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藝術家王有政:“自然”是我創作的唯一女神

“自然主義”、“愛與生命”“人性之美”等關鍵詞屬於王有政。與長安畫壇悲愴、雄渾、濃烈的西部風格差異在於,王有政的鄉土寫實人物畫中洋溢溫馨與甜蜜,是首首動聽的夜曲。

“當他來到這個世界,從母親的慈目中第一次感觸到真愛;從此,一顆種子深藏與心。後來他做了畫家,便到世上去尋找、去相認、去表述,不知疲倦地將充滿真愛的溫馨人性播散在他的作品中。”其多年同學好友、評論家程征這樣概述。

另一位評論家好友劉驍純則為王有政的畫風定義為“田園自然主義”,認為他藝術風格鮮明而穩定,在用自己的真實生活感受和真實心情“描述生命。”

王有政也是全國美展上走出來的畫家,從1979到2009年間,他曾連續五屆獲得美展各類獎項。他對生活美、人性美、親情美、自然美的獨特發現,應了羅丹的話: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中發現中美來。

不是宏大敘事、不是長歌當哭,畫裡永遠是樸素的、明媚的農民。

“自然”是王有政創作的女神。

一戰成名 追憶《悄悄話》的背後

1979年,是王有政榮耀的開始,也是其審美態度與創作觀念上的重要轉折。

那一年,王有政38歲,供職於陝西省群藝館,以《悄悄話》獲第五屆全國美展的二等獎,名滿美術界。那時,鄉土寫實繪畫正崛起,藝術家們大都站在宏大的高度上審視農民,帶著史詩般的悲憫和苦澀。而王有政以自然主義的、樸素的農民視角畫農民,畫面上是田園式的溫馨之美。這很與眾不同,而這條“鄉間的小路”日後成為他不變的創作源泉。

《悄悄話》是在王有政的激情和衝動下易稿11次完成的創作,畫中老農是陝北卜家溝的卜學鏞、孫女是自己的小女兒慧慧。而靈感來源也有故事:1978年的某天,王有政去碑林博物館找老同學,在傳達室等候時,一個小姑娘突然跑進來,趴在門房老先生耳邊悄悄說了一段話,老先生會心笑著,小姑娘說完神秘的跑走了。這個瞬間打動了王有政,閱盡人世的滄桑與初涉人間的燦爛,普通人的親情之美多麽醉人。

王有政抓住了這一幕,產生了不可抑製的創作衝動。他找到平日陝北寫生拍攝的老農正面照片,和小女兒的側面照排在一起,作品的“核”產生了。王有政開始起草圖畫正稿,將在西安美院附中和大學以及工作後掌握的所有繪畫手段全使用上了,為了達到理想境界,他吃力地“連滾帶爬、連啃帶咬、不擇手段的走了過來”。反覆琢磨、招數使盡,王有政才結束《悄悄話》的創作。這種不留後路的拚盡全力,成為王有政迷戀的狀態,這種狀態也使他一戰成名,不光美展獲獎,也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美術》雜誌邀約談創作體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媒體刊發,同時被選入了中小學美術課本。

《悄悄話》中,灑滿陽光的窯洞迎來春天,枝丫上開了花朵,老母雞帶領一群活潑潑的小鳥在覓食,背著書包手拿作業本的小姑娘趴在和藹的爺爺耳邊開心地說著悄悄話,是溫馨美好農家日常。農民生活有許多艱辛和苦澀,而王有政善於關注和捕捉的恰是這些“美”,這一宗旨再也沒有變過。

五人藝術小沙龍 找到藝術的“核”

與王有政的《悄悄話》一起在1979年成為藝術焦點的還有其同窗、同事兼多年好友的郭全忠,郭以《千言萬語》同獲二等獎。這不是巧合,這其中也有值得探究的動人故事和藝術探索歷程。

