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腹瀉12小時後不治身亡!夏天拉肚子,真的會要命

喝著冰可樂,吃著冰西瓜

吹著冷空調

誒,肚子好像有點不對勁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夏季是腹瀉高發季

別拿腹瀉不當回事

下面這些案例,足夠讓你嚇出一身冷汗

急診科醫生@最後一支多巴胺,曾分享過一個病例。

有一名65歲的男性患者,因腹瀉來急診科就診。患者表示肚子痛、拉肚子,可能是因為吃了過期綠豆糕。

在問診過程中,患者家屬多次表示「能輸點葯嗎」「不用做檢查,就是拉肚子」「沒啥病,就是吃壞了東西」等等,如此喋喋不休,不肯配合。

醫生看完癥狀之後,覺得不僅僅吃壞肚子這麼簡單,要求患者進行多項檢查,但患者及家屬不願配合檢查,最後在醫生的堅決要求之下才肯讓步。

但沒想到的是,第一個心電圖檢查剛做完不到4分鐘,患者的病情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醫生全力搶救但仍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

從患者第一次腹瀉到死亡,僅僅隻過了12個小時。

醫生推測,患者死亡原因可能是多次腹瀉後電解質紊亂,加上低血容量性休克,最終誘發了心臟異常

事實上,腹瀉致死的案例並不在少數——

並不是所有的拉肚子都叫腹瀉

腹瀉在醫學上的判斷標準是:

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每日超過3~5次,多者達10次以上。

大便的性狀是判斷腹瀉關鍵的一點。腹瀉時每天排便的量很大(超過200克),大便性狀改變(如呈稀水便、糊狀便、蛋花樣便)或黃綠稀溏,或色褐而臭,或含未消化食物、膿血、黏液等。

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少數伴有噁心,嘔吐,腹痛,發熱,口渴等癥狀。

為什麼腹瀉的後果如此嚴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腹瀉的致死率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之後,高居各種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腹瀉容易造成體內大量水分流失,若不及時醫治和補水,那就可引起脫水,嚴重情況甚至會猝死!

而且,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來說,發熱、腹瀉、嘔吐、納差、大量出汗後的電解質紊亂往往可以誘發嚴重的惡性心血管事件。

也很少有人知道:有些不典型癥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會以腹痛為首發的臨床表現。

1.氣象炎熱,雨水多,為腸道病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

2.人體對外界病原體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但腸道致病菌多或「乘虛而入」侵害人們的健康。

3.夏季炎熱,睡眠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瀉病。

4.各種瓜果、涼拌葷素菜或冰鎮飲品、燒烤等食品的製作過程極易造成汙染而導致人們食用後感染機會增多。

5.夏季蒼蠅和蟑螂滋生,攜帶致病菌,傳播疾病。

腹瀉三大誤區千萬別犯

誤區一:腹瀉了就靠吃止瀉藥

大多數人應對腹瀉的第一反應就是吃止瀉藥,但這並不可取。夏季腹瀉多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若一腹瀉就吃止瀉藥,也就意味著體內的「有毒物質」滯留,會加重對腸道環境的損害,威脅有益菌,很可能再次出現更嚴重的腹瀉甚至誘發腸道疾病。

建議一般情況下,一天腹瀉不超過3次,不必急著吃止瀉藥、消炎藥等藥物,適當多喝些水,吃點粥,補充淡鹽水。

誤區二:任何腹瀉都吃抗維生素

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如:腸道功能紊亂、食物中毒、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抗生素無法殺滅葡萄球菌等病毒及寄生蟲。

腸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類細菌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以維護腸道健康。但抗生素會同時殺害有害菌及有益菌,不僅會導致有益菌死亡,還會造成對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壞菌群環境,反而加重病情。

建議如果病情嚴重,建議到醫院進行化驗,明確致病菌種類,再遵醫囑選用藥物治療。

誤區三:出現腹瀉不採取任何措施

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現更大的隱患。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會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腸毒素、神經毒素等有害物質,若不加以乾預,被人體吸收後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如:腹痛、頭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建議腹瀉時,應兼顧「排毒」與「止瀉」,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對於輕微的腹瀉,一般專家都會建議加強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腹瀉剛好轉時也不應掉以輕心。

播放GIF

本文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台,謝謝合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