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6歲妹子每天放屁50多次,竟是腸癌惹的禍!

前段時間,小易看到有媒體報導說,一位26歲的女白領,不管吃什麼屁都特別多,此外還經常腹瀉腹痛便血,她以為自己吃太辣別當回事。直到父母知道後拉著她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竟然是腸癌!


放屁多怎麼和腸癌扯上關係了呢?


其實,放屁是由於腸道需要不停蠕動,只要腸蠕動存在,就會有氣體從肛門排出。因此如果腸道出現了病變,屁也會隨之變化了。


其實,早期腸癌更容易出現的癥狀是大便性狀和次數的改變以及便血等,如果這位姑娘早點關注易加醫,也就不會拖到最後才去看醫生了。


今天,小易就再給大家講講,腸癌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如何通過大便發現大腸癌?


大便能幫我們發現大腸癌,一定程度上可看出腸道的健康程度。


正常的大便和顏色無關,和次數、形狀有關。每天一到兩次,大便成形,顏色一般是黃綠色,偏黃一點、偏暗一點都是正常的好大便。另外還要看是否出血、有沒有黏液等。


如果便血,大便變細或形狀不規則,排便習慣改變,出現腹瀉、便不凈等情況,就應及時就醫。



除大便異常外,經常腹脹的人也需警惕,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腹脹特別難受,且在一段時間內突然加重,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此外,腸梗阻患者也需排除結腸癌,臨床上有不少腸梗阻患者,在手術後才發現是結腸癌。

大腸癌早發現需要做哪些檢查?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多發性結腸息肉、慢性腸炎、腸道有絨毛管狀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腸癌高危人群,易發生癌變。


除注意觀察癥狀外,臨床上,我們主要藉助以下檢查,幫助早期發現大腸癌。


1. 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


距離肛門7厘米以內的腫瘤,90%可通過肛門指檢發現,數據顯示,國人直腸癌70%以上為低位直腸癌,直腸指檢時可觸及。


80%的結直腸癌患者都有便血情況,且半數無法通過肉眼看到,卻可通過大便潛血檢驗查出。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放棄了這兩項檢查。


2. 腫瘤標誌物CEA和CA19-9


如果發現其數值較高,應做進一步檢查。已有不少部門和個人將腫瘤標記物納入體檢範圍,如果體檢報告顯示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腸癌腫瘤標記物檢查的陽性率為50%~60%,也就是說存在不少假陰性,但確實能為我們早期發現腸癌提供依據。


3. 腸鏡檢查


高危人群應遵醫囑,每年按時做腸鏡。一般人群建議45歲開始,每隔3~5年做1次。大便潛血呈陽性的人,應及時做腸鏡檢查。



4. 糞便DNA檢測


雖然,腸鏡檢查是篩查和診斷腸道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環,但因為腸鏡的操作過程易讓人感覺不適,大多數人對於腸鏡檢查的認知就是痛苦,老百姓對腸鏡檢查的接受度非常低。


因此,美國預防服務特別工作組(USPSTF)於頂級JAMA發表了業內期盼已久的腸癌篩查推薦指南,推薦使用糞便DNA檢測作為針對腸癌篩查新手段。


常衛清就是中國第一個針對糞便樣本的多靶點分子(FIT-DNA)檢測技術,通過分析糞便中與腸癌發生有密切關係的分子指標判斷腸癌風險。


它比腸鏡、糞便隱血更快捷、更簡單,而且是非侵入的,無痛無創,居家取樣,操作更方便。

查出腸癌怎麼辦?


其實,腸癌患者經過正規治療之後再活五年的機會目前上海是50%左右,而如果能夠活到五年基本上95%的人群沒有問題了。

基本上得了腸癌的人,完全治癒的機會近三分之二,最重要的是經過早期篩查之後早做治療。


因此,發現腫瘤後,去正規醫院進行專科治療是最好的,多家醫院來回奔波是一個誤區。


只要選擇了正規的專科醫院,那麼治療水準高,規範度高,生存率高。腫瘤治療只有一次機會,第一次的方案對了,患者就獲得了最好最大的生存機會。


很多腸癌患者希望開一刀就好,最好不要放療、化療,這也是誤區。腸癌開刀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放療化療也有明確的輔助價值。

易加醫目前有多種癌症病友群

腫瘤資訊 | 病友交流 | 病情答疑

微信搜索 微信號:medtapvv 進群跟大家一起討論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