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筆記控丨得到:如何把知識做成產品?

內容來源:2019年5月26日,在得到App主辦的得到三周年開放日活動上,得到App總編室負責人宣明棟進行了以“得到品控的秘訣是什麽?”為主題的精彩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今日筆記達人| 天天

封面設計&責編| 智勇

第3697篇深度好文:4023 字 | 6 分鐘閱讀

本文優質度:★★★+口感:十三香拌面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為什麽得到的產品質量都很高?

得到究竟是如何做品控的?

得到品控的秘訣是什麽?

下面,就請得到App總編室負責人宣明棟老師為我們揭曉答案。

以下,盡情享用~

一、得到的品控就是產品化

江湖傳聞,得到的品控最嚴格,那麽得到究竟是怎麽做品控工作的?

答案就是一句話,得到的品控就是產品化。為什麽得到這麽重視品控?答案是四個字:安身立

下面用一個優秀的也是“虛假”的廣告來說明什麽叫做產品化。這個虛假是帶引號的,只是為了引起注意。

農夫山泉有一則著名的廣告語:“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句廣告語的意思好像是說,農夫山泉沒有做任何事,而只是把水搬運過來而已。

水是天然存在的,確實不是農夫山泉生產的,那為什麽說這條廣告語是虛假的呢?如果僅僅是把水搬運過來,我們為什麽願意花錢買農夫山泉呢?

農夫山泉其實做了四件事

1.知道哪裡的水源好,從什麽地方取水;

2.對水進行了淨化處理,保證了水的安全性;

3.把水封裝在不同規格的容器裡,有小瓶,有大桶,對應了消費者不同場景的需求;

4.分發網絡,通過超市和水站讓消費者就近可以買到。

農夫山泉做的這些事情就是天然水的產品化,雖然天然水到處都是,但是我們沒辦法喝它、用它,就像我們沒辦法帶一條小溪上火車是一樣的,我們能喝到的水必須依賴天然水的產品化。

同樣,將水換成知識,邏輯也是成立的。人類積累了幾千年的存量知識,就像大自然的水一樣,我們如何得到有價值的知識呢?就必須像農夫山泉一樣,把知識產品化。

那產品化是什麽?它就是對一個產品各個維度的設計、規定和執行。

二、產品化和品控的關係

什麽是品控?品控就是產品的品質控制,用來保證產品達到質量的制度安排。

同樣用農夫山泉作為例子,來解釋一下什麽叫做品控。水的品質很難評估,品質越好的水,越是無色無味的。如果喝到了很多細菌的水,拉肚子也要4個小時之後,時間上具有一定的延遲。那應該如何評估它的品質呢?

農夫山泉用產品化解決這個了問題。封裝的不同規格、包裝的色調、淨化工藝、水源選擇等等,各個維度的產品規定,綜合起來達成了一個具備好品質的總目標。

而知識和水太像了。如果沒有能力,那就很難評估一個知識產品的好壞。如果學習到有問題的知識,同樣當時也發現不了,一樣有時間滯後,只有當遇到更好的知識或者實際去實踐,才能發現學到的知識是不是好的。

其實品控,就是產品化的執行。而得到的品控就是產品化,用品質思考,用產品化說話;用品質樹旗,用產品化走路。

三、得到的產品化具體怎麽做

得到知識產品的總目標——為用戶提供部門時間價值最大化的學習解決方案,以回應當前時間高度碎片化、跨界學習成為必須、終身學習缺乏解決方案的挑戰。

1.得到產品化方法:七維模型

得到產品化的具體做法是執行一個七維模型,七個維度各取一個字就是產、課、應、問、內、自、紅。下面一一解釋一下它們的內容。

產:產品規格

產品規格是確定一節課的時長是多少。得到規定,每一講的時長都在12分鐘以內。不管你是什麽類型的課程,什麽難度的知識,一律執行這個規定。

特殊情況可以申請延長,3分鐘以內總編室批準,3-5分鐘要CEO批準,而延長5分鐘以上要董事會批準,當然董事會批準是用來表示規則嚴肅性的玩笑。

規則背後的本質是用戶的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用戶開始學習就要對這次學習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有準確的預期。

課:課程定位

表面是選題,確定什麽內容可以生產,本質是確認得到課程和產品的服務對象,得到產品為已經完成了學製教育,出於迭代、興趣、成長等等需求持續學習的一群人也就是終身學習者服務的。

他們即具備了一定的知識體系,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三觀,但是職場生活忙碌,對學習效率和性價比非常敏感的人群特徵,又有對新認知的獲取比較渴望,對新技能的掌握比較急迫,對自我成長的速度比較期待,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烈的需求特徵。

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必須滿足終身學習者的需求。每一門課需要邊界清晰,主題明確,符合用戶的心理账戶設置和價值獲得預期。

應: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也就是得到產品是在什麽環境下被使用的,得到是讓用戶可以在通勤時段、運動時段、家務時段等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的。適應了用戶時間高度碎片化的現實,讓過去沒意義的時間變的有意義。

