢地來推新人。2016 年底,我們簽下了迪瑪希,那會迪瑪希 22 歲,音樂世家、大長腿、高顏值、情商在線,所有的優點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事情很少見。所以迪瑪希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這時就有人說,好不容易付出那麽大的代價終於火了,公司應該趕緊變現掙錢,給他接代言、接演出。但那會我們就考慮慢下來,吸取之前的教訓,我們不應該太在乎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是應該想著怎麽把熱度延續。

後來我們讓迪瑪希去學中文、英文,給他接的通告也是比較符合他個人特色的,讓他回哈薩克完成學業,同步也在開發他的國際演藝事業。如果我們當初想獲取短期暴利,這個藝人的價值很快就會被消耗完,但是我們要的絕對不是只能紅一兩年的明星,我們要打造的是由內而外發光的恆星。也正是因為抱著這樣的初心,迪瑪希還能在一兩年之後活躍在觀眾的視野中。他現在的微博粉絲數量接近 500 萬,他前兩天剛發的新歌粉絲轉發量上萬,而且目前我們正在準備他的世界巡回演唱會。

另外,2015 年底我們推出的曾舜晞,2016 年底推出的侯明昊,他們的成績我們還是挺滿意的。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做男主角,都是從小配角,甚至從打醬油做起,慢慢提高自己的演技,而他們現在都是大的影視項目的男一號、挑梁者。我為這些年輕人感到非常自豪。

“黑金經紀”打造藝人講究持久度,需要有好的作品,有精致的演出,有不斷學習的能力。一個有潛質的新人從培訓到包裝,推出成名,甚至最後成為一個超級偶像,這一過程需要長期冷靜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年輕人可以有才華的加持,但是更需要的,是願意為了夢想而付出實踐,付出努力,這才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東西。

我不敢自稱為一個匠人,但有一點我必須承認,哪怕在這個光怪陸離的娛樂圈行業裡,做內容生產和明星製造,是非常需要匠人精神和對藝術的敬畏之心的。

回顧我今天講的這些故事,觀點就是,在任何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時間點,想要創造一次火爆的難度是不高,幾率也挺高,但那只是流星。如果你想成就一顆恆星,那麽“匠人精神”才是最好的保障。

所以我今天的偏見就是:所有不具備“匠人精神”的“造星”都是“造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