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低能量的孩子只會玩手機、愛生病、發脾氣……

寶寶剛出生時,每次看到負面新聞,總擔心自己孩子長大後,如果運氣不好,會招惹上那些是非,看到少年荒廢學業,沉迷遊戲等不良嗜好,也隱隱有些危機感,一種對於孩子未來無法把握的無力感,甚至看到一個乞討的老人家,我也會莫名傷心,想老人家的媽媽當初生下他時,一定也是懷著美好的願望,不願孩子流落街邊吧。

或許是那段時間,產後身心俱疲吧,所以才會產生那麼多憂慮,再後來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的發現,孩子為什麼會沉迷卡通片、不愛學習、脾氣暴躁……等等負面行為,都源自能量狀態太低,一個高能量的孩子,自然會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有穩定的情緒,懂得邊界在哪裡,學會去聆聽,去接納遊戲規則。

孩子的能量狀態完全是由父母決定的,回顧自己陪伴孩子成長這幾年,孩子生病高峰期,幾乎都是在我的低潮期,我被自己的負面能量糾纏著,雖然非常用心帶孩子,犧牲所有的時間陪伴孩子,但是孩子也一直處於低能量狀態,反覆生病,愛哭鬧。

因為孩子反覆生病,讓我根本就高興不起來,孩子生病時,很焦慮;不生病時又擔心孩子突然間又生病,總感覺一切都那麼無力。

大概兩年之後,我突然間發現,孩子生病沒什麼大不了,複雜一點,就是多病上三五天,最後還是會病好的,上天已經給我一個健康的寶寶,已經很知足了,我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起照顧生病寶寶的責任。

當我接納孩子生病是正常的時候,一切變的豁然開朗了,孩子竟然越來越少生病了,最重要的是,我學會經常去觀察自己和孩子的能量狀態,有意識去調整我們生活節奏。

我個人感覺孩子能量狀態的來源非常簡單,是父母高品質的陪伴,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接納、鼓勵、讚揚,讓孩子在愛中獲得安全感和力量感。

孩子不是完美的,不可能都處於高能量狀態,我們要允許孩子處於低能量狀態。有時候在公眾場合看到父母對著哭泣的孩子不停的講道理,不停的問為什麼要哭泣,我很想過去抱抱孩子,其實孩子此時需要的只是一個擁抱,他處於低能量狀態,需要父母的愛來充電。

孩子每一次哭鬧、任性等不良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是在告訴我們,孩子需要充電,我們需要找到孩子背後的原因。

有一個朋友跟我說,她的孩子特別固執,每次跟他說A,他就偏偏B,用了各種手段,甚至懲罰都沒有用。我跟她說,給孩子一個月的時間,你們不要為選擇A還是B爭論,只要花時間陪伴孩子,接納孩子情緒,尊重孩子,建立起親密親子關係,這個問題就會自動消失。果真大約20天后,她說孩子大多數時間都願意聽父母的話,不會跟父母較勁。

當孩子從親密的親子關係中獲得足夠能量之後,他自然會學會傾聽,不會通過對抗父母,找到自己的價值感。

當一個孩子能量低的時候,他只能做自己輕易就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打遊戲、看卡通片、任性、發脾氣。當一個孩子能量高的時候,他就可以做他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讀書、傾聽、鍛煉等。

所以我們養育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的能量狀態,當孩子生病、發脾氣時,我們先放下心中的各種雜念和評價,安靜陪伴孩子,給他充電,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