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數據解析:量化排名下的全國TOP40大學排行榜

我們提出一種排名,希望能夠摒除主觀因素,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以量化,透明,客觀的角度,得到一份沒有主觀偏差因素的排名。

我們選取的這個指標是——錄取分數線。采取不同高校,各個省份錄取分數線作為基準進行打分,平均,加總,得到一個以客觀量化因素為基準的高校排名。

(數據池剪影)

中國高考制度(實際上是高校本科錄取制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一維線性”,即“所有學生的素質,都被量化了,而且是互相可比的,這個量化的指標,就是高考分數”,且“只要你達到了某某分數,就可以被某學校錄取”,這個高校錄取制度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公平。這就導致,高考分數相關的指標,都是量化的,可比的,且足夠透明的。

選擇錄取分數線進行基準的原理——

錄取分數線,可以說是“市場交易出來的結果”,是由每個學生,用腳投票得到的一個綜合結果,是每個報考的學生對於某高校的認可程度的綜合體現,報考的高分段學生越多,會得到越高的錄取分數線,體現了所有考生群體對於該學校的認可度,認可度越高,錄取分數線越高。認可度,相當於企業中的上市公司市值,也是交易出來的結果(而利潤,營收這些指標則不是市場交易出來的)。相比於重點實驗室,論文數量這些帶有主觀色彩因素,錄取分數線是一個結果性指標,這個指標已經反映了學生們,對於學術,就業,地域發展,師資,文化底蘊這些因素的綜合考慮,用腳投票得到的一個綜合性結果,一定程度上,這個指標,是最具有綜合代表性的,而這個指標最重要的優越性在於:它是客觀的,量化的,透明的,可比的。

錄取分數線排名的一些局限性——

錄取分數線隻考慮了最低分數,代表“這個學校的門檻”,但是沒有考慮學校的上限和方差,有些學校雖然錄取分數線不算高,但是有很強勢的專業,上限可能很高,這個就不是錄取分數線可以考慮到的範疇了。此外,作為考慮基準的70個學校,可能會因為筆者的疏忽漏包含一些實力很強的學校,筆者在此提前致歉。總體來說,錄取分數線,還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且足夠透明,足夠量化的排名指標。

下面這張圖表,可以認為是最接近“最接近中國學生實際需求和認可度,用腳投票,以量化排名得到的高校排行榜”。

一、前言

江湖上有種說法:中國高校,TOP2的學校有兩所,但TOP5的學校有10所,TOP10的學校大概有快30所。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說法,因為高校的排名,是一個非標排名,大部分高校排名,其實都是通過一些主觀因素,包括且不限於:重點學科實驗室+論文情況+上榜學者情況等,綜合得到的。現行主流的排名機制有幾個問題:

這些排名因素,包括權重,都是主觀的。導致現行幾乎所有的排名,都不能令人信服,主觀上對學校的判斷,總有不同的看法;

大部分排名因素,都是和“學術能力”相關的,和大部分學生的“就業需求”其實是背離的。現行主要的排名考量因素,包括論文,實驗室等,都是和學術相關的,關係到,如果未來,你要成為一個博士生,向教授而進發,所能提供的資源,而這裡面其實是存在錯配的,因為大部分學生,並不會讀博士走學術道路,而是希望通過學校的平台,實現更好的就業,現行主流排名指標考量的因素,和大部分學生真正的需求,是存在背離的。

這就導致,大部分高校排名,得到的結果,並不能讓大部分人信服,使得很多學校都能以不同的排名方式被排到不同位置,TOP5學校有10所,TOP10學校有二十幾所這樣。很多人還會討論地域因素,包括學校的歷史底蘊這樣的因素,但這些因素,全部都“不可量化”,就導致對於高校排名一直沒有“一致預期”。

早年,還有一些如“985”,“211”,“C9”這樣的劃分方式,但存在的問題是:過於泛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

所以今天,我們提出一種排名,希望能夠摒除主觀因素,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以量化,透明,客觀的角度,得到一份沒有主觀偏差因素的排名。

