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常用治療慢性胃炎方法

由於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臟有病,諸臟皆搖,加之胃與肝脾的特殊關係,所以治療慢性胃炎必涉及肝、脾等臟腑。因為慢性胃炎的發病機制是複雜多樣的,所以在具體運用其治療法則時,常常是諸法則相互配合,結合應用,以更具針對性,有助於提高臨床療效。

健脾益胃法

(1)健脾益胃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出現脾胃虛弱證者。患者由於飲食不節,饑飽失常或勞倦傷中,導致胃氣虛損,出現胃脘部隱隱作痛,按之覺舒,不思飲食,食後脹甚,時作噯氣,口淡不渴,面色萎黃,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常用方劑有健脾丸、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常用藥物有黨參、白朮、茯苓、木香、陳皮、砂仁、山藥、黃芪等。

解表中和法

(2)解表和中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患者早晚不慎受涼,寒濕之邪侵襲胃腑。常見癥狀有脘腹脹悶疼痛,伴噁心嘔吐,或身體倦怠,兼見惡寒發熱等。常用方劑有藿香正氣散、藿樸夏苓湯等,常用藥物有藿香葉、紫蘇葉、茯苓、陳皮、半夏、建曲、厚樸等。

養陰

(3)益胃養陰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陰液耗損,胃陰虧虛者。常見癥狀為胃脘部隱隱作痛,灼熱不適,嘈雜似飢,口乾食少,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常用方劑有益胃湯、沙參麥冬湯等,常用藥物有沙參、麥門冬、玉竹、白芍、烏梅、石斛、天花粉等。

(4)理氣和胃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情志不舒,肝氣鬱結不得疏泄橫逆犯胃者。常見癥狀為胃脘部脹痛,痛連兩脅,噯氣頻作,咽部有梗塞感,大便不暢,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發作或加重,舌苔薄白,脈弦。常用方劑有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常用藥物有柴胡、香附、枳殼、木香、陳皮、延胡索、川楝子等。

(5)消食導滯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出現食滯胃院,停積不化者。主要癥狀為胃脘部脹滿,噯腐吞酸,噁心嘔吐(吐後或得矢氣脹痛減輕),舌苔厚膩,脈弦滑。常用方劑如保和丸、消食導滯丸等,常用藥物有陳皮、半夏、萊菔子、山楂、建曲、麥芽、厚樸等。

(6)和胃降逆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因外感或內傷飲食失節而損傷胃腑,導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者。主要癥狀為噁心嘔吐。噯氣呃逆,反胃,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舌淡苔薄白或膩,脈弦。常用方劑有旋覆代赭湯、丁香散、橘皮竹茹湯等,常用藥物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陳皮、竹茹、丁香、柿蒂、生薑等。

和胃降逆

(7)清胃瀉火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出現胃熱證者。多因飲食不慎,濕濁停胃,積滯不化,鬱而化熱,濕熱內擾胃腑,出現嘈雜而兼噁心吐酸,口渴喜冷飲,心煩易怒,多食易飢等癥狀,或見胸悶不思飲食,舌質紅,苔黃,脈弦數。常用方劑有丹梔逍遙散、左金丸、清胃散等,常用藥物有黃連、梔子、茯苓、陳皮、半夏、竹茹、牡丹皮等。

(8)溫胃散寒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出現寒邪犯胃證者。患者由於平素恣食生冷,寒積於中,或寒邪直中胃腑,導致胃脘冷痛,嘔吐清涎,畏寒喜暖,胃脘部疼痛得熱則減,口不渴,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常用方劑有理中丸、良附丸等,常用藥物有高良薑、香附、陳皮、吳茱萸、丁香、佛手、蓽澄茄等。

溫胃散寒

(9)活血化瘀法:此法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出現瘀血阻滯胃證者。患者病程已久,導致瘀血阻滯,常見胃脘部疼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如瘀痛時間較長,損傷絡脈,血不循經,則可上溢出現嘔血,下溢出現便血,舌質黯或有瘀斑,脈澀或弦澀常用方劑有血府逐瘀湯、失笑散、桃紅四物湯等,常用藥物有蒲黃、五靈脂、丹參、青皮、枳殼、木香、三七粉、鬱金、白及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