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花朝節:一個曾與中秋節並重的“最美節日”,如今鮮有人知

文/夜引風嵐

中國作為世界的園林之母,歷來便對各種奇花異草十分上心。栽培花卉、賞花品花的歷史也十分悠久。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詩經》中提到的花卉範疇便已有132種之多。中國傳統文化賦予了花木十分鮮活的人性特徵,並為之選擇主神與誕辰,因此而產生了與草木花卉相關的節日——花朝節。作為中國民間歲時八節之一,與中秋節拮抗。自先秦起源,至唐宋蔚然大觀,再至明清衰落而於現代複興。

花朝節由來已久,但是關於他的起源一直莫衷一是。古籍中曾記載先秦時期的的《陶朱公說》“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向大家揭示了花朝節的初始模樣。

人們將花草樹木人格化,並且與原始神、自然神甚至佛道故事相結合,誕生了民間的“司花之神”的故事。太平廣記中記載,花神名為女神名為女夷,是南嶽魏夫人的女弟子,擅長侍草弄花,後人因此尊她為“花神”, 並將花朝節附會為女夷的生日。因花神掌管人間植物生長繁榮,所以當到了每年花朝節這天,人們或在花樹下祭祀花神,或到廟裡燒香,以祈求百谷豐收,花果繁茂。

那麽具體來講,花朝節到底有哪些活動呢?

祭神與占卜

正如上文所提及,古代的人們將花草樹木人格化,賦予了花草許多精靈神仙,後來發展至十二花神、男花神、女花神等等,比如伽葉拈花一笑,便是從佛教中演變出來的男性花神之首。

花朝日祭祀花神,是各地的大事,無論身份高低貴賤,多會祭百花以祈求庇佑 。在唐代之前,祭神活動更多的是為上層貴族參加,而到了明清時期,則是集中在了百姓中間,大家多以寺廟、道觀、乃至宗族為部門進行祭祀。平民士子都撚香瞻仰,往來者無數,尤其是在寺廟之中,繪羅列種種奇花異果,建涅槃之會,掛名賢之書畫,吸引各地遊人前來觀光。

有些地方還會在花朝節祭祀土地神。因為土地神同樣也是主宰各種植物、莊稼的生 長、收成的神職。當時的人們多用用祭祀、祈求的方式祭拜土地神,以希望獲得糧食的豐產。花朝節對土地神的祭拜尊崇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人們對農業豐歉的關注與祈求豐產的心理。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是國家之根本。而古代的人大多認為花朝節當天會和一年的收成有著緊密的聯繫,於是大家多會以當日的氣象好壞來對當年的歲收進行占卜。“有利無利,多看花朝”。如果是晴天,便會天工化育,有個豐年。但若是下雷大雨,便會主歲歉收。若是天晴,農家多會聚集在一起,開始曬種子以祈求五穀豐登之意。

賞紅

何為賞紅?賞紅就是指年輕待嫁女子將五色的彩箋用紅線系到花樹上,或者用綢等來裝扮花草樹木,來保護花木不受雨摧風折,並祈求花神福佑自身。這些活動我們今時今日也依然存在,只是用彩燈來代替。在唐代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文人救助“百花”的故事。崔玄在百花園中休息,眾女子平素總被惡風所擾,便請他在苑中東側立一朱幡便可助女子脫困。而民間常“效崔元微護百花避風姨故事,剪五色彩繒,系花枝上為彩旛,謂之‘賞紅’”。

而賞紅這一事跡在歷朝歷代不乏其事。清朝的姚福均在他的《鑄鼎余聞》記載了:“桐鄉百姓於花朝日“用彩繒系樹......湖州一帶“以紅紬及紅紙系花樹上”。而在紅樓夢中第二十七回,提到了”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杆旄 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據學者考證,這一段情節描繪正是賞紅的民俗活動。徐珂的《清稗類鈔》中也同樣描述了花朝“孝欽後到頤和園觀“演花神慶壽”的故事。民國時期的吳存楷曾寫作《江鄉節物詩· 掛紅》中載有“花朝為百花掛紅,即護花幡之遺製也 。”

簪花撲蝶

簪花是女性追求美的一種方式,唐代宮廷已盛行,所用花材主要是牡丹。後來民間多用普通花草或布帛,以應花朝氣氛 。 明崇禎《烏程縣志》便記載了,當二月二日花朝節到了的時候,不論是男性女性,都會將蓬葉摘下來插在頭上。撲蝶則是花朝節重要的娛樂功能,花朝節的時候流行撲蝶會,是一種舞蹈性質活活動。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江浙地區。閨中女子都會參加撲蝶會,並且共遊共舞。

遊春作詩宴飲

在花朝的時候,不論是上層還是平民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宴會活動。比如明朝朝廷便在花朝節當日賜宴文武百官,讓人遙遙想起同樣會宴文武重臣的元宵節慶,二者有異曲同工之趣。男子在花朝節當日多會舉辦雅集來賦詩喝酒,比如隋朝的陳子良就曾有過在花朝節這天喝了點小酒,然後做了一首詩的故事流傳;女子則外出遊春賞花踏青,唐代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就生動的展現了這一日的踏春場景。

集市

花朝之日,由於人們多會外出參加各種集會、雅宴乃至祭神等種種活動,多會在固定地域形成熱鬧的市集,尤其以花市為多,除了單純的花果交易外,還有一些十分有趣的娛樂項目。比如秋千、蹴鞠、鬥草、選花仙等等。在有些地區的晚上,還會形成燈會。人們多會在花樹枝梢中張掛花神燈,燈火和紅花綠葉相映成趣,光怪陸離,十分好看。時至今日,杭州西溪一代依然有放花燈的習俗流傳。

花朝節的各種撲蝶、祭神、占卜還有鬥草、勸農、宴飲、寫詩賦文 、等等民俗活動 ,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雅致、爛漫、生活化等特質。花朝節與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相比較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價值,從根本上說它與自然崇拜和中國人傳統的愛花情結有關。花經歷代文人賞歎吟詠,具有深厚的人格和文化精神。儘管由於時代變遷,曾經漸漸淡去人們的視野,但是由於其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尚未湮滅,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現在人們對精神文化、休閑娛樂的需求不斷提升,花朝節必然會重現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之中。

參考文獻

《花朝節歷史變遷與民俗研究》

《民間賞花習俗——花朝節》

《花朝節與花神崇拜》

《紅樓花朝節小考》

《唐宋時期的花朝節》

《古代花朝節俗的農耕文化透視》

《花神文化和花朝節傳統的興衰與保護》

《農歷二月:中和、春龍、花朝和社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