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臘八:沐浴食粥,溫暖無憂

悉達多太子(即釋迦牟尼佛)離宮多年,在森林荒野中尋師訪道。多年的粗食苦行,使他形銷骨立,虛弱已極。在覺察到極端苦行不能獲得證悟後,悉達多停止折磨自己。他沐浴更衣,接受了牧女為他供獻的乳糜。他進食後體力恢復、氣色轉佳。

莫高窟第61窟 北壁 牧女獻糜五代

十二月八日這夜,繁星閃爍,悉達多在菩提樹下進行絕不改變姿勢的“堅決靜坐”,這是覺悟之路上他的最後衝刺……

莫高窟第76窟 東壁 六年苦行 宋

“牧女獻糜”的故事在所有佛陀傳記中都有講述。

這段事跡,不但是悉達多放棄苦行、實踐中道的重要轉折,也意味著離群索居的“準佛陀”,終究需要回到世俗社會中,在凡人之力的幫助下超越自我。

臘八,最初作為釋迦牟尼證悟的日子屬於佛教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我們現在的“喝粥節”。

釋迦牟尼吃的“乳糜”是什麽神仙良藥呢?僅是用牛奶和粟米煮成的奶粥嗎?

據研究,佛經中的乳糜,與敦煌文獻中大量出現的寺院用油、酥、面、呵梨勒製作而成的“藥食”、“乳藥”趨同

比如,敦煌文獻中明確提到——

P.2040v:“油半升,臘月八日抄藥食用”;

P.3541:“酥一升,充乳藥”;

P.2863:“呵梨勒一課,充乳藥”;

S.1519b:“油柒升,酥半升,(十二月)八日靈藥食用”。

敦煌文獻 P.2040v 《淨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歷》

敦煌文獻 P.2863 《弟子施入疏文》

”,就是用牛羊奶加工提煉的油脂食品,在製作食物時加入酥,會使其香味醇厚、口感酥軟。“呵梨勒”(亦寫作“訶梨勒”),則是波斯等地種植的一味藥材,《金光明最勝王經》雲:“訶梨勒一種,具足有六味;能除一切病,無忌藥中王。”藥師佛將它持於右手,便可見其地位。“藥食”,也作“藥石”。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八中曰:“食當做石,取療病義,故曰藥石。夫攻病曰藥,卻病曰石。古以砭石為針也。”可知,藥石是具有藥用功能的餐食

古代敦煌寺院僧人的臘八飲食,就是由佛經中提到的“乳糜”傳承而來,將油、面、梨、酥、呵梨勒等食材烹飪食用,具有療愈疾病的藥膳功能。

呵梨勒(圖片源自網絡)

牧牛女奉獻乳糜的故事,被載入佛經廣為流傳,甚至影響到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在接受乳糜之前,悉達多王子在尼連禪河沐浴全身,洗去汙濁,所謂“浴佛”,便由此而來。

榆林窟第3窟 東壁 沐浴尼連禪河 西夏

人們為此沐浴賦予特殊的意味。敦煌文獻中亦有記載和說明——

P.3671、S.4663、S.5658等卷:“十二月八日何謂?其日沐浴,轉障除萬病,名為溫室,於今不絕。”

敦煌文獻 P.3671 《雜抄一卷》

在這天沐浴,更多了祛病除煩惱的益處。而牧牛女為悉達多王子製作乳糜、慷慨奉獻,大家認為,這是慈悲的施與,是功德無量的善事

對比今天臘八施粥,給並不相識的人一碗內容豐富、熱氣蒸騰、暖意融融的粥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安廣仁寺臘八施粥(圖片源自網絡)

釋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成道,是佛教絕對的大日子,這一天寺院必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

但除了釋迦牟尼成道的重要意義,臘月本就是民間傳統的“祭祖時間”

追溯到先秦以前,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往往是大家狩獵的“旺季”,他們獵取野獸,祭祀先祖,以求保佑後代平順、安康。

莫高窟第85窟出獵 晚唐

臘祭偏重人倫孝道,萬物本乎天、本乎祖,臘祭是關乎報本的重要事宜

《風俗通義》卷8《祀典》中說:“臘者,臘取獸祭先祖。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月”這一叫法,和臘祭的傳統脫不開乾系。“”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就是:“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因此人們常說,臘八是我國傳統臘祭與佛俗相交融的結果。

每年入了冬,就開始期待外婆煮的臘八粥,不一定人人都懂臘八粥背後的淵源和故事,但在香甜軟糯、回味濃鬱的粥飯入口時,嘗到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吧。

燃燈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獵臘祭……臘八的種種儀式,和外婆的臘八粥中寄托的情愫大概是類似的——溫暖、美好,充滿希望

《敦煌歲時節令》是敦煌研究院新媒體中心創立的數字媒體品牌,品牌理念是:傳承、人文、詩意、生活。以互聯網為載體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敦煌歲時節令》系列內容已步入尾聲,感謝大家一年來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你們一條條暖心的留言和轉發是對我們工作的莫大鼓舞。2019年,作為《敦煌歲時節令》唯一的主創團隊,我們將繼續創作並發布與品牌相關的延展內容,包括數字產品、紙質出版物、展覽等相關線上線下產品的授權合作。期盼有更多有識之士與我們一起守護敦煌!

主創團隊

策劃:杜鵑、郭沛琿

文案撰寫:田舒源、王芳芳、朱生雲

美術編輯:張新生、褚夢甜、孟捷

美術設計:荊偉、樊文文

學術顧問:馬德、趙曉星、王友奎、樊雪崧、朱曉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