我們選取的這個指標是——錄取分數線。采取不同高校,各個省份錄取分數線作為基準進行打分,平均,加總,得到一個以客觀量化因素為基準的高校排名。

二、排名機制:大數據,量化,透明,客觀,可比的排名

中國高考制度(實際上是高校本科錄取制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一維線性”,即“所有學生的素質,都被量化了,而且是互相可比的,這個量化的指標,就是高考分數”,且“只要你達到了某某分數,就可以被某學校錄取”,這個高校錄取制度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公平。這就導致,高考分數相關的指標,都是量化的,可比的,且足夠透明的。

選擇錄取分數線進行基準的原理——

錄取分數線,可以說是“市場交易出來的結果”,是由每個學生,用腳投票得到的一個綜合結果,是每個報考的學生對於某高校的認可程度的綜合體現,報考的高分段學生越多,會得到越高的錄取分數線,體現了所有考生群體對於該學校的認可度,認可度越高,錄取分數線越高。認可度,相當於企業中的上市公司市值,也是交易出來的結果(而利潤,營收這些指標則不是市場交易出來的)。相比於重點實驗室,論文數量這些帶有主觀色彩因素,錄取分數線是一個結果性指標,這個指標已經反映了學生們,對於學術,就業,地域發展,師資,文化底蘊這些因素的綜合考慮,用腳投票得到的一個綜合性結果,一定程度上,這個指標,是最具有綜合代表性的,而這個指標最重要的優越性在於:它是客觀的,量化的,透明的,可比的。

錄取分數線排名的一些局限性——

錄取分數線隻考慮了最低分數,代表“這個學校的門檻”,但是沒有考慮學校的上限和方差,有些學校雖然錄取分數線不算高,但是有很強勢的專業,上限可能很高,這個就不是錄取分數線可以考慮到的範疇了。此外,作為考慮基準的70個學校,可能會因為筆者的疏忽漏包含一些實力很強的學校,筆者在此提前致歉。總體來說,錄取分數線,還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且足夠透明,足夠量化的排名指標。

錄取分數線打分的具體操作方法——

選取70個基準學校,作為打分排名的基準。這70個學校是筆者綜合一些其他排名得到的一個基準池,這70學校的編號不代表排名,只是希望這70個基準學校,盡量包括錄取分數線可能比較靠前的學校。這70個學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極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協和醫學院,湖南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鄭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外交學院,華中師范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選取全國27個省份,作為基準省份。這27個省份,包括高考人數10萬以上的省份,不包括高考人數10萬人以下的省份&自治區寧夏,海南,青海和西藏(高考人數10萬人以下的省份,因為樣本量較小,其錄取情況可能會帶來失真),但包括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重慶高考人數本來就超過20萬)。

將每個基準省份的70個基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做一排名,前40名高校可得分。按錄取分數線從高到低,對基準高校賦分,這個動作在27個基準省份會各做一次。錄取分數線排第1的高校,得70分,1-10名每名得分遞減3分,10-20名每名得分遞減2分,20-40名每名得分遞減1分,第40名的得分為3分,40名以後得分為0分。若有錄取分數並列,按照同一排名同一得分處理。有一種特殊情況,即部分高校在部分省份不招生,或招生分數無法獲得,則得分指標為“-”,該指標不參與排名,和得分0分有區別。

舉例:河南省理科打分情況如下:基準池內錄取分數線排前40名的高校得分(第1名最高70分,第40名得3分),分數線排名40以後的高校計0分,而協和醫學院在河南查詢不到錄取分數線,計為“-”,故協和醫學院河南錄取情況不參與下一個環節的平均分計算。