1958年,王有政從晉南農村考入西安美院附中,三年的學習後王有政在1961年得了一場病,回家休養一年多之後,1962年底返校後分到了郭全忠、程征、王寧宇等好友的班級中,從此,幾人成了終生好友和志同道合的創作夥伴,加上1973年央美畢業分回西安的劉驍純,五人藝術小組在70年代持續了近十年。五人中,王有政、郭全忠成為優秀的畫家、而劉驍純、程征、王寧宇成為出色的評論家,在中國美術領域各領風騷。

這是一段佳話,也是藝術界的小傳奇。王有政說:“正是我們五個人年輕時對於藝術的癡迷與不間斷的深度探討,我才找到了藝術核。才有了後來。”

1964年7月,王有政們附中畢業,這一年很特殊,全國的美院國畫系全部停招,唯有西安美院在石魯等先賢的爭取下,有了五名新生的名額,而王有政和郭全忠因為優秀的專業能力被錄取,同伴其他三位分別是蔣一功、耿建、師鋒光。同樣擁有畫家夢想的程征和王寧宇考入當時的工藝美術系。國畫系由鄭乃珖、陳忠志、陳光健任教,隨時也可向劉文西請教,王有政在四年的大學時光打下了扎實的繪畫功底。

1970年,王有政和小其三歲的郭全忠被分到陝西省群藝館,這在當時,是唯一可以專業搞創作的藝術部門。程征別分到鹹陽藝術館,王寧宇則因歷史原因分到安康一家與藝術毫無關係的部門。但是,他們對藝術的追求和理想依然在工作後持續連接著彼此。程征對美學理論和美學風格產生了興趣,王寧宇則迷戀上民間美術和地域文化。他們在畢業後經常在一起討論藝術問題。到了1973年,央美史論系畢業的劉驍純畢業回西安工作,也分到了群藝館,相同的追求與共同層次的水準使得五人迅速成為好友,並形成了民間藝術小沙龍,經常匯集一起研討。北京回來的劉驍純在知識體系和學術上對他們幾個影響頗深。

王有政回憶,當時群藝館在西安西七路,“我在傳達室邊上有間小房子,當時妻子在藍田教英語,回家不多,這裡變成了我們五個人的地下沙龍。平時,我和郭全忠經常和劉驍純夜談。周末或出差時,程征和王寧宇回來便一起加入。”那時大家正值青壯年,有無數的想法和熱情,經常探討和爭論,很多迷惑的問題在大家的交流碰撞中得以解決,正是因為這些數不清的“小沙龍”聚會,五人才成為精通藝術理論和創作的高手。王有政感慨地說:“我是在這裡找到了藝術的核。”

王有政說五人藝術沙龍探討的問題極其多,對他產生影響的觀念大概有幾點:在司空見慣處發現美;當一幅畫有了“魂”,便有了生命;內容與形式的平衡;認識自己等。正是這些理論成為利器,幫助他打了很多戰無不勝的漂亮仗。

除了群藝館的日常創作,王有政也曾以美術骨乾調入當時的“秦文美”創作宏大歷史素材,得到過石魯先生的親自指導,在1975年畫過巨幅作品《我們是大地的主人》。“這幅畫是由200多個人物組成的大場面,其中有具體生活依據的人物形象90多個。在畫這張畫前我只能畫兩三個人的組合畫面,這之後,畫再多的人物組合我也 不拍了。”王有政說。而王有政的創作能力也是由這幅畫開始受到關注,曾上過1977年《美術》第五期的封面,也入選過大型美展。

但是,這類風格是自己的藝術終極追求嗎?王有政還在繼續尋找。直到1978年,他和劉驍純同下陝北,在不斷的交流碰撞中,他的藝術理念和審美目標開始明晰。他開始畫感動他的鄉間生活情趣和美好的畫面,當時的社會環境已經松動,這些有別於“高大全紅光亮”的作品,也得到劉蒙天、劉文西等前輩的支持和肯定。於是,迎來了王有政的《悄悄話》以及以後不變的“田園自然主義”系列作品。

在那之後,也形成的王有政判斷一幅作品好壞的標準:“不僅要看它是不是一個完美的形式構架,而且要看它有無生命的構架。真正的藝術是有生命的。藝術品的生命不是在畫室裡推敲出來的,而是藝術家被生活中活生生的東西感動時所獲得,並在表現時得到充分表達。”

