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羽是什麽時候戴上綠帽子的?他為什麽要戴綠帽子?

關羽,三國演義裡說他: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丹朱,丹鳳眼,臥蠶眉。

什麽意思?

漢朝的尺跟現在不同 ,一尺大約0.23米,根據這個標準計算,關羽的身高大約在1.8米到1.9米之間,鬍子有40到50厘米,再加上紅臉以及那雙比較細長的眼睛,怎麽看怎麽神氣,怎麽看怎麽威風。

然而威風歸威風,他的穿著卻很讓人腹誹,怎麽個腹誹法?

傳統形象中,著一身綠袍也就算了,要命的是,頭上居然戴著一頂綠帽子。需要說明的是,古代帽子有巾、帽、冠、冕等形態上的區分,但功能大同小異,所以,本文一律統稱為帽子。

有人說了,現代綠帽子當然有別的含義,那是萬萬不能戴的,可在古代,古人就沒那麽多講究,戴一戴又有什麽要緊。那麽,事實真是這樣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從綠帽子的由來講起了。

一:綠帽子的由來

清朝的《笑林廣記》當中有這麽一則笑話:商人經常外出做生意,老婆就跟一個布販子發生了點愉快的關係,經常趁商人外出的功夫打野火,有一天,商人去城外打獵,布販子以為他又出了遠門,商人前腳剛走,布販子後腳就趕到了商人家……

正打算雲雨雲雨的時候,商人忽然回來,危機過後,老婆就向布販子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和布販子約定:“從今往後,只有看見我丈夫戴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才可以過來。”

綠帽子就由此而來,笑話的具體年代雖不可知,但從《笑林廣記》的成書年代看,至少在清朝,綠帽子的含義跟現在是一樣的,清朝以前呢?

宋朝王讜編纂的《唐語林》當中,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曰:

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吳人著此服出入州鄉為恥。皆相勸勵,無敢僭違。稅賦常先州縣。及去官,竟不棰一人。

唐朝有個叫李封的縣官,在延陵縣(江蘇常州)任職時,做了這麽一個有趣的規定,下屬但凡有人犯錯,就會讓他戴上綠帽子以示羞辱,結果呢,這個辦法居然比打板子還厲害,到李封任期結束,居然沒有一個人犯錯。

為什麽?

要害在於,延陵縣春秋時屬吳國,是吳國王子季扎的封地,那個地方有一個風俗,即“吳人著此服出入州鄉為恥”,當地人認為,戴綠帽子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因此,相互勉勵,都不敢犯錯,李封的手下就這麽好管理了。

吳人以戴綠帽子為恥,那麽,當時,綠帽子是什麽意思?跟現在一樣,下屬一犯錯,就認為他家中後院失火?

如果真是這樣,李封的規定就不是懲罰,而是侮辱,而侮辱,對視名節重於生命,對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古人來講,帶來的恐怕只有深深的反感和厭惡,而不是相互勸勉。

而下屬之所以相互勸勉,原因只有一個,戴綠帽子就意味著:與屠沽者同

也就是說,唐宋時期,青綠色是賤民服飾的顏色,青綠色跟賤民有關,李封的下屬怎麽著也是官,也是吏,有點孔乙己寧死也要穿長衫喝酒的脾氣,如今僅因一點小錯,就跟賤民等同,他們能接受的了嗎?

也從中可以知道,唐朝的時候,綠帽子就不是什麽好玩意,跟青帽子一樣,屬於下層勞動人民。

其後發展到元朝,這種觀點又起了點變化,元朝地方官自主修訂的《大元聖政國朝典章》中,有這麽一個規定,什麽規定:

娼寮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

什麽意思?