將基準高校每個省份的排名得分進行匯總加總,求取平均分,得到最終結果。27個基準省份,每個省份都會得到一個錄取分數線從高到低1-40名高校的打分表(大概如下圖所示),而將這個打分表,每個高校的得分,加總求取平均數,就得到了平均分。這個平均分,就代表了這個高校,在全國不同省份的認可程度的加權平均水準,是可以線性對比的。我們根據這個平均分對基準池高校進行排名。需要說明的是,沒有招生,或者招生分數不可知的高校,得分為”-”,不參與排名,如中國科學院大學,協和醫學院在很多省份不招生的,但他們招生的省份,分數線可能並不低,所以僅以其有錄取分數的省份進行平均。

最終加總加權平均得到的結果,是下圖這個平均分(不過下圖這個僅僅為理科,後面還需要綜合文科的情況,且下圖僅為部分截取),我們將在下面的環節詳細論述完整版結論。

本研究中,文科理科是分開進行賦分排名的,在綜合排名中,按照文科理科人數大約1:3,進行加權。

本研究錄取分數線采取的是2017年的錄取分數線。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本科階段。

三、理科篇:清華,北大,複旦,上交,國科大,浙大,中科大,人大,南大,北航傲居前十

按照上文敘述的錄取分數線評分體系,我們得到理科如下排名結果(錄取分數線得分滿分70分),具體體現出來的一些有趣的點,我們將在第六章詳細討論

四、文科篇:前十其余九高校同理科,上財強勢殺入前十,北師大列十二位

按照上文敘述的錄取分數線評分體系,我們得到文科如下排名結果(錄取分數線得分滿分70分),具體體現出來的一些有趣的點,我們將在第六章詳細討論

五、綜合排名——“最接近中國學生實際需求和認可度,用腳投票,以量化排名得到的高校排行榜”

考慮到每年上線人數來說,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差不多是1:3(理科生上線比例較高,而因為本文主要討論的是TOP學校排名,以上線基數計算較為合理),我們將基準池中的文科權重和理科權重按1:3,來進行加權平均,得到如下排名結果。

下面這張圖表,可以認為是最接近“最接近中國學生實際需求和認可度,用腳投票,以量化排名得到的高校排行榜”。

六、大數據下高校排名的一些研討和思辨

基於以上的排名排名,我們也有一些相應的研討和思辨

TOP2非常穩,TOP4也很穩,TOP9其實也比較穩,但之後就有各種爭議了。

TOP2是沒有爭議的。從錄取分數線來看,清華和北大不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顯著的碾壓其他高校,總體來說,清華和北大的得分都在68-69分,而其他高校最高的僅為62分左右,清華和北大穩居TOP2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TOP4也很穩。複旦和上交以62分左右的綜合得分,穩居3-4位,目前來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和浙大實際從錄取分數上來說,是要遜複旦和上交一籌的,所以TOP4 ——清北複交,這個局勢也是比較沒有爭議的。

TOP9其實是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格局的,但內部不好排。TOP4以後的排名,其實是一直有爭議的,不同出發點,不同指標,可以打出差異性非常大的排名,其實從錄取分數線的量化指標來看,5-9名的排名是比較接近的,但是內部間差異比較小。排名5-9名的這幾所大學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這幾所大學,不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在錄取分數線上,其實都顯著要超過10名以後的大學。

TOP10以後的排名,一直以來有一定爭議。但大體可以參考我們這個量化排名,基本反映高考後學生綜合了學術,就業,文化底蘊,地域等多個因素後,做出的抉擇的傾向。剛才說過,TOP9是比較穩的,而TOP10最後一席,被上海財經大學強勢佔下,上財和之後同濟北航,南開武大等,是各長於不同的領域的,所以到10到20排位,是各顯神通的,靠主觀排名無法得到一個一致性排名,我們采取這個量化排名,就是希望能得到一個相對客觀的結果。

清華 vs 北大,誰才是中國大學的一哥

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院和中關村文理學院誰更強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家茶余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兩個學校多年來一直穩居中國高校的TOP2,且很難得的沒有爭議。