母親,我心中的佛

在王有政自然主義的大量作品中,親情佔很大的比重,而母親這一角色更值得關注。

1994年,《母親,我心中的佛》採用了象徵手法為“母親”造像,並在畫面上方書寫了大段文字表達王有政對母親的崇拜與愛。

而1991年的《遊子歸》則是王有政和自己母親相處的真實描述。作者睡在母親身邊,目前則在安詳地做針線,是詩人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真實再現,視之令人淚目。王有政解釋:對於母親來說,兒女就是她的“作品”。如果她的孩子成人了,而且還做出了一些成績的話,那麽,母親就會覺得她的“作品”是成功的。

王有政有位平凡偉大的母親,雖處鄉村,也是讀書識字上過女學的。正是如此,她在貧困的環境中一手將幾位孩子撫養長大並都送往學校接受了好的教育。也因如此,王有政永恆懷念鄉間生活和無私母愛,並遺傳了母親溫柔並堅韌的性格。

2000年,王有政的母親於97歲高齡去世。王有政悲痛難抑,並請書法家友人雷珍民為目前撰寫墓志,描述了母親“寸足當男,披星戴月,揮鐮策鞭,紡織廚作、一肩承擔”的艱辛勤勞。並認為其母是“賢妻良母表率。”

母愛的滋養是王有政創作源泉之一,他從生活中不斷挖掘,形成動人的母愛系列作品,更廣泛地被社會接受。

一直“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王有政的所有作品,可以用“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概括。

他欣賞法國畫家米勒,某種程度上,他就是中國的米勒,畫不盡的鄉間人物,傾注不完對於農民的質樸感情。

王有政曾無數次去陝北,並長期在一個叫卜家溝的地方創作。其好友、評論家王寧宇曾在文章《他從鄉間小路走來》寫道:莽莽無際的黃土高原、滔滔南流的黃河、鄉間的小路崎嶇蜿蜒,他是從這條小路跨進文化古都長安的。美術學院十年寒窗沒能把他改造成“文人雅士”,他本能的更傾心於母親土地的懷抱。

在“鄉間的小路上”,他創作出了《翠翠、莉莉和嬌嬌》《捏扁食》《老驢頭》、《豔豔》、《讀》、《小卓瑪》、《奶奶孫孫》等等鄉土自然主義作品。

劉驍純在王有政的某次個展之前曾撰文將其作品定義為“田園自然主義”,王有政說:假如自然主義就是“自自然然”,那麽我寧可信仰這種“自然主義”。

王有政已經70多歲了,幾十年來,在外界發生無數變化的時候,他不為所動,堅守、深挖著他的田園“溫馨人性”。就算在80年底中期,他調入畫院,在85傳統筆墨和85思潮的雙重夾擊下,有過困惑和不解,依然沒有改變他1979年形成的審美定勢和創作手法與方向。

也許,在王有政的觀念裡:美是永恆的。

後記:羅丹曾說過:“自然”是你們唯一的女神。王有政認可這句話,並始終踐行著自然主義和美的追求。

“如果要說我這輩子有點什麽貢獻的話,就是對生活美的一些發現。如果我的畫能喚起觀眾對生活的熱愛,就是我最大的滿足。”這段話是王有政多年的堅守,他很早前就意識到這是自己要走的路,並持續這個方向。現在,依然不會改變。

王有政藝術簡歷:

1941生於山西萬榮縣,1964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附中、1969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畫專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陝西美協顧問、黃土畫派研究院付院長、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陝西省文史館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79年作品《悄悄話》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二等獎;1984年作品《捏扁食》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作品《翠翠莉莉和姣姣》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1989年作品 《倦旅圖》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牌獎;1994年作品《母親 我心中的佛》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1999年作品《讀》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牌獎;2009年作品《紡線線--延安大生產運動》(與楊光利合作)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七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編輯:徐美珊 李思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