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林清玄:現代人為何以濁為歡,以清為苦?

文/巴九靈

來源:吳曉波頻道(搜狐號)

2019年1月23日,著名作家林清玄過世,享年65歲。

他曾在書中寫道:“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

或是因為林清玄先生信禪宗,他的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

從他的文中可以看到他是以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

其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

有人評價說:“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

生活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裡,我們很少會抽出時間去看看書,品品茶,去品味“快時代”生活下的人生……

本期咪咕悅讀匯,小巴就為你推薦林清玄的《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柔軟的心》,帶你了解林清玄先生筆下的世界,以及屬於他的自在和逍遙。

這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柔軟的心

(節選)

林清玄

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譜生活的一種熱愛。

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裡體會到了比鑽石更吸引人的滋味。

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能感受到比提籠遛鳥更多的感動,或者甚至於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

這些就是“清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隻講究心靈的品味。

“清歡”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於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盡情的歡樂。

它也不同於杜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這樣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的感歎。

為什麽現代人不能過清歡的生活,反而以濁為歡、以清為苦呢?

當一個人以濁為歡的時候,就很難體會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歡樂已盡、濁心再起的時候,人間就愈來愈無味了。

最重要的是,信仰使人清靜自在,真心圓滿,遠離顛倒夢想。

沒有信仰的人難以知道信仰可以帶給人怎樣的快樂,也很難知道信仰可以達到怎樣平靜清淨的境界,當然不知宇宙之大,時間之無量了。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的痛苦、失敗、成功跟快樂,其實都是很類似的。

但是為什麽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開心,有的人卻活得痛苦,那主要是因為心的態度。

心有沒有經過訓練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個人如果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要過得開心,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態度就是,你要有不斷超越的心,不斷地去超越你原來的自我。

你做一個人就好像一座金字塔一樣,第一層是物質的、欲望的,第二層是文化的、文明的,第三層是精神靈性的、宗教的。

當一個人具備了這三種東西以後,我們才可以說這是一個完整的人,這個就是超越的心,不斷地去追求那個靈性的更高的境界。

當你站在靈性的高境界看起來,人生的挫折跟困頓,很簡單就化解了。

如果你造的船夠大,你就可以包容生命裡的負面情境,這是歡喜心過生活的第一個方法,就是不斷地保持超越的心,超越以後你的心就打開了,當然打開以後,每一天的生活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所以歡喜心過生活的第二個方法就是承擔的心,承擔的心就是活在眼前的心。

我們不喜歡凋零,然而,凋零是一種必然。

過去不能讓它過去,不願等待未來是人生最大的悲劇,其實,再怎麽好的戀愛,每天都是不同的,我們甚至無法維持對一個人的愛從早上到晚上都保有同一品質。也就是說,再好的愛都會失去,會成為過去時。

那些沒有經過監獄的悲慘的人,不會懂得外面的世界是多麽值得歡喜與感恩,你現在知道心靈監獄的悲慘,一旦你走了出來,就可以知道生命的確是值得歡舞和慶祝的。

不要哭了,不要恨了,當你停止哭泣與懷恨的那一刻,我在你的臉上看到春天的光輝,那時,你是多麽美,像一朵金盞花在清晨的陽光下溫柔地開放。

雖然我沒有見過你,但我真的看見了你轉化恨意之後,臉上流轉的光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