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關節炎日來臨 關節炎治療這些誤區你了解嗎?

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而對於這種與自身免疫系統直接相關的疾病,不少患者在治療的時候常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往往忽視了從免疫系統這個發病的根源入手治療。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皮膚風濕免疫科副主任周春麗教授提醒,對於關節炎的治療一定要找準病根避免不必要的治療誤區。

周春麗教授介紹,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症、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專家介紹,類風濕關節炎是因為人體內免疫系統發生功能紊亂,導致全身大大小小的關節出現腫脹、疼痛,尤其是雙手的關節會出現腫脹、疼痛、僵硬,一般來說左右兩邊側肢體發生關節炎的部位是對稱的。在過去,80%以上患者因關節畸形而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醫生對類風濕關節炎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以及新型治療藥物尤其是生物製劑的問世,極大地改善了這種疾病的預後,使類風濕關節炎獲得完全緩解成為可能。但國內有許多患者因為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沒有接受積極的、正規的治療,最後發生關節畸形。

誤區一「藥物有毒」

針對患者體內的免疫紊亂,醫生常常用藥物抑製異常免疫反應,但部分患者讀了藥品說明書後就不敢服用或擅自減量,尤其不敢服用甲氨蝶呤因為它原來是抗腫瘤葯,過分擔心這些藥物會傷肝傷腎,而錯過治療機會。其實,在臨床使用的絕大多數藥物安全性都是得到認可的,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誤區二:西藥副作用大,中藥副作用小

這種認識也是不全面的,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江湖遊醫就是利用患者這種心理,以所謂祖傳秘方、偏方來迷惑患者,上當者甚多,結果是花了冤枉錢,還耽誤了疾病的治療。例如對類風濕關節炎有很好效果的雷公藤,雖然屬於中藥,其毒副作用甚至高於西藥甲氨蝶呤。相反,毒副作用特別低的中藥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也很低。因此患者需謹記,利益與風險永遠是成正比的。

誤區三「拒絕止痛藥」

因為關節裡面有炎症,必然會出現關節疼痛,有部分患者認為「這點痛我扛得住」而拒絕服用消炎止痛藥,其實這類藥物不僅有止痛作用還有抗炎作用,對血沉和C反應蛋白等也有降低作用,因此在醫學上我們稱這類藥物為「非甾體類抗炎葯」,以區別於甾體類抗炎葯即糖皮質激素(大家俗稱為「激素」)。而且單純就止痛而言,對治療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緩解關節疼痛有助於患者進行關節鍛煉從而保護關節功能。

誤區四「拒絕激素」

這裡提到的「激素」準確而言是指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地塞米松。一部分患者過分擔心其副作用,另一部分患者則害怕「上癮」。但許多證據表明在醫生指導下小劑量激素長期應用有利於快速控制關節炎症、防止關節變形,而無嚴重副作用。因此,對於一些關節癥狀嚴重,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仍不能緩解癥狀,或伴有明顯全身癥狀或內臟器官受累時,仍需要採用激素治療,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再一點一點地緩慢減少強的松的用量,而不會「上癮」。患者不必「望激素而生畏」。

誤區五:拒絕堅持用藥、定期複診

周春麗教授提醒,如果懷疑患了類風濕關節炎,應該到正規醫院的風濕病專科就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具破壞性的關節病,只有積極用藥治療才有望控制病情,阻止發展,進而避免畸形和殘疾。

上遊新聞記者 黎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