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紅房地產稅

全文共1107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正在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上,最火的話題既不是中美貿易,也不是減稅降費,而是房地產稅。稍早前的全國兩會,確認了房地產稅進入“立法時間”,後者的熱度在博鼇迅速被點燃。

先是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說,房地產稅處在研究起草階段,是指還沒有形成共識,還有很多問題在研究,並且意見分歧不小。翻看許善達此前數年的發言內容,他對房地產稅有不少疑慮,至少不是一個樂觀派。

繼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送出了“助攻”,他認為無論是從經濟理論還是從法律層面,都找不到開征房地產稅的理由。“因為土地是國家的,不是土地上面的東西值錢,而是土地值錢,而地又不是我的,為什麽對我征稅呢?”

終於,房地產稅的擁躉、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賈康開始反擊,“這麽多年一直有人說房地產稅的推行有法理上的硬障礙。但實際上比照國際上的案例,徵收房地產稅是沒有硬障礙的”。

賈康是財稅政策方面的專家,他列舉了房地產稅的作用,包括調節收入和拓展稅源。這並不是什麽高論,站在功利主義的角度,很容易想到。但他提出的房地產稅倒逼公共參與的觀點,算得上讓人“怦然心動”。

賈康表示,“一旦在地方、社區、基層開始征這個稅,這些納稅家庭自然就得追問我這個錢交給地方政府以後,你怎麽去履行公共職能的?知情權要過來,之後一定會派生出來建議權、監督權,公共參與實際上推進的是法治框架下的民主化過程,這個意義對中國社會的進步、對於中國社會的現代化怎麽估計都不過分。

這確實是“直接稅”的稅理特徵。相比較間接稅的“隱蔽”,個稅、財產稅的稅感更直接、更強烈,也更容易激發老百姓參與公共治理。

此外,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也加入辯論,認為無論房地產價格是高是低,房地產稅都應該頒布。對目前的中國人來說,最大的財產可能就是房子,需要在財富代際更替中間做一個制度安排或者相關法律來調節,以保證公平,這是房地產稅的出發點。

聽著像“遺產稅”的變種,並不怎麽令人信服。

Anyway,這才是房地產稅這個“網紅”稅種應有的氣質,它跟幾乎所有人和所有利益階層相關,如果不經過激烈的爭論和博弈,如果不經過觀點的碰撞和淬煉,如何能夠成為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定調未來利益分配的“大稅”呢?

賈康還有一句話說得在理,他預預售屋地產稅草案的反饋意見,一定會創造歷史紀錄。他認為,在一審啟動之後,一定要把這個草案公之於眾,接受全社會的意見建議。

在現代社會,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是個小概率事件。房地產稅最後的頒布,不應該是民意分野的開始,而應該是利益的縫合。如果房地產稅的頒布,能夠配套產權的進一步保護,就是兩開花了。而現在大家對房地產稅的關注,不必再糾結法理層面的“師出有名”,如何在技術層面取得最大公約數,才是關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