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膽囊癌預後差?新型免疫療法帶來新希望

在這個肺癌、胃癌、肝癌等癌症橫行的時代,膽囊似乎被很多人遺忘了。其實,膽囊癌在我國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不僅發病率非常高,還很難治癒。

那膽囊癌究竟是何方神聖?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唐啟彬介紹,膽囊癌是一種發生於膽囊黏膜的惡性腫瘤,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過程隱匿,且侵襲力強,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膽囊癌佔膽道系統腫瘤的2/3,且發病率逐年上升。

面對如此高的死亡率,大家需要提高警惕了。

膽囊癌早期癥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被誤診為膽囊結石或膽囊炎。所以若出現以下癥狀,需要警惕了!

1.右上腹疼痛

由於膽囊癌多與膽囊結石炎症並存故疼痛性質與結石性膽囊炎相似。開始為右上腹不適,繼之出現持續性隱痛或鈍痛,有時伴陣發性劇痛並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厭油膩、噯氣、胃納不佳。這是由於膽囊功能不足以對脂肪物質進行消化所致。

3.黃疸

黃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現。癌組織侵犯膽管引起黃疸。同時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現惡病質,皮膚、黏膜黃染,伴皮膚瘙癢。

4.發熱

部分患者出現發熱。

5.右上腹腫塊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現包塊。是因為腫瘤迅速增長阻塞膽管使膽囊腫大;如侵犯十二指腸也可以引起梗阻;另外腫瘤侵及肝胃胰也可出現相應部位包塊。

膽囊癌常與膽囊良性疾患同時存在,最常見是與膽囊結石共存,結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所以預防膽囊癌,首先要預防膽結石。

造成膽結石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喜靜少動

有些人運動和體力勞動少,天長日久其膽囊肌的收縮力必然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膽固醇結晶析出,為形成膽結石創造了條件。

2.體質肥胖

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飲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

3.不吃早餐

現代許多人不吃早餐,而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如果堅持吃早餐,可促進部分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

4.餐後零食

當人呈一種蜷曲體位時,腹腔內壓增大,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飯後久坐影響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

5.肝硬化者

這與肝硬化病人身體中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有關,身體中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則雌激素水準較高,加上肝硬化病膽囊收縮功能低下、膽囊排空不暢、膽道靜脈曲張、血中膽紅素升高等多種因素可造成膽結石。

6.遺傳因素

遺傳因子在明確膽結石危險性方面顯然起著重要作用。膽結石在膽固醇膽石症患者的近親中更經常發生。

有這些情況的朋友要格外注意,定期去醫院做檢查。

可能對一些已經患病的朋友來說,預防已為時已晚,治療才是硬道理。但是大家都知道,膽囊癌的預後特別差,膽囊癌五年生存率只有大概5%左右,這也表明了目前的治療手段對癌症治療的局限性,那是不是得了膽囊癌就意味著要等待死亡的降臨了?不!

近日,一種新型免疫療法——自源性體內免疫細胞激活療法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該療法是具有生物免疫調節功能的,擁有獨特的抗癌機制和廣譜治療癌症的優勢。該療法旨在激活自身的免疫細胞,使其與癌細胞作鬥爭。它可以削弱腫瘤微環境免疫抑製作用,顯著提升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功能,具有促進Th-1型免疫應答、誘導樹突細胞(DC)、B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的活化和增殖、調節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由M2型向M1型極化以及下調調節性T細胞等功能,這與同為免疫療法的美國 FDA 批準的單抗類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如 PD-1、PD-L1 單抗藥物不同,也不同於CAR-T等體外修飾、擴增T細胞進而回輸治療腫瘤的技術,而是以直接激活患者自身體內的細胞免疫反應,進而殺傷腫瘤細胞,因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抗腫瘤廣譜性和更易市場化的優勢。該藥品還可與多種抗腫瘤藥物聯合使用,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在腫瘤免疫學方面的最新發現和突破。據了解,2016年10月,其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正式批準肝癌治療的孤兒葯資質,2018年2月獲得胰腺癌治療的孤兒葯資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