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光皇帝的一個錯誤選擇,結果,竟然讓大清朝提前亡國了

在皇權至上的古代,皇帝對於繼承人的選擇是非常慎重的,不僅要有好的品行還要有治理國家擔當國家大任的能力。

即使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都在煞費苦心地選擇皇位的繼承人。

清朝的道光皇帝有九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恭親王奕䜣。這個兒子天生聰明伶俐,做事有勇有謀,與其他兄弟有著完全不同的氣質,所以,受到了道光皇帝的青睞。在道光皇帝選擇太子的時候,他思考和糾結了很長的時間,可是,還是很難做出選擇。

恭親王奕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孩子,所以,也有一個別名叫“鬼子六”,原因就是他非常古靈精怪。如果,從年齡的大小來看的話,道光皇帝應該選擇第四個兒子為太子;如果,以賢能作為的標準來看,恭親王奕䜣則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樣的對比,讓道光皇帝更加猶豫不決,但是,道光皇帝的處事風格,相對來說比較保守,所以,他一直都想找一個天真善良,盡仁盡孝的人來繼承皇位。在最後一次召見中,道光皇帝向恭親王奕䜣提問了關於國家政治等問題。

奕䜣淡定自如地回答了,他的每個回答都引人思考,讓人頻頻稱讚。如果,康熙在世的話,他可能會選擇賢能的奕䜣來繼承皇位。但是,道光皇帝糾結到最後一刻,還是被四子的仁孝觸動了。最終,仁孝的四子繼承皇位,成為了清朝的鹹豐皇帝。

然而,讓道光皇帝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個艱難的選擇,不但影響了清朝的命運,還影響到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方向。

在1853年3月,太平天國攻下江寧(今南京)的時候,鹹豐一朝完全不甘示弱,多次改變局勢反敗為勝。但是,這並不是鹹豐皇帝的功勞,而是恭親王奕䜣的功勞,是他指揮軍隊,最終,才消滅了太平天國的勢力,以及撚軍跟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亂,促成了“同治中興”。

不久之後,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還是奕䜣與西方列強進行談判,經過不斷的周旋溝通,最終,憑借著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英法聯軍的信任。有了這次經歷,奕䜣也得到了一定的政治資本,不僅與國外有了一些接觸,還對他以後開展的外交活動有著很大的幫助。

奕䜣的做事風格非常果斷,在思想上他也非常開放,這一點剛好與他的父親道光皇帝相反,這或許就是他沒有繼承皇位的原因。清朝末年,面對嚴峻的內憂外患,以奕䜣為首的洋務派,開始走上了學習西方的道路,史稱“洋務運動”。

這場運動,不僅開辟了中國人自強求富的道路,還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雖然,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但是,從整個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上來看,它為中國人民的思想開放和民族獨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一定程度上抵製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但是,卻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可以說,在這次運動之中,奕䜣作為號召者之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洋務運動在開展的過程中,更是遇到了許多的挫折。如果,沒有奕䜣的付出和努力,是很難繼續開展下去的。而這次洋務運動也培養出了許多賢才,比如: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

但是,世事難料,如果此時的清朝處於一個穩定的發展時期,沒有內憂也沒有外患的話,或許仁孝的鹹豐皇帝還有可能會成為一代明君。但是,清朝自鴉片戰爭之後,“仁孝”已經不再適合當時的社會現狀,已經不適合清朝的發展了。

當時,清朝的局勢並不樂觀,如果,有奕䜣這樣果斷、能力超群的人來挽救局面,清朝的未來可能會有所改變。但是,很可惜的是,道光帝還是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沒有選擇一個得力的繼承者,最終,是他把清朝推向了亡國的深淵。

很多人認為,如果當初道光帝選擇了奕䜣而不是四皇子,那麽,清朝後來就不會經歷那麽多失敗的戰爭,更不會提前退出歷史舞台,清朝或許還會走上一條自強求富的道路。總之,如果奕䜣當了皇帝,以他的能力和才智,很多事情都可以化險為夷,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其實,奕䜣也非常清楚,因為,他知道只有開展全方位的政治、軍事改革,才能避免受到列強的欺辱。而這個道理,慈禧太后也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她不願意承認罷了。但是,同時期的鹹豐皇帝並沒有這樣的思考和領悟,也沒有開展相關的政治軍事改革。

奕䜣支持曾國藩等辦洋務,但是,他又主張削弱地方勢力,引起湘淮勢力的不滿;奕䜣辦洋務,清廷中倭仁等頑固派不滿;由於奕䜣權力受限,不能滿足列強的要求,列強對他也開始不滿。慈禧太后利用了奕䜣,也給予了奕䜣巨大權力。

但是,隨著奕䜣地位高升和聲名鵲起,他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

於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機會對他進行打擊,這也使得奕䜣一生都是浮浮沉沉。以至於,後期他在統治集團內部意志消沉,無所建樹。

參考資料:

【《清史稿·本紀十九·宣宗本紀》、《苦命天子:鹹豐皇帝奕詝》、《清朝野史大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