以錄取分數線而論,2017年,不論是理科還是文科,清華都略勝北大一點,2017年理科中,清華68.78分,略高於北大的68.44分,文科中,清華的69.89顯著高於北大的67分。這裡面有一個和普遍認知不同的地方,就是,清華在文科的錄取分數線上也高於北大。

理科而言,2017年,27個基準省份中,清華在16個省錄取分數線位居第1,北大在15個省錄取分數線位居第1,清華要略勝一點,當然清北的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有4個省份,清華和北大的錄取分數線都是一樣的,並列第1。

文科而言,數據結論令人有點震驚,27個基準省份中,只有浙江省一個省份北大錄取分數線是第1,其余26個省份,全部都是清華錄取分數線第1。

但是清華和北大錄取分數線之間的差距是比較小的,哪一年誰比較高也說不定,而且不管是哪一年,清華和北大的錄取分數線都顯著高於其他學校。

總體來說,清華和北大是拉不開差距的,學科和風格也都各有特色,基本上可以看到,清北繼續是TOP2,且相愛相殺的格局會長期持續下去。

中國TOP3學校是哪三所之謎

“中國TOP3”大學,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未解之謎。TOP2基本可以確定是清華和北大,那麽還有一個,究竟是誰呢?上交,複旦,中科大,浙大,國科大等學校可以說,都有非常充分的證據繼清華北大之後排在第3名,所以這第三名的寶座到底應該誰來坐?

那我們還是從2017年錄取分數線這個角度出發,按照錄取分數線來看,複旦和上交在62分左右,而第5的國科大在57分左右,所以從這個角度,全國第三高校的寶座,還是要從複旦和上交裡面選一個的。文理科加權綜合得分來看,複旦和上交都是62.3分,基本上是沒有差距的,當然一定要精確到小數點兩位之後的話,複旦62.33分,上交62.31分,複旦是全國第3,上交是全國第4。

詭異的事情在於,複旦理科分數線得分62.56分,高於上交62.22分,而上交文科錄取線得分62.56高於複旦61.67分,所以呈現出來“上交文科比複旦搶手,複旦理科錄取標準更高”的奇異景象,總之事實上來看,就是這個樣子了。

五角場文秘學院的理科更受歡迎,而東川路男子職業技校的文科更搶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這就是實時在變化的時代。

總體來說,上交和複旦,可以說是一點差距都拉不出,完全並駕齊驅,並列第3,當然一定要精確到小數點兩位以後的話,那複旦是第3,上交是第4,穩如兵工廠。

大城市到底有多受歡迎?——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受歡迎

我們不會以不同學校的學生能力,專業啊,用人部門傾向啊,學術性啊,這些主觀的東西為基準,因為這些主觀基準,量化可比程度較低。

僅僅從錄取分數線這個角度來說——這個是學生群體自己用腳投票,顯示出來的結果,反映了學生群體整體的傾向性。

按照錄取分數線文理科加權綜合排名來看——

排名前20的學校中,北京佔9所(清華,北大,國科大,人大,北航,外交學院,北師大,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上海佔4所(複旦,上交,上財,同濟),浙江(浙大),安徽(中科大),江蘇(南京大學),天津(南開大學),湖北(武大),廣東(中山),陝西(西交大)各一所。

排名前40的學校中,北京佔13所(除上述外還有中國政法,北理工,北郵,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佔6所(除上述外還有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浙江1所,安徽1所,江蘇2所(+東南大學),天津2所(+天津大學),湖北3所(+華科和中南財經),廣東2所(+華南理工),陝西2所(+西工大),四川3所(+西南財經,電子科大,川大),福建1所(廈大),湖南1所(國防科大),黑龍江1所(哈工大),吉林1所(吉大)。

此外,一共只有14個省份有錄取分數線排名前40的大學,其余的省份如河南,廣西,山西,河北,雲南,江西等高考人口大省,沒有錄取分數線能殺進前40的高校。

而我們可以看到,北京的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上海的上海大學,綜合加權排名在40-55,也在向錄取分數線前40進發。

