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幅見證之作,周春芽曾遺忘她的蹤跡

2010年6月,《1971—2010 周春芽藝術四十周年回顧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行,展出作品中除了藝術家標誌性的桃花、綠狗、太湖石等系列之外,還有他創作於1980年代的“藏族系列”。

本來,這個系列中尤為出名的作品有四幅,分別是《剪羊毛》《春天來了》《藏族新一代》和《若爾蓋的春天》。但在那次回顧展中,《春天來了》未見蹤影。周春芽也想不起來,這幅畫究竟去了哪裡。

直到8年之後,在一次歐洲之旅中,周春芽意外地發現:這幅畫作,一直被妥善收藏在好友洛泰·嚴森家裡。

8月17日晚,《春天來了》將作為重點拍品,在中國嘉德20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而有關這幅曾經在藝術家記憶中消失多年的畫的故事,也隨之浮出水面。

《春天來了》(1984,布面油畫,170x200cm)

藍天與草原,青春的時光

創作於1984年的《春天來了》是周春芽“藏族系列”中的重要作品之一,作為周春芽藝術創作的第一個探索系列,“藏族系列”主要涵蓋了他在四川美院求學的那段青春時光。

在校期間,周春芽和同學們外出采風,第一次去到了四川阿壩的紅原和若爾蓋一帶,接觸到許多當地的藏族同胞。在這些地方,周春芽和他的同學們看到的畫面格外明亮:耀眼的藍天、青翠的草原,男人女人們的袍子和衣裙也顏色鮮豔。

色彩對於藝術家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周春芽陸續創作了一系列基於此地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的作品,但尺幅大的不多,最重要的便是之前提到的那四幅——1980年的《藏族新一代》、1981年的《剪羊毛》、1984年的《春天來了》和1985年的《若爾蓋的春天》。

關於該系列作品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的地位,藝術史學者、著名批評家呂澎曾有過這樣的評價:“周春芽一系列關於藏族生活的作品,都表現出了當時的中國藝術家們所認同的一種精神傾向。這種傾向最突出的特點在於,藝術家主動地將自己的藝術或內心需要同一種富於人情味和人道理想的題材結合起來……藝術家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和運用各種新的、帶主觀色彩的描繪對象的方式。”

《藏族新一代》(1980,布面油畫,160x200cm)

三歲的女兒,畫進了畫中

這幅畫最初刊登於周春芽出版的第一本個人畫集中,當時在畫冊中的名字是《一家人》,畫面上最顯眼的主角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妻子懷抱著一個可愛的小女孩。

不過,這幅《春天來了》並非單純取材於一個家庭,而是諸多素材形象的綜合,是在很多速寫、頭像和肖像寫生基礎上的創作。畫面正中的男人威武雄壯,上身顯露出結實的肌肉線條。在周春芽看來,他的身上洋溢著一種“彪悍、自由,凜然不可侵犯的感覺”。

和目光投向遠方的男人不同,懷抱小孩的女人,母女倆的目光都直視著畫面之外,仿佛與觀賞此畫的人們對視。她的嘴角似乎微微含著笑意,而那個臉兒圓圓的孩子,眼神裡則是兒童特有的懵懂與天真。這些表情與動作結合在一起,賦予整個畫面蓬勃的生機與神秘的美感。

周春芽透露:那女子手中抱著的孩子,實際上是他照著女兒周褐褐的樣子畫的:“畫的時候她才三歲,小時候她看著挺像藏族小孩,我就把她畫進去了。”

事實上,褐褐的名字也來源於當時父親的創作色調。褐色,是當時周春芽最喜歡的一個顏色。這個與泥土與大地緊密相連的顏色,也在《春天來了》中得到充分發揮,讓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明豔卻厚重的獨特質感:藝術家沒有突出強調人物的形體細節和虛實變化,而是通過褐色調的加入增強淳樸粗獷的視覺觀感,色塊堆疊出如同浮雕一般厚重的肌理。

《剪羊毛》(1981,布面油畫,180x250cm)

