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悲痛!65歲老人從腹瀉到死亡,不過12小時……

夏天,誰還不拉肚子?

沒錯,夏天拉肚子很正常,也很常見,

但你可能不知道,拉肚子也能要命!

不久之前,急診科醫生@最後一支多巴胺寫了一篇《從腹瀉到死亡,不過12小時的距離》的文章,小編看到有好多朋友轉發。

文章中寫到:

一位65歲的男性在就診7個小時前出現了腹痛和腹瀉,實在有點支持不住了,掛了急診。患者和家屬都堅持認為是自己吃了過期的綠豆糕導致的拉肚子,讓醫生給點滴。

醫生看完癥狀之後,覺得不僅僅吃壞肚子這麼簡單,要求患者進行多項檢查,但患者及家屬不願配合檢查,最後在醫生的堅決要求之下才肯讓步。

但沒想到的是,第一個心電圖檢查剛做完不到4分鐘,患者的病情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醫生全力搶救但仍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此時距患者到達醫院不過5小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腹瀉的致死率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之後,高居各種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這位年逾六旬的患者,常年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大多數情況下心臟很有可能存在或輕或重的問題。在出現腹痛腹瀉之初,患者和家屬都沒有在意,隻不過認為這只是普通的拉肚子而已。

只是在腹痛不緩解,乏力明顯後才抱著到醫院點滴的目的才出現在了醫生的面前。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來說,發熱、腹瀉、嘔吐、納差、大量出汗後的電解質紊亂往往可以誘發嚴重的惡性心血管事件。

也很少有人知道:有些不典型癥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會以腹痛為首發的臨床表現。

醫生推測,患者死亡原因可能是多次腹瀉後電解質紊亂,加上低血容量性休克,最終誘發了心臟異常。

一位65歲的男性患者從第一次腹瀉到死亡,不過12個小時。

腹瀉三大誤區,千萬別再犯!

誤區一:腹瀉了就靠吃止瀉藥

大多數人在腹瀉時,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立即吃止瀉藥,但這並不可取。夏季腹瀉多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若一腹瀉就吃止瀉藥,也就意味著體內的「有毒物質」滯留,會加重對腸道環境的損害,威脅有益菌,很可能再次出現更嚴重的腹瀉甚至誘發腸道疾病。

建議一般情況下,一天腹瀉不超過3次,不必急著吃止瀉藥、消炎藥等藥物,適當多喝些水,吃點粥,補充淡鹽水。

誤區二:任何腹瀉都吃抗生素

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如:腸道功能紊亂、食物中毒、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抗生素無法殺滅葡萄球菌等病毒及寄生蟲。

腸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類細菌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以維護腸道健康。但抗生素會同時殺害有害菌及有益菌,不僅會導致有益菌死亡,還會造成對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壞菌群環境,反而加重病情。

建議如果病情嚴重,建議到醫院進行化驗,明確致病菌種類,再遵醫囑選用藥物治療。

誤區三:出現腹瀉不採取任何措施

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現更大的隱患。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會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腸毒素、神經毒素等有害物質,若不加以乾預,被人體吸收後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如:腹痛、頭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建議腹瀉時,應兼顧「排毒」與「止瀉」,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對於輕微的腹瀉,一般專家都會建議加強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腹瀉剛好轉時也不應掉以輕心。

專家提醒,遠離腹瀉,養成好習慣。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重點是防止「病從口入」。盛夏季節,應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良好習慣;不要到一些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小飯店或衛生條件差的路邊燒烤攤、大排檔吃東西。盡量少吃生、冷、硬食物,尤其是易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類、螃蟹等水產品,若食用就一定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

綜合健康時報等報導

新聞特選(戳下方標題)

多一個zan,小編工資漲一毛錢,

動動手指快來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