深圳大學的逆襲。同時可以看到,深圳大學作為一個非985,非211,建校時間也不算長,在整體加權錄取分數線得分6.18分,在70所基準學校中,排名50名左右,超過了東北大學,蘭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老牌985,也超過了東北財經大學,南京航空航天等熱門的211。深大的受歡迎程度,可以說是飛速提升,這不得不說是城市的力量。

錄取分數線的高低,可以說是最誠實的指標了,因為這個指標,不涉及主觀指標,只是學生意志的反映。在這個指標下,非常明顯的可以看出,學生們,非常傾嚮往大城市去,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學校的錄取分數,不斷在提升。而優秀的學生,又帶來了對高校各方面的正反饋,使得大城市的高校越來越強,或者至少說,越來越受歡迎。

“兩財一貿”還是“普通985”?——用腳投票的結果:專業的力量,很誠實的很強

這裡的專業,指的不是“這個學校的專業排名很靠前”,而是“這個學校的強勢專業,比較受就業市場歡迎”。

可以說,1998年,設定985計劃的時候,985的近40所大學,是當時社會認知度最高,學生們心目中最好的大學們。

20年過去了,情況發生了很多變化,而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隨著行業發展,產業結構變化而出現的的這種變化。

“兩財一貿”一般指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這三所大學都不是985,而因為財經方向的熱門,在2017年的錄取分數線排名中,上海財經大學直接殺進前10,中央財經排行17,對外經貿則在18位,而且還有繼續提升的趨勢。

在前40中,還可以看到另外幾所非985大學的身影:35名的西南財經大學和39名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除了財經外,另外一個非常熱的專業方向就是IT了,而北航(12名),北郵(32名),成電(33名)等高校的分數線排名居於全國前列,也和其IT專業的強勢,有著很大的關係。

外語類&師范類專業其實也比很多人想象中的強勢,在錄取分數線排名中,北京外國語大學(21名),上海外國語大學(25名),北京師范大學(15名),華東師范大學(21名),在錄取分數線上都位居很前列的位置,當然這和他們在北京上海的地理位置有一定關係。而其實包括華中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並非在北京上海的師范大學,雖然沒有進前40,但也是有得分的(我們這個打分體系中,錄取分數線40名以外的學校的學校,是沒有得分的),意味著在有的省份,華中師范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也被學生投票投進了前40。說明了外語類和師范類專業,在一屆一屆的學生投票(志願報考)中,也是非常受歡迎的。

20年來,產業結構變化了很多,一屆一屆學生們用腳投票,將財經和IT專業強勢的學校的分數,報到了很高的位置。強勢專業的力量,很誠實的很強。

在這個事情上,筆者是有立場的,雖然不一定正確,但是筆者的立場是——選擇符合就業形勢發展的,專業強勢的學校(比如兩財一貿,比如北航北郵,比如北師華師),比選擇“985/211”可能更有意義,這個立場也和這二十年來的學生的選擇不謀而合。

這感覺可能就和茅台感覺差不多,雖然你在過去5年,總是覺得他的位置已經很高了,有點虛高了,但是他總是能創出新高來,就是追高一時爽,一直追高一直爽,這種感覺。

昔日C9今何在?

C9聯盟,是以“中國的常春藤聯盟”為目標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九所高校組成的聯盟,這九所高校,在當時,多多少少是被默認為“中國最頂尖的9所高校”的。

而到了2017年,我們以分數線進行的排名來看,C9學校的排名是:清華大學(第1名),北京大學(第2名),複旦大學(第3名),上海交大(第4名),浙江大學(第6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7名),南京大學(第9名),西安交大(第20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第31名)。

