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嚴監管“藥妝”被打回原形?業內人士稱擦邊球仍可打

本報記者 張 敏

近年來,藥妝在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受歡迎度日益提升。藥妝,因為有了“藥”字,讓這個化妝品的分量和身價倍增。

近日,國家藥監局卻對藥妝潑了一盆涼水。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其中提及:需要明確指出的是,不但是我國,世界大多數的國家在法規層面均不存在“藥妝品”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藥妝也受到了相關上市公司的關注。此前,包括雲南白藥等公司都紛紛加碼這一領域。

不過,記者在採訪時,卻發現這些企業不再以藥妝形式包裝產品。一家曾發力藥妝市場的上市公司董秘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產品早改稱功能性護膚品了。“藥妝一直都是不合規稱呼,行業規定也從來沒有藥妝這個說法。這一次只不過是監管部門又強調了一遍”。

對於此次國家藥監局的回應,一家化妝品企業人士認為,會對行業產生影響,但不會有實質影響。“企業有的是擦邊球可打”。

《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包括屈臣氏在內,店員仍在以藥妝形式向消費者介紹化妝品。但記者在多款產品的外包裝上,並未找到藥妝或者醫用護膚品的字樣。

平台已將藥妝、醫學護膚品屏蔽

1月10日,國家藥監局再次明確:我國現行《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中第十二條、第十四條規定,化妝品標簽、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不得注有適應症,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廣告宣傳中不得宣傳醫療作用。對於以化妝品名義注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

國家藥監局表示,避免化妝品和藥品概念的混淆,是世界各國(地區)化妝品監管部門的普遍共識。部分國家的藥品或醫藥部外品類別中,有些產品同時具有化妝品的使用目的,但這類產品應符合藥品或醫藥部外品的監管法規要求,不存在單純依照化妝品管理的“藥妝品”。

就在國家藥監局對藥妝一文發出解釋時,據媒體報導,歐萊雅集團收購的美國“藥妝”品牌CeraVe(適樂膚)在上海舉行了中國上市發布會。對於歐萊雅的中國藥妝計劃,會不會有影響,值得關注。

不過,據記者了解,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搜索“藥妝”、醫學護膚品這兩個字,已經是顯示無搜索結果。

此外,藥妝也常常是海外代購的爆品。

《證券日報》記者向一位日本代購詢問藥妝一事,其向記者介紹,日本也沒有藥妝這個說法。所謂的藥妝,是去藥妝店裡買東西。日本的藥妝店,既賣藥品,也賣化妝品。日本化妝品管理較為嚴格,分為普通化妝品和醫藥部外品。“醫藥部外品的管理較為嚴格,比如對一些成分的控制等等。其在商品外包裝上也會進行標注”。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藥妝很火,但很少有人能說清楚藥妝的具體內涵。在屈臣氏店內,店員向記者介紹,藥妝“刺激性小,溫和,敏感皮膚適宜”。

上述化妝品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很少有人認為藥妝是藥,但藥妝給人的感覺是品質和安全保障。

化妝品市場能否迎來嚴監管

據媒體報導,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7年中國藥妝市場規模達到625億元,年增速在20%左右。到2023年,預計中國藥妝市場銷售額將達到811億元。未來,在藥妝市場,尤其是化妝品市場能否迎來嚴監管,引起了市場關注。

在採訪過程中,有業內人士透露,相較於藥品,化妝品市場監管尚較寬鬆。未來,監管或將趨於嚴格。

據記者在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2019年1月2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全國化妝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開啟為“美麗事業”保駕護航新征程》一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李利、局長焦紅聽取了會議情況匯報。

會議分析認為,當前我國化妝品消費需求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化妝品安全已經成為民生關注新熱點。非法添加、假冒品牌化妝品、利用網絡製假售假等突出問題多發頻發,公眾的化妝品消費安全面臨新挑戰。我國法規配套制度仍不能完全適應產業發展,監管技術和手段不能完全跟上產業發展步伐,化妝品監管體制機制面臨新課題。

會議強調,2019年全國化妝品監管系統要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為契機,進一步健全監管制度機制;以打擊違法添加和製假售假為重點,嚴懲重處違法行為,進一步淨化市場環境;等等。

不過,上述化妝品企業人士認為,目前,國產藥妝規模很小,估計嚴格監管的可能性較小。“藥妝只是企業宣傳的噱頭,企業也可以換別的說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