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國10位“最美高校輔導員”上海佔了2位,他們是誰

上海兩位輔導員汪雨申和李睿,為何能入選全國2019年“最美高校輔導員”?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他們倆名列其中。

一部話劇,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課

汪雨申來自上海交通大學。

“我的祖國給了我生命和智慧,如果我的愛能對祖國有一點點貢獻,我將百死不辭,畢生有幸!”上海交大原創話劇《錢學森》全國巡演期間,劇中的這句台詞一度在青年學子中成為流行語。

這部話劇幕後製作人正是汪雨申。自2001年留校以來,汪雨申已經當了18年的輔導員。

汪雨申給學生上思政課。上海交通大學 供圖

2019年5月,汪雨申在西安參加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的學術會議,白天的會議結束後,他還要跟上海交大學生話劇社團的學生遠程連線,指導他們準備大型原創話劇《錢學森》的新生季演出。

而汪雨申身上還有多重身份標簽: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校辯論隊的總教練、校藝術教育和高水準藝術團負責老師……

18年來,身兼數職的他,忙並快樂著。

汪雨申指導學生排練話劇。上海交通大學 供圖

他組織排演的大型原創話劇《錢學森》自2012年公演以來,在校內及全國巡演13輪39場,觀眾人數累計超過6萬人。

“與其理性地說教,不如感性地示範。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實踐中,什麽是最有效的方法?想必我已經找到答案,一部話劇,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課!”他說,自己還指導創排了醫學生題材的原創話劇《白衣赤誠》。

“汪sir”是學生們對汪雨申的親切稱呼,他不僅是一位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也是一位願隨時與學生分享喜怒哀樂的兄長。“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汪雨申說,他的手機24小時為學生開機。學生的事即是“汪sir”的事。

18年來,汪雨申堅持工作在學生工作第一線,他的工作對象除了中國學生之外,還包含2000多名留學生。

他指導創建了“仁·聞”網絡文化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微信公眾平台中以“語伴”為主要版塊,面向全體上海交大學生發布語伴信息,既解決留學生的語言學習問題,同時,提供了中外交流機會。

“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讓留學生了解中國、喜愛中國,並逐漸成為知華、友華的國際使者,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著中國,他們既會講好中國故事,也會向世界傳遞出中國的聲音。”汪雨申介紹說。

李睿在海外研修期間交流發言。同濟大學 供圖

誨人有方,指引學子做最好的自己

李睿來自同濟大學。

現在,80後的他已堅守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一線17年,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睿哥”,現在是該校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

2002年,李睿從同濟大學本科畢業,選擇留校當一名輔導員,做離大學生最近的人。“因為我的老師對我好,我也要對學生好,老師們平凡的堅守感染著我。”質樸的話語中,蘊含著堅定的信念和真摯的情感。

2011級馬曼·哈山是來自於新疆博樂的哈薩克族學生,初入同濟時,國語交流、英語學習困難重重,李睿就與他交朋友,隨時隨處交流談心,學習生活無所不談,還請英語教師和學長為他輔導。

不擺架子,對學子朋友般的傾聽、理解與關愛,全心全意的投入、毫無保留的付出,贏得了學子的普遍信任和愛戴。許多學生即使畢業多年,也樂於跟他這位“老大哥”保持聯絡,習慣於向他求教工作學習上的難題。

新生入學伊始,每位學生都會收到一份成才成長系列問卷。這份問卷由李睿設計,以此為藍本,更有針對性地個性化指導、指引每位學子成長成才。

李睿(左五)和學生們在一起。同濟大學 供圖

發現2008級新生郭禹辰在科技創新方面興趣濃厚,李睿就指導其成長為“科技創新達人”和“學生幹部標兵”。“身為高校輔導員,我們要苦練‘真本領’。我們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行為規律,刻苦鑽研各種問題,積極回應學生的普遍關切。”李睿說。

2018年春節,他與學院10位師生奔赴“布袋教授”楊貴慶教授深耕多年的浙江台州黃岩沙灘村,拍攝美麗鄉村。

他以“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先後帶領60餘位師生赴江蘇溧陽龍峰村、浙江諸暨十四都村、河南泌陽閆窪村共建實習基地,用影像記錄生活,用腳步丈量鄉村。隨後,他著手拓展地處雲南臨滄鎮康縣、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寧夏銀川西夏區等地的實習基地。

在城市,他帶著學生聚焦“社區治理”,在上海嘉定安亭、楊浦新江灣城、浦東新區新場等地,開展社區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實踐。

17年來,他指導的學生中不斷湧現出獲得全國挑戰杯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一等獎、入伍入伍投身國防建設、志願服務西部和基層的先進典型。

“我們深知‘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奔跑在追夢的路上。”李睿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