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風4大中藥古方, 每一個都是老祖宗的珍寶 記得存起來

在中醫看來的,痛風隸屬於痹症範疇。早在北宋時期,便有諸多方劑,被記載用以治療痛風 。時間流逝,這些方劑中的一部分,仍舊被後人改良,用以治療痛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的,便是最為常用的幾個痛風藥方。它們都久經實踐,效果顯著。

1.當歸拈痛湯

【功效主治】補益脾腎,溫經通絡,祛風蠲痹。

【藥物組成】當歸12g,羌活10g,甘草5g,防風10g,防己15g,黃芩12g,黃柏15g,茵陳20g,苦參12g,蒼朮10g,澤瀉18g,葛根10g,牛膝10g。

【隨症加減】痛甚者,加田三七、乳香、沒藥;大便乾結者,加大黃;反覆發作者,加黃芪、白芍。

【治療方法】急性期每2天服3劑,每劑2煎,分早、中、晚3次服用。緩解後每日1劑,早、晚服,在內服中藥的同時,以茶水調和金黃散外敷受累關節局部,並保持藥物濕潤,每日換藥1次。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23例。顯效10例,有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6%。其中顯效者,3~7d癥狀即獲控制。隨訪2~6年,1年內複發者,2例;年後複發者,3例;3年後複發者,5例,5年後複發者,1例。複發者採用本法治療,依然有效。

2.加味四妙湯

【方劑組成】黃柏10克,蒼朮15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10克,忍冬藤30克,革褲15克,木瓜20克,秦皮20克,澤瀉10克,當歸10克。每天1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

【臨床應用】研究對照別嘌醇片(上海信誼萬象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葯準字H310200334,每片),每次1片,每日2次,飯後服。兩組療程均為14天,觀察期間禁用其他止痛及影響尿酸的藥物。結果顯示,相較別嘌醇,加味四秒湯療效優於別嘌醇。

方中黃柏、蒼朮、薏苡仁、牛膝為四妙散原方,其中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入下焦;蒼朮主入脾胃,內燥脾濕,又散外濕,二葯相伍,為治療濕熱痹症之要葯;薏苡仁清熱利濕、健脾舒筋,牛膝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引葯下行,四葯合用是主治下肢濕熱引起的足膝關節紅腫熱痛、萎軟麻木之症的常用方劑;在此基礎上另加忍冬藤清熱解毒通絡,治筋骨疼痛;木瓜祛濕疏筋,專治濕痹;革薛祛風利濕,分清瀉濁,治風濕頑痹;秦皮清熱燥濕除痹;澤瀉利濕瀉濁,有降脂作用;當歸養血活血,配合川牛膝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尿酸排泄,減少炎性滲出。全方起到清熱化濕通絡,消炎鎮痛,降低血尿酸、降脂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觀察中未發現該方有不良反應。

3.四黃散加減

【方葯組成】黃芩12克、黃連10克、黃柏12克、大黃10克、梔子10克、冰片8克、芒硝8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使用方法】將所有藥物研末後混合均勻,使用時加適量清水調勻敷於患處。每天敷藥1次,每次6小時。

4.四妙散加減

【適用】局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痛,伴有口乾口苦、飲水較多、大便乾結、小便偏黃者。

【方葯組成】川牛膝15克、薏苡仁30克、金銀花15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40克、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各15克。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通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