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按領導能力來討論,劉邦和曹操哪個更優秀

劉邦本身沒有什麽大能耐,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治國,但他身邊的人很厲害,“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幫助劉邦贏得了天下,尤其對韓信的任用,簡直就是不拘一格,劉邦不是伯樂,不會識別千里馬,但他知道誰是伯樂,所以他非常聽從伯樂的建議。

蕭何就是一個會識別千里馬的伯樂,月下把韓信追回來以後,要求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劉邦先是躊躇,蕭何不厭其煩地勸諫,這才使劉邦下定決心,啟用名不見經傳的韓信,使韓信從一名小卒變成了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這需要領導人有多大的魄力啊!

韓信不負劉邦的期望,也沒有給推薦自己的人丟臉,一改屢戰屢敗的現象,逐漸扭轉戰局,最後垓下一戰徹底解決了項羽這個心腹大患,使劉邦得以建立了漢朝。

曹操就不同了,曹操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身邊也有不少謀士能將,但他沒有象劉邦那樣放權,讓能將替自己出外征戰,可能怕功高震主吧。最後赤壁之戰,曹操铩羽而歸,三足鼎立,沒有統一天下。

曹操有一點不如漢高祖劉邦,那就是他的胸懷不如劉邦。

劉邦,恨一個人,然而封那個人為侯,曹操恨一個人,卻把那個人殺了,覆巢之下無完卵。

劉邦有個老鄉叫雍齒,是沛縣的大戶人家,因此他很輕視劉邦,畢竟劉邦也只是個小小亭長,而且名聲也不好。

劉邦反秦,雍齒投靠劉邦,成了劉邦部下。即便如此,雍齒仍然輕視劉邦,劉邦對雍齒恨得牙癢癢。

雍齒瞧不起劉邦,劉邦忍了,可是雍齒還背叛劉邦,當年,劉邦派雍齒守城,雍齒卻投靠了魏國的周市,導致劉邦被迫去投靠項梁項羽叔侄,從一方頭領到寄人籬下,劉邦更加恨雍齒。

後來劉邦終於統一天下,然而,論功行賞的時候,卻犯愁了,大家都對自己封的不夠多發牢騷,比如曹參,論軍功,是劉邦手下第一功臣,劉邦卻把漢初三傑放在前面,特別是蕭何被劉邦封為第一功臣,曹參就不服氣,其他人也發牢騷。

劉邦就問張良,怎麽辦?張良說,你最恨誰,就把誰封個高官厚祿,大家一看,連你最恨的人都能封侯,他們就會知道你最後不會虧待他們的,他們就放心了,以後就會對你更加忠心耿耿。

劉邦一聽有道理。

當初雍齒背叛劉邦投靠了魏國,後來劉邦借了項梁的兵才打敗雍齒,雍齒又投降了趙國,最後劉邦統一天下,雍齒又回到劉邦這裡。

劉邦找來雍齒,雖然對他恨得牙癢癢,可是他沒殺他,再後來聽了張良的建議,咬著牙封了雍齒為侯。

可見劉邦很有大局觀,為了大局,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的憤怒,反過來也可以說劉邦胸懷很寬廣。

換作曹操,他恐怕很難做到。

我們都聽說過孔融讓梨的典故,這個孔融是孔子的後人,從小就聰明伶俐,長大了也是一位名人,堪稱漢末時期的文化大拿。

孔融很瞧不起曹操,當年曹操為報父仇,帶領大軍去攻打徐州的陶謙,就是孔融給劉備一封書信,要劉備去救陶謙的,劉備本來沒什麽人馬,因此他去救徐州,當時被稱為英壯之舉,也是在徐州,劉備拉起來了自己的隊伍。

因此,曹操殺父之仇沒有報成。

除此之外,孔融還經常明裡暗裡諷刺曹操,議論朝政,跟曹操對著乾。

曹操權傾朝野,孔融認為曹操野心比較大,有很大的企圖,孔融曾經上奏朝廷,認為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千里以內,不得封建諸侯,這顯然是針對曹操的,曹操恨孔融也恨得牙癢癢。

於是,後來曹操找個借口就把孔融弄死了,甚至連孔融的兒子們也給抓走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從這一點看曹操就不如劉邦胸懷大。

要知道,當時孔融可是文化宗師級別的人物,門生故舊遍天下,如果曹操拉攏住孔融,則北方江南很多人,會為曹操效命。別忘了,孔融是孔子後代。

一個一定要有一種胸懷,只要對自己做的大事有利,暫時的仇人也可以為我所用嘛!

這就是格局,大局觀。在這一點上,曹操不如劉邦!

大家怎麽看?說說你的看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