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是真的嚮往田野嗎?還是像這本書的作者一樣嚮往自由

像魚從水裡遊過,或雨從天上落下來,瓦依那沒有花什麽力氣,即做出了赤誠且純淨的表達。對這個時代來說,這樣的音樂幾乎算回光返照了。

——樂評人楊波

瓦依那的音樂裡面有美國南方民謠的味道。而我,從岜農的音樂裡,聽到夏夜的蛙鳴,春天的花開,以及秋天的麻雀拍打翅膀掠過稻田,汗水在谷粒間啪啪滴落聲音。

——著名樂評人寧二

今日芒種,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我們喜歡“芒種”這個詞,好似讀出聲來,就已經身在田野之中,更靠近大自然了。

然而事實卻是,我們因為忙碌的現代生活,離鄉野、土地越來越遠,好像只能在過節氣的時候,才會想起季節在更替,植物在生長,時間才又重新被具象化。

不斷被討論的“996上班製”,《我,到點下班》電視劇的走紅,這些都反映著現代都市人想要逃離鋼筋水泥叢林。於是,我們開始著迷於明星營造出來的“嚮往的生活”,渴求通過幾十分鐘的電視節目離鄉野更近一些;我們點開一個個“李子柒”、“華農兄弟”們的短視頻,將其作為快速閱讀現實向“種田小說”的捷徑。

是我們真的嚮往鄉野嗎?還是只是嚮往“自由”?

今天我們想向為大家介紹這麽一個人以及他的詩、樂隊、原生態音樂,還有他的這本新書《低頭種地,抬頭唱歌》。

01

這是慶幸回到鄉村的他

他叫岜農,一個人從鄉村走向城市,做過攝影后期美術編輯、雜誌社的美術編輯、平面設計等等一些看起來體面的工作。卻在某一天,他放棄了城市的生活,選擇回到故鄉,依靠故鄉的山水生活,過著低頭種地,抬頭唱歌的日子。

問起讓他回到故鄉的原因,他只是說了一個關於冬天的故事:在某個寒冷的冬日,有一個人從封閉的工作室出來透透氣,看到一個乞丐慵懶地坐在馬路邊曬太陽,那個人頓時覺得自己比乞丐還可憐。

這個原因對於岜農有多重要,我們無從知曉,只是知道,他慶幸自己能夠回得了鄉村,“只有吃夠了在鋼筋水泥叢林、茫茫人海中奔波的苦,生命時間被工作安排分割的苦,才能像現在這樣懂得欣賞珍惜鄉村生活的美好。”

回到了鄉村的岜農,隨性自由地安排時間,主動任意地設計種植自己的食物,隨時還能偶遇路邊野花交替開放,野菜可以任意享用,勞動歇息時聽蟲鳥唱鳴,回家路上看永遠不一樣的晚霞、潑彩山水畫,等等,這一切都讓他覺得美好和幸福。

02

這是他的原生態音樂和瓦依那樂隊

有樂評人說,岜農和他樂隊的音樂裡,能夠聽到夏夜的蛙鳴,春天的花開,以及秋天的麻雀拍打翅膀掠過稻田,汗水在谷粒間啪啪滴落聲音。

有聽眾說,聽完他們的音樂,可以感受到一種簡單、自然和另類的瀟灑快樂。

用一把吉他和一片樹葉,岜農和他的瓦依那樂隊便有了這些帶有泥土味的音樂作品。他們再用家鄉話配詞,整首曲子便離自己的土地更加近了。

在他們的歌裡,有土地,有草木,有大雁,還有“哪顆螺螄不沾泥”。

在農忙的時候種地,晚上回家困了便睡覺,在勞動中有些感悟便簡單記錄下來。若是閑下來沒有農活的時候,岜農則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玩樂器和琢磨新創作的歌,用情緒和新的表達去創作歌曲。

像《Rongh rib(螢火蟲)》這首童謠,便是邀請到全村的小孩,兒時的玩伴,以及本地的同學朋友等等集體來創作。他說小時候唱這首童謠,便是小夥伴們一起追逐螢火蟲一邊唱的。而如今長大了,他仍舊希望能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大家放下各種成人的芥蒂。那麽這種方式便是唱歌,即使音不準也無所謂,這種混合或許才是最準確的鄉音。

除了能在他們的歌裡聽到大自然,我們還能聽到更多對於人生的思考與反問。歌曲《發展中的板老屯》是關於時代大流的懷疑與判斷,《阿妹想做城裡人》是關於生活方向的探討,《回家種田》則是各種思考判斷後對生活的答覆。

03

用長詩表達一種哲學觀

岜農不僅寫歌,還創作了長詩歌。在一萬餘字的壯族口頭文學式的神話長詩中,我們看到了更加樸素又真實的哲理。這種語言形式源於壯族民間師公的口頭文學《布洛陀經詩》,但我們想你一定也能看懂其中的奧秘。

鳥幫忙搭窩

人得樹上坐

獸得樹上躲

地開百花結百果

餵養人和物

有時兔子生過多

方圓坡嶺吃光光

四周原野啃禿禿

就請狗來幫

就請豺來助

慢的就挨抓

懶的就挨吃

那時萬物是兄妹

布洛米姆來造就

根性差不多

心思全通明

好玩的事自然有

高興的事自然多

人跟動物草木做遊戲

對方商量好

可換對方衣

人換鯉魚水中遊

魚換猴子樹上走

猴換鷂鷹天上飛

鷹換桃花嶺上頭

在岜農的長詩中,以人性的變化為主線,鋪展開了複雜的人類社會發展圖。他嘗試著用古老的語言來表達,因為他認為自己想要表達的世間觀跟古老文化之間的很大的共通點,而神話,直接指向生命的本質。

而今天所提及的一切,其實在這本《低頭種地,抬頭唱歌》我們都有收錄,有岜農的長詩、繪畫,有他回鄉的故事,有原創歌曲,重要的是還能立即掃描聽到他們的歌。

我們期待在你聽他的歌以及閱讀他的文字時,能夠為你帶去一絲自由的氣息。

《低頭種地,抬頭唱歌》

著者:岜農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為作者的長詩、歌詞、繪畫以及訪談的合集,主要展現了他作為一名樂隊主唱,為了追尋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間,從城市逃離回到西南鄉野開始半農半歌的生活的心路歷程。書中選取了80幾幅精美插圖,關於岜農的唱片、種地、音樂和個人生活,圖片處處透露出一種悠然的閑適和美好,並以二維碼的形式嵌入36首岜農自創的原生態歌曲,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本書無論是詩歌語言、繪畫風格還是背後的思想都有一種讓人感動的乾淨和淳樸。

腳下是泥土,心中有詩意:願你生而自由,遵從內心地過僅屬於自己的一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