除了哈工大和西交大外,其余7所學校,依然很強勢的保持在錄取分數線的前10名。而哈工大和西交大面臨的問題顯然是棘手的。

哈工大和西交大,一個位處西北,一個位處東北,在地緣上,確實有一些劣勢,但是對比東北財經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些同樣區位,排名卻不斷上升的學校來看,哈工大和西交大,更需要轉變的,可能是思路,需要把就業引導擺在第一位,躺在“機械,能源動力專業學術地位強勢”這種功勞簿上,可能是有點危險的事情。對於報考學生來說,最關注的,不是學校在某個領域發了多少論文,而是從這樣的學校畢業,就業方向大概是什麽樣的,就業引導可能是更重要的,甚至可能應該是頭等重要的,因為只有就業&出路提升,才會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報考,才能形成正循環。“向熱門行業靠攏”,也許不是什麽壞事。

中國科學院大學,是處於什麽位置的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簡單的可以理解為“中科院的大學生院”。中科院的研究生院其實過去很多年一直在招收來自各個學校的研究生。但是國科大真正作為大學,開始從高考統一招收大學生,是2014年才開始的事情。

2017年,國科大能查到招生分數的省份為12個,筆者簡單理解為,目前國科大在12個省份統招參加高考的大學生。

2014-2017年,國科大也慢慢開始有歷史數據可以追蹤,其在學生心目中的定位也慢慢開始穩定下來。筆者記得5年前左右,國科大剛開始招收大學生的時候,是非常神秘的,有人認為“隸屬於中科院,未來劍指清華北大的位置,以後就是穩穩的TOP3了”,也有人認為“這個沒有人認的,估計也就是一個排名十來名的水準”,爭議很大。

從2017年的錄取分數線打分情況來看,我們采取國科大12個省份錄取分數線的平均水準來看,國科大的打分最終是在第5名,低於複旦和上交,但是要高於浙大和中科大等。這個基本上代表目前學生心目中國科大的位置。

神秘的黑馬——外交學院

本研究中,最大的黑馬,應該是外交學院。位於北京的外交學院,創辦於1955年,被譽為“外交官的搖籃”。雖然其既非985,也不是211,且招生規模不大,但是在每個其招生的省份中,錄取分數線都非常高,最終加權平均下來,外交學院錄取分數線位列第13名,超過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大等傳統強校。

這個強勢,不是國家授權的,而是學生認可的,反映為錄取分數線高,就更加難能可貴。

高考,不是件容易事情,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的英雄

我們本文中選取的高校基準池,其實都是中國最頂尖的高校了,高考的難度其實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很多。

以2017年高考的學生為例:

全國同一年出生的適齡人口近2000萬人,全國範圍內,真正能參加高考(升入高中)的人不足一半

而只要能被任何一個本科錄取已經是16%的比例,6選1的精英了;

而若是能被一個一本錄取,在同齡人中,6%的比例,16選1;

而若是被任何一個985錄取,同齡人中,0.8%的比例,120選1的超級精英。

而被清北錄取,全國範圍內同齡人中比例只有0.03%,堪稱人中龍鳳。

上文中談論的高校,能進入任何一個(包括40名之後,但也在基準池的),都已經是非常非常優秀的了,高考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每個學生都是自己的英雄。

附錄

2017理科——基準池70高校全國27省(高考考生在10萬人以上的省份+京津滬)錄取分數線一覽(清晰圖請關注本公眾號“草叔消費升級研究”,並回復“高考分數線詳細表格資料”)。

2017——基準池70高校全國27省排名部分截取(全部省份的圖片過大,請關注本公眾號“草叔消費升級研究”,並具體溝通)

2017文科——基準池70高校全國27省(高考考生在10萬人以上的省份+京津滬)錄取分數線一覽(清晰圖請關注本公眾號“草叔消費升級研究”,並回復“高考分數線詳細表格資料”)。

2017文科——基準池70高校全國27省排名部分截取(全部省份的圖片過大,請關注本公眾號“草叔消費升級研究”,並具體溝通)

注:本文作者吳勁草系國內民辦教育及政策谘詢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民辦教育政策,教育資本化,民辦教育發展理論等,曾多次受邀相關政策部門,進行政策建議和研討。本文亦感謝教育行業研究員鄭慧琳女士的部分貢獻。

編輯 | Alic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