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舌苔厚膩臉色黃,是濕氣太重,每天早上一杯它,濕邪盡祛!

中醫講,濕是自然界六大邪氣之一,又有「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的說法,人體內濕邪重會使身體出現沉、濁、痛等癥狀,很難受且很難祛除。但掌握好方法,濕氣能盡去。

怎麼判斷濕氣重不重,有哪些好用的祛濕方法?下面給你答案。

有這5個癥狀,說明你體內濕氣重

1.舌苔厚膩

這是判斷濕氣最準確的辦法。濕氣重的人舌苔白膩(寒濕)或黃膩(濕熱),寒濕症的人舌頭還會呈現淡胖的狀態,舌頭邊緣容易壓上齒痕,而濕熱症的舌頭是紅色的。

2.虛胖體「沉」

這個沉不是指重量大,而是身體裡就像充滿了水蒸氣的感覺,發沉發重。具體的就是感覺身體困怠,好像提不動腳不想動的感覺,且腦袋也像進水了一樣發昏發沉不清楚。有時還會關節沉,渾身酸痛。

至於虛胖就好理解了,就是體型胖,像水充起來的胖,或有點浮腫。尤其是容易沉聚在下肢,造成下肢水腫。

3.大便不成形

大便不成形,很鬆軟,且質地黏膩,容易粘在馬桶上沖不掉。

4.頭髮髮油臉色黃

頭髮、臉甚至是耳屎都油膩膩的,通常說明體內濕氣較重。具體的表現就是頭髮剛洗一天就髮油,臉上容易長痘,耳屎也呈油狀容易自己流出來。

濕氣重的人臉色也會發暗發黃。

5.胃口差總有飽脹感

該吃飯的時候總是不覺得餓,吃一點就感覺脹,甚至有食物往上頂的感覺。

祛濕:減少濕氣來源、增加排出

人體內的濕氣多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來源過多,包括環境中濕氣重如雨季時連綿陰雨天,還有飲食中攝入過多「助濕」的食物。二是,身體內有「除濕」功能的臟器能力下降,不能將體內聚集的濕氣排出,主要是脾肺腎,尤其是要健脾。

1.減少濕源

即少吃會」助濕「的食物,概括起來就是「肥、甘、厚、膩」的食物,具體來講就是少吃:

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動物的皮等;

甘,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奶茶等飲料;

厚,烹飪時放的調味佐料非常多,味道重的食物;

膩,吃起來粘膩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奶油、乳酪等。

這些食物本身助濕,而且會影響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導致水液滯留凝聚成濕。所以,少吃這些食物能減少濕的來源。

2.按摩除濕

中醫認為,濕氣通於脾,祛濕要健脾補脾。可以按摩和食補。

按揉祛濕要穴陰陵泉穴。這個穴位在小腿的內側,膝蓋下脛骨內凹陷中。

可以正坐或仰臥找到穴位,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左右腿穴位各60下,有酸脹感即可。

3.食補祛濕

冬瓜、薏苡仁、陳皮、山藥、萵苣、扁豆、紅豆等都有健脾利濕的作用。

最好是能堅持常喝紅豆薏米水,不但能祛濕還有助補血。這個要堅持才有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想起來才喝效果會大打折扣。

紅豆薏米水煮的方法不對也不行,很容易兩者都非常硬,甚至一兩個小時還熬不爛,費火費氣(或電)還容易把鍋燒乾糊鍋底。

推薦煮法:

1.選沒有霉味、稍軟糯的薏米,赤小豆,各50克;

2.加入足量水大火燒開後熄火;

3.停火燜半個小時;

4.再開火燜半個小時。

完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