作品贈友人,他卻忘記了

最初認識洛泰·嚴森的時候,周春芽剛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當時好友嚴森在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書。1986年周春芽去德國留學時,嚴森還當了他去留學的財經擔保人。

此後兩人交集並不多,但也沒有失去聯繫。周春芽念舊,當年幫助過他的人,他從來都不會忘記,並一直保持聯繫。2011年4月,他去舊金山參加“溪山清遠”藝術展時,也特意抽空去尋訪了1998年曾邀請他和劉曉東等人去舊金山舉辦展覽的LIMN畫廊,並邀請畫廊老闆來參加開幕式。

但他卻忘記了自己曾將這幅《春天來了》贈予嚴森的事情。隻記得他當年賣了些這類題材的畫,賣得都很便宜,“我們那時都不知道畫還可以賣錢。”周春芽回憶說。

直到2018年,周春芽帶著家人去歐洲旅行,也試著聯繫了嚴森,後者熱情地邀請他去自己盧森堡的家中作客。那天嚴森打開電腦,說要給周春芽看一張畫。周春芽很驚訝:“原來這幅畫在你這兒啊!”

回憶重新浮現,接踵而來,他記起了當年在嚴森回國前,自己確實將畫贈與了這位幫助過自己的外國朋友。考慮到藝術作品出關時可能受到詢問,周春芽還貼心地在畫的背面寫下留言:“送給洛泰·嚴森先生——周春芽”,落款時間是1985年。

從此一別30多年,低調的嚴森將此畫收藏在家中,從未將其送去參展或拍賣,漸漸地,這幅畫的創作者也忘記了它在哪裡。

說服收藏家,畫作迎首拍

如今嚴森已年過七旬,他不常上網,自己當年幫助過的年輕人如今已成了藝術大腕的事,還是他兒子在網上看到後告訴他的。嚴森為此提前寫好了遺囑,要求子女不得輕易賣掉這些寶貴的藝術作品。

紅星新聞記者也聯繫到了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的總經理李豔鋒,試圖了解他們究竟是如何說服了這位藏家,將該作品首次拿出來送拍。對方表示,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得求,其他則不願過多透露。據悉,這幅作品目前給出的估價區間是1500萬~2500萬元。

周春芽吐露了一些個人心聲:作品留在海外私人藏家手上,在公眾展示方面會較有局限,國內的觀眾們更是難有機會親眼目睹。“我真心希望這幅重要作品能回到中國。”

在他心目中,這幅畫見證了一段值得紀念的歷史,“也是中國當代藝術非常重要的歷史。”《春天來了》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反映了這場轉型帶來的影響,無論是對於當時風華正茂的藝術家本人,還是對於當時的社會,那都是一個偉大的春天。

《若爾蓋的春天》(1985年,布面油畫,130x150cm)

畫作簡介:

《剪羊毛》(1981)

該作品在2011年的中國嘉德秋拍上,以3047.5萬元成交,奠定藝術家當時的最高拍賣紀錄(現收藏於上海龍美術館)。

《藏族新一代》(1980)

在2013年11月的中國香港佳士得秋拍“二十世紀及現當代藝術”晚場上,以2900萬港幣落槌,現在國內私人藏家手中。

《若爾蓋的春天》(1985)

這也是很有故事的一幅畫:當年由周春芽贈與他的恩師——時任卡塞爾藝術學院院長萊勒·卡爾哈爾德。後來周春芽回到德國拜訪老師,卡爾哈爾德當時住在慕尼黑附近的一個小村裡,租了一棟湖畔小屋居住。

周春芽問老師,這棟房子大概賣多少錢?得知估價為300多萬人民幣後,他建議老師把《若爾蓋的春天》送去拍賣,然後買下這棟房子,算是自己報答恩師的一片心意。這幅畫在2009年賣了580萬,但周春芽說,老師雖然很高興,但似乎也並沒有買下那棟湖畔別墅。“他今年都87歲了,住在科隆,好像還是租房子住。”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編輯 蔣慶 圖據周春芽工作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