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富可敵國的胡雪岩,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麽?

胡雪岩的破產被後世大肆渲染為一場由李鴻章指使、盛宣懷策劃、清廷出面掠奪的政治清账,是湘淮兩系矛盾鬥爭的產物。

流行的說法是,胡雪岩與洋人鬥絲引發虧本,成為破產的導火索。這是經不起推敲的。與胡雪岩如日中天的雄厚實力相比,這點虧空根本不可能動搖胡氏產業。其實,根本的危機是全球經濟危機。

事發於光緒九年,這一年,左宗棠位居兩江總督。此前一年(1882),世界經濟與金融危機自英美爆發,中國毫無察覺。為轉嫁危機,西方擴大出口,匯率下跌,導致中國出口商品價格下跌而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信號馬上傳遞到各錢莊,他們立即緊縮信用,極力收回貸款,最早宣布破產的是上海老字號“金嘉記”絲棧,胡雪岩在上海的阜康錢莊挺至十一月才被迫歇業,幾天后北京阜康分號關閉。

“鬥絲”開始於光緒七年(1881),只不過是恰逢其時罷了。這次危機導致的是國內銀行業普遍性悲劇,影響最大的當然是胡雪岩。而壓倒胡雪岩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特殊的身份。

上海阜康錢莊歇業後,北京的阜康銀號掌櫃不知何故逃逸,其夥計汪惟賢向順天府投案,管理順天府事務的畢道沅馬上將此事上奏朝廷。

銀號本為民間事務,畢道沅此舉並非受人指使,而是因為阜康銀號公私存款特多,當時許多京城要員都在銀號有存款。官員公私存款樂於存在阜康,除了胡雪岩的實力以外,還有他的官員身份。朝廷當天下旨,令畢道沅和順天府尹周家楣查明該銀號所有的公私款項,又諭令閩浙總督何璟、浙江巡撫劉秉璋密查胡雪岩的財產。

二十多天后,朝廷下旨給兩江總督左宗棠,諭旨將胡雪岩革職,並責令其“提該員嚴行追究”,勒令胡雪岩迅速將虧欠公私款項還清,否則將從重治罪。

此時的胡雪岩為上海道員,不歸浙江管轄,而屬於兩江,故而將此案交由左宗棠,這並無不妥,既無為難左公之心,也無寬貸胡氏之意。

左宗棠奉命查封了阜康商號和胡氏杭州的當鋪、商號,用以償還公私存款。

然而,到了光緒十年四月,戶部奏報胡雪岩當年借洋款時侵吞了行用補水,於是,清廷下旨追賠行用補水銀十萬六千七百八十四兩。

所謂行用補水銀,乃是在借款過程中的交際、保險、裝運、水腳等費用。這些費用其實早已按實報銷在冊。所謂“侵吞”,不過是在借款前沒有奏報列支,但按成例都有這筆費用,如今借此反要其倒賠,左宗棠無可奈何。

接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荃儘管與左宗棠不和,但並沒有落井下石,相反他認為這樣做頗為不公,上奏為左、胡辯解:

戶部經權互用,近因海宇肅清,定以條奏之限,徒苟繩舊案,務在謹守新章,所有甘肅、新疆歷次開支經費,久已匯單奏銷。若胡光墉之罔市累人,固須懲以自戒,而此番案屬因公支用,非等侵吞,以視戶部現辦章程系在舊案準銷之列,應請戶部鑒核,轉予斡旋;嗣後不得援以為例,以昭大信。

如果說戶部“落井下石”,恐怕也不合情理,時任戶部尚書的王文韶與左宗棠、李鴻章交情都不錯,早年受二人賞識提拔。想必是戶部為了交差,不得已而為之。

光緒十一年七月,左宗棠於福州病逝;十一月,胡雪岩亦死於家中。

胡雪岩的人生高潮與左宗棠的輝煌相始終,左宗棠的成功有賴於胡氏,其功也不乏有左公誇大其辭,而胡雪岩的成功又借助於左公。一個始終想將其籠絡在官場中,一個卻一直若即若離於官場邊緣。胡雪岩得益於官場身份,但敗也敗在這種身份,否則也不至於鬧出震動朝野的風波來,以至於身死家敗。令人稱奇的是,明明是朝廷道員,可是胡雪岩卻始終脫離官場監管,做他的私人生意,甚至將公事也當作生意,長達二十餘年無人監管。當時的吏治情形由此也可見一斑。

按清朝的體制,中央只能監管到督撫這一層面,太平軍興後,地方吏治更是全由督撫。作為總督的曾國藩,自巡撫以下文武各官皆歸其節製,後來,一些無總督的省份,巡撫擁有了與總督同樣的權力。因此,官員的人身依附觀念十分明顯,所謂從嚴治吏只是空談,官員的好壞全憑上司一句話,一句“辦事任性、不洽輿情”的評語即可斷送其政治前途,一句“素敢任事、不避嫌怨”則可以使其保官晉職。胡雪岩的結局,是誰之過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