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要真正實現“房住不炒” 需推動房子回歸原本屬性

  要真正實現“房住不炒”的目標

  3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在15個熱點城市,與上月比較,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只有1個(天津環比上漲0.1%),而環比下降的有12個,其中,深圳環比降幅最大,達到0.6%;與去年同月比較,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的有9個之多,同比跌幅最大的也是深圳,為2.5%。

  從熱點城市的情況看,似乎房價出現了下降的勢頭,2016年10月以來各城市陸續推出、屢次加碼的調控措施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但實際上,目前房價並沒有真正進入下降通道,而是在波動之中保持上漲和下降兩種可能性。

  首先,從一些熱點城市看,房價下行的趨勢並未形成,在某些月份下跌,但某些月份又會上漲;還有新房價格下跌但二手房價格卻上漲的情況。例如,深圳2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較大幅度地下跌,但二手住宅價格卻是環比上漲1.3%,在70個大中城市漲幅最大。去年9月份以來的6個月,深圳二手房價格的環比是2個月持平、4個月上漲,而同期新房價格環比大多是下跌。深圳的房價是在下跌還是在上漲?調控措施是已經產生了效果還是有待觀察?從不同月份看、新房二手房分開看,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可以說,熱點城市嚴格的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調控措施抑製了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限價更是直接抑製了新房價格,這使得調控參考的指標(主要是新房價格)達到了預期,但房價上漲的勢頭卻並沒有被真正遏製住,在某些時候、某些領域就會顯露出來。

  其次,從非熱點城市看,房價仍然在延續上漲的勢頭。根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的解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的銷售價格都是環比、同比均上漲。非熱點城市房價持續上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其房地產政策以去庫存為目標,對購房采取鼓勵而不是限制的態度,以及貨幣化棚改政策,增強了當地購買力;二是在熱點城市實施“四限”的情況下,一些投資投機的資金流向了非熱點城市;三是返鄉置業的情況增多,對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形成推動,一部分返鄉置業者是因為買不起熱點城市的房子。從這三方面看,推動房價上漲的力量仍然很強,熱點城市只是因為“四限”而受到了暫時的抑製。

  這三方面的購買力都離不開比較寬鬆的融資環境的支持。去年居民部門快速加杠杆,從今年前兩個月看,這種情況還在繼續,1月和2月住戶部門貸款合計增加了1.2兆元,多於去年同期。其中,中長期貸款的增量較去年同期少,短期貸款的增量較去年同期多,這說明,房貸受到了一定的約束,但仍有信貸資金以消費貸為偽裝流入樓市。

  可能在一些人看來,目前這種房價形勢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一方面,數據顯示參考指標達到了預期,說明調控起到了效果,同時,房地產市場的炒作現象也有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房住不炒”的目標。另一方面,房價沒有真正進入下降通道,那就不會形成主動擠泡沫的效果,可以避免形成處置房地產的風險而形成金融風險和經濟風險。

  問題在於,如果房價不能真正下降,那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如何得到抑製並減少呢?房價過高導致的經濟運行成本高又如何得到解決呢?現在仍然有資金通過多種方式流入樓市,其中以消費貸作為首付的風險尤其大。因此,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以及隨之而積累的金融風險,其實並沒有得到明顯抑製。目前房價處於一個很高的水準,使實體經濟難以承受,房價不下跌,這種狀況就不會改變。去年PPI漲幅很高,卻沒能明顯拉動製造業投資,今年1-2月的製造業投資增幅繼續走低,只有4.3%,這顯示抑製實體經濟的因素依然存在,企業投資的意願沒有恢復,房價高就是諸多問題的根源之一。因此,要真正實現“房住不炒”的目標,防範金融風險,要真正為實體經濟降低成本,就應當推動房子回歸其原本屬性。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