青帽子從所謂的“賤民”完全延伸到下九流,成了娼寮從業人員必備的服飾,到了明朝,朱元璋又進一步,於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下詔說:

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

什麽意思

將綠帽子與青帽子分開,並將綠帽子的職能固定下來。

綜上,唐宋時期,不管是青帽子還是綠帽子,都與所謂的“賤民”有關,是底層老百姓專享的服飾。到明朝立國不久,才把綠帽子專門分出來,成了某種特定行業人士的職業裝, 到了清朝,便衍生出現代的意思。

綠帽子的演變大致如此,那麽,這種演變,又跟三國時候的關羽有什麽關係,換句話說,關羽為什麽戴綠帽子,他又是什麽時候帶上綠帽子的呢?

關羽(?—220年)中國武聖

二:關羽的綠帽子

正史上,關羽只是劉備麾下的一員驍將而已,而且還有點好色,喜歡呂布部將秦宜祿的妻子杜氏,呂布兵敗之後,關羽曾向曹操請求,娶杜氏為妻,但曹操沒答應,從此,關羽就對曹操有點意見了,這並非胡說,《三國志》當中就有明確的記載,曰:

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講的就是這段故事,從這段故事中也可以看出,歷史上的關羽並非傳說中的那麽如天神一般,沒有一點缺陷。而天神一樣的關羽,是隋唐以後美化的結果,隋朝大和尚智者將之封為迦藍菩薩,唐朝唐高宗將之拉進武廟,地位與薑子牙等同等等。

我們熟知的關羽,來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的形象,而經過這種加工的關羽,最早出自元朝的雜劇,因為元朝正是三國戲風行天下的時候,自然就少不了關羽這位三國當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然而奇怪的是,元雜劇之中,關羽的形象並不同統一,元朝《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當中,關羽就比較懦弱,這一回,呂布虎牢關下挑戰,張飛要出馬,可關羽卻攔住他說:

……想呂布是一員虎將,威震於虎牢關,搠戟勒馬,聚雄兵十萬,健將八員,天下十八路諸侯,與呂布交鋒,不曾贏得他戟尖點地馬蹄兒倒那。想俺兄弟三個,兵微將寡,斷難拒敵,俺斷然去不得也……

這還是大家所熟悉的關羽嗎,當然,元雜劇中也有描述關羽英勇的,如《關雲長千里獨行》、《關雲長單刀劈四寇》、《關雲長大破蚩尤》等,這裡的形象就延續了唐宋以來的說法,將之描述成一位忠義雙全,有勇有謀的英雄。

從這個層面也可以看出,至少在元朝,關羽到底是什麽人?還是有爭議的,當然,也因為此時關羽戲劇的興盛,關羽的形象大致成形,模樣上大致與後世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他戴的是青色的帽子,即青帽子,而不是綠帽子。

但為什麽戲劇中,要讓關羽戴青帽子?

無他,當時,青帽子還是所謂“賤民”的專用,戲劇中讓關羽帶上青帽子,無非表明,關羽跟老百姓一樣,是來自底層的英雄,可以增強觀眾觀賞戲劇的代入感。

因此,關羽戴青帽子就流傳了下來,直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趣的是,我們熟知的關羽出自《三國演義》,然而,即便《三國演義》當中,為了表示關羽出自底層 ,可以讓他著綠錦袍,但帽子,還是沿用元雜劇的說法,戴的是“青帽子”。

羅貫中是明朝人,明朝,綠帽子的含義雖然與現代不同,但已經有了特殊的意思,羅貫中再怎麽著,他也不敢給關羽扣這頂帽子。

也就是說,起碼明初,關羽並沒有戴綠帽子,後來為什麽要給他戴上呢?

說來原因也很搞笑,因為青與綠相近,戲班打扮的時候,覺得綠袍紅臉配綠帽子比配青帽子更好看,從此,關羽就戴上綠帽子了。

也就是說,關羽戴綠帽子,至少是明朝中後期以後的事兒,至於為什麽要戴,完全是美學需要,誤打誤撞的結果,只可惜這種誤會,怕是永遠也改不掉了。

文/斯文卿相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演義》、《笑林廣記》、《唐語林》、《封氏聞見記》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