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科普: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驅寒補陽有一招!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而陽氣,就是人體的「太陽」。

中醫理論中歷來重視陽氣的養護,《黃帝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是說人體陽氣失其運行,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

易患6種小病痛

也許說陽虛寒濕症你沒感覺,要說下面這幾種小病小症,你一定深有感受,這些都是陽氣不足、體內寒濕重的表現!

手腳冰涼捂不熱,怕寒怕冷又怕風,胃寒胃痛腹瀉,過敏性鼻炎,頻繁的感冒咳嗽,夜尿多睡眠差……

1、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

天一冷,手腳就像冰塊一樣,睡一晚都捂不熱,只有泡腳後馬上睡覺才能暖和起來。

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癥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不過有一種冷,跟陽虛的冷要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這種情況,根本原因不是虛了,是堵了。

往往是肝氣不舒暢,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需要行氣活血,而不是補益陽氣。

2、怕寒怕冷又怕風

陽氣足則機體功能狀態就飽滿,陽氣虛者化生的熱量也不夠、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

這種怕風怕冷是長期的,不是暫時的,穿衣服總比別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低溫偏低。

頭怕風吹、後背怕涼,但生病很少發高燒,往往是低熱,到37度多就很難受了,吃退燒藥也不好退。氣虛也會怕冷怕風,不同的是氣虛一般會出現稍微活動就氣喘、出汗,這種情況補脾胃、補氣,效果更好。

3、頻繁的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邪風之至,急如風雨」,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的時候,急如風雨,讓人防不勝防。

陽氣足得人就算病了,癥狀看起來很嚴重,但來的快去得也快;而陽虛的人反而癥狀輕微,痊癒得慢。

因為疾病癥狀是陽氣與外邪鬥爭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覆,自然就好得慢。

4、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西醫又叫變應性鼻炎。每天早晨起來,接連不斷的打噴嚏,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在接觸過敏原後隨時打噴嚏。

更尷尬的是,不感冒也有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還可不自覺從鼻孔滴下。

從中醫的角度說,這就是正氣不足、寒邪入侵於表、鬱滯於鼻竅,主要跟肺、脾、腎的虛損有關,誘因多是夏季冷氣機使用過度。

5、胃寒胃痛腹瀉

有些人特別容易感覺胃部發冷,一受涼或吃些寒涼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時大便也經常不成形。這都是陽虛、脾陽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是五髒的後勤部,如果脾陽不足,運化能力差,脾胃之氣不能持續的供養五臟,最後陽氣就會越來越虛。

所以平時不要貪涼的,過多的吃吃冰的飲料冰淇淋、啤酒涼茶、寒涼的食物,會傷了脾胃之陽;也不要過用抗生素,這也會損傷陽氣。

6、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沒老,但晚上沒喝多少水,上床睡覺之前也上廁所了,但睡到半夜還是要起夜,甚至要起來好幾次,第二天早上起來昏昏沉沉,白天沒精神。

這是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身體裡的水不能被運化利用,很快就變成廢水排出去了,喝點水就跑廁所,小便也是清長。

「補陽」先要「護陽」

陽氣就如同我們身上「礦產」,「適度開採」才能長盛不衰。因此,補益陽氣不僅要做到「開源」更要重視「節流」。

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一邊補一邊耗,沒什麼效果,因為補的沒有耗得快啊。

不做以下損傷陽氣、耗散陽氣的事,才是最有效的補!


1.熬夜,總是超過23點也不睡覺

2.冷飲和涼茶是日常飲品,喜歡吃生冷寒涼

3.離冷氣機近一點,才夠涼快;冷氣機溫度調得很低

4.習慣光腳穿鞋,氣溫不高就穿涼鞋;天冷露著膝蓋穿短裙;夏季冷氣機下穿衣單薄。

5.過度節食,營養不良。

5.長期工作和生活在陰暗濕冷的環境。

6.長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類、利尿劑、清熱解毒中藥等。

7.長期大量運動,或喜歡桑拿 ,出汗過度。

8.汗出當風,大汗淋漓之後,喜歡吹風,甚至洗涼水澡

寒邪侵犯人體,都是從表到裡的,由淺至深的,所以當有外寒時要及時驅除。

驅寒有三個特別簡單的辦法,誰都能辦到:曬太陽+泡腳+生薑紅糖水。

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 大人小兒都要常曬太陽。寒氣重的人會邊曬邊打噴嚏,還有人曬太陽就流清鼻涕,這都是在排寒。

泡腳自不必說,很多人都有泡腳的習慣。

還有就是「生薑+紅糖」這個暖身的絕配。每天早上喝一杯薑糖水,驅寒又助陽氣升發,堅持喝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身體沒那麼怕冷、面色也沒那麼蒼白,變的紅潤起來。

【健康科普】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這樣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汙染。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噁心、食欲不振等現象。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因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二、調節飲食:

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適應的熱能。

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佔15~23%、25~35%、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三、斂陰護陽:

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

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接著要避寒就暖。冬氣象候較冷,人們要注意盡量待在溫暖的室內,減少外出次數。如需外出,記得穿上足夠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等。因此應注意減少洗澡次數,及洗澡過程的保暖動作。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特別注意!

四、適度進補:

在民眾的觀念裡,寒冷的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中醫對人體的調節滋補十分講究,根據天人相應,時臟對應的理論,冬季屬腎,腎主臟精而為生命之元,故冬月為四季進補的最佳季節。意思是氣象與人體方面四季時令對應五臟,冬季宜調理腎臟,腎是生命之元,因此冬季進補重要的是滋補腎臟,腎強壯人體亦強壯。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應多吃溫性、熱性食物,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生薑、韭菜、大蒜、蘿蔔、花椰菜、木耳等;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

在此要特別提出的是,冬令進補最好能夠向醫師顧問,以免誤用不適當的藥材,反而造成身體的不適。例如:腸胃有問題的人,一定要小心選擇適當的葯膳,否則過於滋膩辛辣的補藥,容易造成腸胃的損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