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鳳雅事件:提早預防 不要讓可避免的悲劇再重現

前幾天,一組漫畫刷爆了微博

一個3歲小女孩的去世引起了一場網路大戰

這個小女孩叫王鳳雅

01

王鳳雅的去世為何引發網路對戰?

2017年11月3日,在某眾籌平台上,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與尋常女孩不同的是,小女孩的一隻眼睛,如貓眼般閃爍著白光。這個小女孩,就是王鳳雅,她所患的病,叫做「視網膜母細胞瘤」。

好心人的眾籌並沒能留住這個可愛的小天使。2018年5月4日,王鳳雅離開了這個她還未來得及好好欣賞的世界。對於王鳳雅的離世,網路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志願者表示「我們看到王鳳雅去年11月份拍的照片就是典型的『黑曚眼』,說明腫瘤雖然已經長大,但還未長到眼外。如果這個時候接受治療,5年生存率相當高(94%),而且眼球的視力也大多能保護下來。」他們認為,正是王鳳雅家人在籌得善款後,並未物盡其用,導致錯過了王鳳雅的最佳治療時期。

而王鳳雅的爺爺則表示,2017年11月初,他們便帶著王鳳雅到鄭州最好的醫院就診,得到的診斷結果卻是:「兩隻眼睛都有癌細胞了,要摘除雙眼,且不一定能活過一年。」在這種情況下,專家給他們的意見是「這個手術沒必要,因為兩隻眼睛都有癌細胞,已經擴散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建議給孩子做手術。」這才有了之後的保守治療。

王鳳雅的去世是因為上述何種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的是,王鳳雅最後的去世,很有可能是癌細胞侵犯大腦,引起的顱內高壓、腦疝,從而導致的心跳呼吸驟停。

這個來到世上不過才3年的孩子,就以這樣一種方式遺憾地離開了我們。而這個悲劇,本可以避免的。

02

早預防 早乾預 讓悲劇不再重演

那麼王鳳雅『黑曚眼』是怎麼產生的?視網膜母細胞瘤又是如何形成的?

視網膜母細胞瘤長在視網膜上,來源是視網膜母細胞。這種胎兒的原始細胞,本來可以分化發育成成熟的視網膜細胞,從而擁有感受光線、形成視力的能力,但由於一個重要的基因突變,導致視網膜母細胞失去了分化成視網膜細胞的能力,成為迅速分裂增殖、不受控制的癌細胞。也就是王鳳雅患病的初期階段。

如果王鳳雅這個時候通過外科手術治療,她很有可能成為5年生存率94%的成功案例,而且眼球的視力也大多能保護下來。

若是腫瘤長得太大,為了保護視力,可以先進行幾次化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治療,將對視力的損害儘可能降到最小,這時王鳳雅還是可以有很高的生存率。

然而因為發現和治療的不及時,這個原本可以從死亡線上拉回的天使,還是去了天堂。如果王鳳雅的父母能早一點發現孩子的不對勁,或許這一切都能挽回。這也說明了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眼部惡性腫瘤,每15000個新生兒中會有1個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平均發病年齡在2歲左右。

視網膜母細胞瘤往往具有遺傳性,患者父母,或者是有家族史患者的父母,應高度警惕腫瘤的發生,以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由於發病時患兒年齡尚小,還不能夠準確表達,這就需要家長們多加留意,細心觀察。早期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會使瞳孔在照相打光時有異常的黃白色反光,與另一隻黑色瞳孔形成鮮明的反差。專業上的說法叫做「黑矇貓眼」,的確像極了黑夜中的貓眼。這是判斷孩子是否患病的重要依據之一。

目前視網膜母細胞瘤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對於有視網膜母細胞瘤家族史的家庭,進行基因檢測、遺傳顧問,可以減少患兒出生幾率。同時要開展新生兒早期眼底篩查,早期乾預,提高預後。杜絕患病隱患,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