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光皇帝的玩具——會變魔術的瑞士西洋古董鍾表

在故宮博物院豐富的藏品中有一類十分特殊且珍貴的文物,那就是鍾表。鍾表作為這些西洋奇器的代表,深得帝王的喜愛,也成為當時的中國人認識西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清宮留存的一千余件鍾表中有中國製造的,也有來自歐洲(如英國、法國、瑞士等)的產品。

瑞士鍾表

十九世紀 銅鍍金殼嵌珠畫琺琅懷表

瑞士製造 表徑五·五厘米?厚一·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瑞士鍾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觀造型新穎獨特的小型座鍾;另一類則是數量較多、精美別致的懷表。座鍾以各種建築和自然景觀為題材,其內部結構複雜,機件精密,除去計時打點功能外,最有特點的是其具備一系列的聯動裝置,如小鳥的鳴叫與跳躍動作、多組水法的轉動、魔術人變魔術等。

十九世紀 琺琅鵓鴿圖懷表(正、背)

瑞士製造 故宮博物院藏

懷表按照外殼材質可以分為金殼、銀殼、銅殼以及琺琅殼等類型,有的殼外還繪有各種美妙圖案。其造型設計更是別具一格,除市面常看到的圓形表殼外,還有昆蟲、果實、扇形等各種奇異造型。

一八二九年 銅鍍金鳥音魔術人鍾(修複前)

瑞士鍾表大師路易斯·羅卡特製造

修複前(左)修複後(右)的屋頂小鳥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魔術人鍾是瑞士鍾表大師路易斯·羅卡特於一八二九年(道光九年)製造,內有七套聯動裝置。鍾表的外觀為銅鍍金古典廟宇式,沒有表盤,在屋頂正中間有表示時和分的兩個方形小窗,按時間走字。屋頂端立有轉球和小鳥,運轉時小鳥不斷張嘴、轉身、擺動翅膀,身下的轉球也隨之轉動,方形小窗下有三個圓盤也會同時變色轉動。

修複後的魔術人

魔術人端坐屋內,當表演開始時,屋門打開,魔術人坐在桌子後面手持兩碗,其頭不時左右搖擺。當表演開始時,魔術師拿起兩碗以示下面空無一物,桌子正中的盒子裡會跳出小鳥,當魔術師扣下碗時,小鳥退回盒中,隨著兩碗不斷扣下抬起,每抬起一次下方均會出現不同樣式和顏色的小球,最後拿起碗時中間盒子裡的小鳥會出現在碗的下方,然後關門表演結束。

修複前的變魔術機芯(左)

修複後的變魔術機芯(右)

清宮做鍾處鍾表

乾隆時期,清宮做鍾處的鍾表製作達到了鼎盛,數量和品質相比於之前都有提高。這些鍾表大多標有「乾隆年製」款識,每做一件都必須先繪製圖紙,待皇帝審閱批準後才能開始製作。有時在生產過程中皇帝也會突發奇想要求改進,不斷地改變鍾表結構與造型。乾隆皇帝特別喜歡設計奇巧的鍾表,不僅要求外觀優美獨特,而且要求功能複雜。

清乾隆?紫檀木樓三套轉人鍾及款識

清宮做鍾處製造

清宮做鍾處所做鍾表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多以華麗而昂貴的木材作為鍾表的外套,在其上精雕細琢各種花紋裝飾,給人以高貴典雅的感覺。二是鍾表在造型設計上主要以宮廷建築為模型,將其按比例縮小,就連建築上小小的細節裝飾也都一一做出。每一件鍾表的製作都離不開造辦處其他作坊如鑄爐、漆、木、金等作坊的協作,是多種工藝的有機組合。

清乾隆 紫檀木樓三套轉人鍾(局部)

清宮做鍾處製造

清宮做鍾處製作的鍾表之所以能夠留下眾多精品之作,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這個時期有眾多傳教士來華,這些西洋傳教士進入宮廷教授鍾表製造的技術與方法,使得清宮做鍾處的匠師們學習到了西洋鍾表的製造技巧,無論在工藝上還是在技術上都能夠達到西方的製造水準。其次,清宮做鍾處的發展離不開帝王對西洋鍾表的喜愛。

清乾隆 紫檀木樓三套轉人鍾(局部)

清宮做鍾處製造

乾隆時期的木樓鍾可堪稱清宮做鍾處鍾表製造的典範,其中紫檀木樓三套轉人鍾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件。此鍾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底部為走時、打刻打點和打樂系統,上部則分為轉動八仙人和白猿獻壽兩個場景。整點時,音樂隨著底部動力機芯的轉動而響起,上部轉盤上的八仙人開始轉動,同時正中間的山下一隻白猿手舉仙桃向山中壽星進獻。

原文作者:亓昊楠(作者系: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0月刊《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西洋鍾表:幾件典型鍾表修複過程中的所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