得到產品設計採用傳播學的語言,以音頻為主,圖文為輔。得到產品是一個聲音媒介,得到系的老師都做到了強製自己不能用視覺通道(如PPT、示意圖、板書、圖像資料等)把事情說清楚,並且做的很好,得到的視頻產品也要求可以關掉視頻只聽音頻。

按照聲音媒介的規律產生所有知識產品,是得到的全局性要求。

問: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設定每一節課的內容組織模式。學習有些反人性,讓用戶一旦開始學習就被內容吸引的方式是解決內容敘述的動力問題,問題意識是課程內容展開的核心動力。

組織一組知識點並不是只存在一個問題意識,但是問題也有水準的高低,而展現品質的地方就是通過那些高級、深刻、有洞察、有魅力的問題意識。得到系老師“磨稿子”也就是磨更好的問題意識。

舉個例子,怎麽介紹宣宣?(“宣宣”就是宣明棟老師)

說身份、職位、經歷、業績等等,這些元素都似乎有用,但是都不能讓他人了解宣宣,更不會對宣宣有印象。而問宣宣的花名為什麽是“杠始天尊”這個問題,就可以更好的讓聽眾有興趣,也就知道如何組織素材,就可以讓別人對宣宣有印象。

內:內容完備

內容完備是指,在課程的整體設計上,對涉及的知識主題要有完備性的交付。對一個知識主題,要求展示這個主題的體系和精髓,知識點之間要有聯繫。所以,內容完備要解決的是講述布局的問題,也就是課與課之間的關係問題。

內容完備不是必須遵守現有的學科通用分類,而是建立一個觀察知識主題的視角。

學科通用分類是一個視角,但不是唯一的視角。不使用通用分類,使用一個新視角做結構,往往使得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對知識的處理有了新的方法、對知識的意義有了新的闡發,因此也就具備了高品質。

舉個例子,唐詩是一個大的知識主題,全唐詩就收錄了近五萬首。如何才能完備性地展示這個知識主題呢?

清代的《唐詩三百首》是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每一個唐詩的品類都有涉及。古詩樂府、七言五言,每一類都有代表作,這是一種內容完備。

品類也不是唯一的建構完備性的方法,得到出品的熊逸老師的《唐詩50講》,是按唐詩主題組織的,一共11個單元,第一單元是登高,最後一個單元是快意。這也是一種內容完備。

再比如用數據挖掘,看看唐詩的高頻中心詞是什麽。把唐詩看成一個網絡,每首詩是一個節點,高頻中心詞是連接最多唐詩的那些詞匯。

假如結果一共有7個高頻中心詞:風月思酒花夢愁。這七個詞連接了90%的唐詩。那麽用風月思酒花夢愁做結構,分七個部分討論唐詩,也是一種內容完備。

自:自然語言

自然語言即講述知識應該用什麽語言風格。讓讀者知道作者要表述什麽,用可以聽得懂,但是沒有損害原意,沒有扭曲知識的表達方式來表達。

舉個例子,一個書呆子來到鄉下,看見一隻豬在拱白菜,於是他要叫人來製止這件事。但是這位書呆子既不認識豬,也不認識白菜,於是高聲叫道:快來人啊,動物吃植物了!

“動物吃植物”就不是自然語言,讓聽眾無法理解他具體指的是什麽。在知識生產中,很多人都會犯這個錯誤。

看下面三句話:

A 食物攝取方式和身體質量指數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

B 身體質量指數是食物攝取方式的函數。

C 食物攝取量根據一種單調遞增關係預測了身體質量指數的水準。

如果沒有經過學術訓練,就會很難理解作者要說什麽。其實,這三句話都可以這樣說:吃得越多,變得越胖。

用平實的語言講清楚深刻的道理,它既是得到的要求,也是得到的品質。

紅:紅線標準

紅線標準,就是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這是底線標準,絕不能觸犯。除了政策紅線,還包括知識產權、文字和語音規範,還有我們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和堅持建設性的態度。

舉個例子,有一位作者的初稿是:人生有三大任務,第一項任務就是學好英語。這種表達就觸犯了紅線,問題出在“學好英語”,因為隻說英語這個詞就表達出英語第一,甚至唯一這個偏見。

作者本意是表達一種開放的心態,如同歌德說的那樣,你要隻懂一種語言,那你就實際上不懂語言。如果是這樣,為什麽一定要學英語呢?法語、日語、西班牙語,都可以啊。

正確的表達應該是:人生有三大任務,第一項任務就是學好一門外語。

四、總結

七個維度說完了,總結一下,得到的知識產品化,就是要做到一句詩:產課應問內自紅。

這句詩的真正含義是,產品規格確定了知識容量、課程定位確定了講述對象、應用場景確定了聲音媒介、問題意識確定了敘述模式、內容完備確定了知識圖譜、自然語言確定了語言風格、紅線標準確定了合法合規。

但求品控有信用,產課應問內自紅。得到的內容品控,至此可以完整向各位交付。

謝謝大家。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